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173)

作者: 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一边吃着,一边又开始大哭。

诸葛亮见我表情变化如此之快,也惊了一惊,赶忙问:“怎么了?”

“老张死了。”

说完,我再也吃不下去,嚎啕大哭起来。

诸葛亮闻言,有一瞬间的惊愕。

那夜的景象又开始在我脑海不断重播。夜色,大火,鲜血。每一样东西都将使我这辈子再也无法遗忘。

我蜷在他怀里,牢牢抓住他的手臂,害怕一松手所有的都会不见,害怕我找到他只不过是一场梦。

我极力压制自己的哭声,将事情原原本本说了一遍与他听,特别是老张最后与我说的话,他说他要守护丞相府,他要留在那里,他用他的命换了我的命。

说完,我又一次泪流满面。

诸葛亮的手也由松开状态握紧成了拳头。

我知道他的怒气值已经满格了,只是他甚少将情绪表露在脸上,我看着他,他的表情越渐阴沉。

“不要回去。”

我同诸葛亮说。

“李平捏造不实的理由叫你撤军,另一面又挑唆了陛下,说你此番撤军是为谋反,你若带兵进了咸阳门,就正中了李平的圈套,再说不清了。”

“这些都是谁与你说的?”诸葛亮忽然问。

“黄皓。”我道,“宫里的一个黄门。”

想到这里,我急忙将包袱中的缣帛取了出来,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仔细翻看了,也道:“李平如此胆大包天。”

“虽有这些罪证,但我们现在无法回成都,便难以面见陛下。”我道。

“蒋琬呢?”诸葛亮问。

“不知所踪。”我回他,“相府被封锁后,蒋琬便消失了,我怀疑这件事与李平脱不了干系。”

诸葛亮沉着点着头。

“回成都,不难。”诸葛亮思忖半晌,回我。

“如何回?”我问。

“走咸阳门。”诸葛亮道,“不带一兵一卒。”

“你疯了?”

我听完这句,激动起来,连手上的伤顾不得了,几乎是扑上去晃着他的肩膀,“不带一兵一卒,李平还能给你留活路?”

“只怕,入城之后,就会即刻绞杀。”

我喘着气,颤抖着声音与他说。

“即便如此,也要回去。”诸葛亮看着我,说。

他细长的眼睛很像古画里的人物,烛火跳跃,忽明忽暗映在他的脸上。他怎么能这么镇定的说出这句话,他怎么能一直如此镇定,这是关乎他性命的事!

“诸葛亮……”我舔了舔干燥的嘴唇,有些下了决心般与他说:“要不我们不要回去,就带着兵马在外,十数万大军,足可以与成都相抗……”

他看着我,神情十分复杂。我心虚得很,甚至知道他绝对不会同意这样的做法,说了,必然会引起他的勃然大怒。可我控制不住自己,我心里唯一的想法就是他一定要活下去,好好活下去。那些战争,生死,输赢,权谋,计斗,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我只要诸葛亮活着。并且,以他的本事,他根本无须如此“卖命”,他原本就是武乡侯,他可以自称“孤”,虽然我从未听他如此自称;他进一步可以称王,再进一步,可以……

生死存亡之间,我顷刻推翻自己过往的“忠臣”理念,于我一个现代人来说,如奸雄一般活着,难道不比忠诚的死去好吗?什么流芳百世,万世景仰!统统见鬼去……

诸葛亮听了我这番话,虽表情复杂了一阵,最后却还是轻声笑了起来。

那笑声还是那么好听。

“我知道你担心我,所以才说这样的话。”诸葛亮说。

我哑然。

“三十七年了。离曹操屠徐州那年,已经整整过去了三十七年。”诸葛亮兀自认真的掐着手指算着。

“二十四年。离先帝来隆中寻我时,也已经整整过去了二十四年。”

“这许许多多年,飞瞬而逝。故人凋零,山河破碎。而今,天下仍未大定。”

“我曾数度于梦中见到先帝,见到那些我们扬鞭策马,征战沙场的情形。梦到隆中,梦到赤壁,梦到荆州,梦到很多很多的地方。这些,都是我们一路寻过的踪迹,汉中称王,成都称帝……然后夷陵,白帝城,永安宫……”

诸葛亮絮絮回忆着,他的眼眸也随着烛火忽明忽暗,那些过往的快乐与苦楚,都被他一句话所带过。

“先帝时常与我说起他儿时的趣事,说他曾经指着一棵桑树道‘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当时邻里并不肯相信,哪知日后真的遂了他的愿望,即便最后未能完成收复山河的大业,先帝也打破了那句‘汉室不可复兴’之妄语。”

我许久没有听过诸葛亮说这样多话了。

我知道,他已经有了决定和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