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六零开网店(83)
可是陈家庄根本不拿这些当回事,这地势也奇怪,过了河再往北,越来越平坦,土地也越来越黑,陈家庄有更肥沃的良田,自然不在乎沿河这高低不平的土地了。
他兴奋得双手直搓,别说领导们弄错了吧。管他呢,先领到手再说,反正陈家庄的玉米花生都种上了,不担心费时,费工之后那地还会收回去。
叫他签字,他立刻就签字了。签完字之后,那个在陈梅家见过的小兵亲切对他说:“李队长,这地也不是白给的,陈梅的父亲要搬到李家庄去住,宅基地的事,希望你能批一下。”
批!都批!只要他有能耐盖,批多大就成。
就这样,李振国家一下子批下来三块宅基地,没有过乡亲们的手,直接上头特批的,这叫李家在庄上大大的出了一回风头。
第39章
陈老头一定要扒房子,谁劝都没有用。
“我一砖一砖的盖起来的,扔这儿便宜谁?到哪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大头砖。”
只能由他去,反正人工费也不贵,不过是管几顿饭的事。陈老头的节俭正好省了资金,小蒋将钱给了陈梅:“您辛苦了,是因为您的奉献,陈敏同志才能安心的在前方为国家效劳。以后每月都有补助寄来,是国家特拨的款项。还有陈敏同志,陈敏同志?”
陈大舅装聋失败,转过身来:“我每个月也会寄,五块,十块……”
终究抵挡不住小蒋那有些鄙夷的神色:“每月15块回来,好好照顾咱爹,咱爹手里有私房钱,他就是舍不得花,每个月给你,你买点好的给爹补补身体。”
看着大哥这肉疼的模样,饶是陈梅看多了,也嫌弃的慌:“你一个月工资多少?嫂子月工资多少?”
“180,她的是七十五。”
“那就寄18吧,每个月寄工资的1/10,以后涨工资了也这么算,行不行?”
都这么说了,小蒋还有小张都在看着呢,哪有不行的,陈敏一狠心:“行。”
十分之一,真的不多,他的衣食住行都有人管,说是工资,其实只有少部分花在孩子身上,少部分寄给爹娘。
小张赞同道:“行,那就这样安排,我会帮你向组织上申请,自动寄到这个地址。”
中午,陈老头又把他的招牌菜“看盘儿”拿出来招待,所谓看盘儿,就是肉块儿小小的,味儿咸的吓死人,一顿饭下去,那盘子里的菜少不了多少。
一顿没滋拉味的饭下肚,大家都怀念昨晚吃的骨头汤面和猪蹄。
而此时的李家,李振国煮了一大锅米饭,拌着着昨晚剩下的猪蹄,还有猪蹄下沉淀的一层浓浓的酱汁,米饭红红的,油油的,美味极了。四个男人或者男孩把一锅米饭吃得干干净净,也很怀念啃猪蹄的感觉,不过没有猪蹄,汤汁拌饭也很好吃。
……
老陈的事情告一段落,陈大舅与家人相聚了两天,就不得不离开。
临行前小张和小蒋嘱咐陈梅,关于陈家二老的事情,只要有什么麻烦,都可以找县长解决。
在李家又住了一晚,几人才告辞启程赶往火车站。
陈梅很嫌弃这个哥哥,可是一离别不知多久,她看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还是揩了一下眼睛。
这些天陈梅一直在李家庄和陈家庄之间往来,忙得脚不沾地,没等李明言找什么借口再去窑头镇。陈梅就叫住她:“明言,你认识的人多,娘也知道二癞,他那里有粮食。你去帮娘买一点,给你姥爷盖房子,请人吃饭用。”
明言接过那一沓钱,20块,不由诧异,“用得了这么多吗?”
“用得了,看能不能买到肉,没个荤腥招待人家,多寒颤人。”
她家的后面本来是一片空地,现在已经夯实,打上地基。
就等着陈老头的房子拆掉,然后再盖新房了。
工人都是现成的,李家庄的男劳力全数出动,他们都很欣赏带来30亩地的陈老头。说是不管饭也要帮忙,但是陈梅哪能真的让人家白做工,这个时候玉米地里除头一遍草,花生地里追肥,都是活计,那都是工分!
抛弃工分来干活,陈梅只能招待人家好的,才能弥补这份亏欠。
……
李明言拿着20块钱,心理上丝毫没有包袱,装进了自己的口袋。
去柜台那边找到麻花辫,麻花辫早已在柜台前等着,看到要等的人来,立刻打开柜台一侧的木板,拉着李明言进去。
“你可来啦?我记得是五天,却不知道是第五天来,还是五天之后来,吓得我这两天也不敢休息,把我的班都调成这两天,钱给你,你数数。”
李明言傻笑着,这姑娘太死心眼了,“你不是已经给我说过地址了吗?拿不到钱,该是我着急呀,你急个什么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