回到六零开网店(64)
或许三婶觉得这种程度的炫耀还不够,又添了一把火:“攒了两个布袋了,再来一个,差不多能给两个妮子一人做一个褂子,染布的来了染上颜色,还没做过衣服哩,也不知道做出来之后是啥样。”
在场的妇女们都酸的牙疼,自己家怎么就没有拿到这么多呢,那可是五尺布料啊,结实又细活,比老土布不知道好到哪里去!
越来陈梅觉得虽然二癞委托自家给帮忙,可是布料也是非常稀罕的东西,虽然不是成匹的。可是沿着缝拆开,也是四四方方一整块布,做什么都做得。所以她就说,一袋子里头,谁家做的活最多,这袋子就归谁。
李明言这才明白,越来娘是把这东西当做奖励,给其他人了,这样处理也好,省的自家穿了好衣服扎眼。
说曹操曹操到,女人们正议论着该给新得的布染上什么颜色,染布的匠人就不知道从哪个旮旯冒了出来,挑着一个扁担,嘴里吆喝着:“染布染棉线!土布洋布都染!”
一个面生的汉子摇摇晃晃的走来,面皮黑黝黝的,眼睛像是一口深井,脸上的沟壑能栽死蚊子,走到大家面前,问:“老乡,染布不染?我这便宜的很,没得现钱用粮食也行。”
这人面生,不是大家常见的染匠,队长媳妇就问他:“你是哪儿的人?以前没来过俺庄上啊?”
那汉子道:“我是南边贾家沟的,俺爹叫贾开成,卖酱油醋的李酱油是俺爹的老交情了,俺爹去了后,就没往北走过,这是头一回来。”
陈梅听到后立刻上前仔仔细细的看这汉子的面相:“有点儿印象,你小时候跟着你爹来过的。你家不是开了染坊吗?”那时候她也小,家里要染布了,就请来一个染匠来家里干活儿,请来的就是贾开成,那时候他还没有本钱开染坊。染匠还带来一个小孩子,比她还小,爹还不高兴,嘟囔了好一通,说干活就干活,还来个吃白饭的。
贾开成一直赔笑,说孩子是来给他帮手的,这才作罢。
没想到比她还小的人,看起来这么老了。
小染匠叫贾黑,他的脸仿佛泡了苦汁子,听到染坊连忙摆手:“归大队了,我自己出来单干。”
通过询问,大家才这知道这个贾黑就是染布鼎鼎有名的贾开成的儿子,贾开成诨名贾苛正,就是吝啬,刻薄的意思。但是贾开成收益好,染出来的颜色黑是黑,红是红,黄是黄。这就叫手艺好,为啥呢,因为其他染匠染出来的黑不是黑,灰不灰白不白的,混混沌沌,乱七八糟。
贾黑家今年粮食分的少,就给生产队干部送了一只鸡子,叫他们开了介绍信,每年交给生产队八十块钱,出来自谋生路了。
众人一听说是贾开成的儿子,心里就愿意在他这儿染布了,纷纷报了名,小跑回家拿布还有棉线去。
贾黑脸上的苦意稍减,拉开架势准备染布,只是他肚子咕噜噜的叫,上一个大队染布,没到晌午就染完了,没有熟人,他也不好意思在人家那儿吃饭。从清早起来,饿到现在。
他想要不等会儿收工钱的时候要个鸡蛋,放在炉子上烤烤顶饥?
陈梅看出了他的窘迫,也听见了他如同打雷一般的腹鸣,回家拿海碗装了一碗剩米饭,盖上菜,再舀了一碗热水送过去。
再回去炉子已经点上火,贾黑那乌黑皲裂的手指正捏着火钳拨弄炉子。突然间见到一碗饭,他不知道怎么开心才好,将手在膝盖上擦擦,感激的双手接过:“谢谢嫂子。”
第34章
别看李家庄小小的二十几户人家,拿出来的东西还真不少,棉线,蚕茧,羊绒线,织好的土布,还有装米的布口袋。
染布的匠人主要是染布赚钱,同时也收一些农家的老土布做副业,就有人直接拿了自家织的布,用来换粮食的。这样的倒卖规模非常小,属于民不举官不究的范畴,所以大家都习以为常。
李明言眼馋起染匠刚收到手的土布,她手机上的商品也可以适当的扩大规模了,这个土布就很不错,非常的天然,非常的原生态,还是手工制作,肯定可以卖上一个好价钱。
贾黑搭建成的临时染布作坊,很快就得到了孩子们的青睐,他们一团一团的将炉子围住,观看那米白色的棉布,还有蚕茧是如何变红,变黑,变蓝色的,然后发出一阵阵的惊呼。
这些布料很有可能马上就被剪刀和针线再加工,然后穿到他们的身上。
在捞出一匹染成黑蓝色的老土布之后,染匠无所不能的染缸遇到了阻碍。
那一大块雪白的布料如同一个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一般,坚韧不屈,从水里捞出来之后只沾染了浅浅的黄,可以肯定洗过之后它还会洁白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