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婉进门几个月便有了喜讯,周氏已生了两个儿子,说不定今年会给谢家再添一个子嗣。
谢明曦其实并不在意娘家如何。不过,谢家人丁兴旺,总是好事。
谢明曦微笑着说道:“祖母是有福之人,谢家二房,更有兴旺之兆。”
她一个市井出身的暗娼,当年相中了谢老太爷的俊脸,这才嫁给谢老太爷做了续弦。何曾想过,会有今时今日的风光。
谢铭年少时就改了姓氏,如今是正经的谢二老爷。元舟元蔚都是有出息又争气的好儿郎。
徐氏一张老脸舒展开来,咧嘴笑道:“这可都是托了皇后娘娘的福分。”
说笑几句后,徐氏又低声笑道:“其实,我今日进宫,是受孙媳妇所托。再有十几日,孩子就满月了。府里总要操办满月喜宴。”
“皇后娘娘是天下一等一有福之人。孙氏想请皇后娘娘,为孩子赐名。我也觉得这是一桩美事,便厚着脸进宫来了。”
谢明曦笑着应允:“好,此事我应下了。”
给谢家一些体面,举手便能为之。谢明曦自不会吝啬。
前提条件是,谢家老实安分些,别生出过多贪恋。
徐氏闻之大喜,连连谢恩:“多谢皇后娘娘。”
待到孩子满月的那一日,谢府宾客盈门,京城稍微有些头脸的人家,都登门来道贺。热闹之极。
这一回,阿萝公主并未亲来谢府。不过,谢皇后赏赐丰厚,又亲自为侄女赐名,也令谢家大大风光了一回。
谢家上下,唯一心存不满的,也只有谢元亭了。
谢元亭抱着刚满月的女儿,忿忿不平的发牢骚:
“谢子衿!这名字哪里好听了?根本就不如我起的名字好。姑娘家,如珠似宝,叫谢宝珠多好!”
孙氏:“……”
第942章 风来(一)
转眼,半年时间匆匆而过。
建业四年,在众人的期盼中到来。
这一年,盛鸿二十三岁,正是一个男子最年轻力盛的年龄。
这一年,谢明曦二十二岁,正是一个女子精力体力最佳的易孕之龄。
李太皇太后的孝期已过,朝中众臣也为帝后松了口气。
说起来,帝后的子嗣都被守孝耽搁了。谢明曦生下阿萝没满一个月,建文帝便驾崩归天,孝期一守就是三年。
建文帝孝期过了没多久,紧接着京城出了变故,建安帝死了。新帝又守了一年国孝。
再然后,又是为李太皇太后守孝。
守孝期间是否同房,外人管不着。要紧的是孝期不宜怀孕生子。这一年年耽搁下来,帝后膝下如今只有一个端柔公主,子嗣空虚,怎能不令群臣忧心?
也因此,刚过了上元节没多久,朝会上便有官员上奏折,奏请天子广开后宫,纳宫妃入宫,为天家开枝散叶延绵子嗣。
上奏折的官员,是一个年轻的御史,姓杨。
刘御史告病致仕后,几位御史沉寂安分了不少。
身为御史,嘴皮子没有不麻溜的。杨御史一道忠君爱国慷慨激昂的奏折,说进了众臣的心坎里。颇有几位臣子出言附和。
天子独宠中宫皇后,这几年来连个近身伺候的宫女都没有。这已不算什么秘密了。不过,夫妻再恩爱,也不能罔顾天家子嗣繁衍。
便是谢皇后的父亲,当今礼部尚书谢钧,此时面色也无异样。只在心里暗暗盘算着,让家中女眷进宫给皇后娘娘请安,提醒皇后娘娘及早调理身体,早日有孕生下嫡皇子,以稳固中宫之位。
坐在龙椅上的天子和颜悦色地聆听,然后笑道:“诸位爱卿所说之言,朕都听进耳中了。朕也希望皇后早日有孕。”
“广开后宫就不必了。朕和皇后都正年轻,何愁生不出子嗣?”
这可未必啊!
俞太后就是现成的例子。生了昌平公主后,再未有过身孕……
这等诛心之言,自然是万万不能说出口的。
杨御史今日在大朝会上出了风头,心情正澎湃激荡,拱手启奏道:“微臣也盼着皇后娘娘早日有喜,生出嫡皇子,大齐江山后继有人,方是大齐之幸。”
“只是,后宫只一个皇后娘娘,未免太过空虚。皇后娘娘素有贤名,理应主动挑选宫妃入宫伺候皇上,为天家繁衍子嗣。”
言下之意就是,谢皇后主动为皇上纳宫妃,才算贤惠。否则,便是善嫉不贤。
谢钧目中闪过愠怒。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这个杨御史,在大朝会上煽风点火,明着夸赞皇后,实则贬薄。
是谁在暗中怂恿指使杨御史?
没等谢钧张口反驳,萧尚书已上前一步,叱责杨御史:“后宫之事,有皇后娘娘做主。还有太后娘娘坐镇。岂容你一个御史胡言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