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192)

作者: 江东阿玥 阅读记录

我摸着他逐渐变凉的手,不敢抬头去看他,只能强迫自己不停的说话来麻痹自己。

“记得我与你说过,你会有一个大大的祠庙吗?那是成都市中心最为热闹的一处所在,史册上有你的名字,人们从来没有忘记过你,他们铭感你的鞠躬尽瘁,你的竭智尽忠……他们说起你,都会肃然起敬,感佩不已……”

“诸葛亮啊……”

“丞相啊……”

我喊着他的名字,直到他的手彻底凉了下来。

我听到远方开始有了哭声。此刻的我忽然半句也哭号不出,半滴眼泪也掉落不下。天空暗淡,月亮被薄雾笼罩了几分。没有流星,没有异象,这时候我方才知道,那种玄而又玄,怪力乱神的东西,从来没有在诸葛亮的生命里出现过。任何神化他的言语故事,都属于另一种贬低。

我回忆起李福,他在写下那些文字的时候或许不会意识到世间从此失去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后世长达两千年中再也不会出现的一个人。他只负责认真的记录,记录大汉中坚砥柱的最后遗语。而自诸葛亮身故的这一刻起,他便彻底化身成了万古长夜里的那盏明灯,华夏民族的世界里有了他,便永不会暗。

空旷的地面,枯木卷着落叶。秋风瑟瑟,一阵阵的,让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原来,真正的悲伤如此平静,不知不觉便铺天盖地席卷而来。没有哭喊,没有喧嚣。可天地仍会为他所黯然失色。天地间的喑哑,是世人所听闻不到的。

从此五丈原只剩秋天了。

————————————————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你知我无力将结局改写,我梦中万里风花雪月,你最决绝。

友情提示:这章可以配合 bgm以冬《罚酒饮得》食用。

反正,我是哭死了……

第112章 续一

定军山脚,依山造墓。

墓冢的大小,只够容纳一副棺椁。诸葛亮穿着他平日最喜欢的衣服躺在里头,除了脸色有些灰暗,胸口不再微微起伏,其实与他平日里熟睡的模样没什么两样。

那夜,我最终抬头见到的,也是他这幅模样,闭着眼睛,安详的坐在车上。

入殓时穿平常衣物,不必有随葬的器物,这是诸葛亮最后的要求。我将他送与黄夫人的那支桃花簪子,轻轻放在他的枕边。如果说,桃花寓意着诸葛亮情感世界的开始,那么我愿意为一片银杏,将这份情感延续下去。经霜不堕,寒风不催。

就这样,勉县西南十里的地方,添了一座新坟。

“种点树吧。”

我看着坟墓的周围一片光秃,总是觉得缺少些什么。姜维正凝视着眼前的石碑,目光悲戚,听到我如此问,他方才回过神来,与我说:“但凭吩咐。”

“伯约,你觉得丞相像一棵什么样的树?”我问他。

姜维听我这么问,兀自想了想,道:“松柏。季汉唯一的,高大而挺拔的松柏。”

“那便……种些松柏吧。”我道。

“五十四棵,正好。”我又说。

这些松柏会慢慢成长起来,终有一日,也会变得和他一样笔直矗立,将来它们可以给他遮阴避日,抵风挡雨。他就安安静静的待在这里吧,他该好好歇歇了。

接下来,已经无有什么事情是我再可以插手的了。

大军回程的路上,遭到了魏延的强烈反对,他厉声呵斥道:“丞相虽然身亡,怎么能因一个人的死而荒废天下大事?”

魏延要求继续进军北伐,不准撤退。但终归是有诸葛亮遗命在先,大军还是选择跟随杨仪撤回。但未曾想到此举却使得魏延勃然大怒,他日夜兼程,赶在了杨仪大军的前面,将所走过的地方,烧绝阁道。

紧接着,诸葛亮在世时从未发生过的事情终于接踵而来。魏延杨仪各自上表刘禅控告对方谋反,刘禅在成都询问了蒋琬和董允,二人都言是魏延想要谋反,消息传来时,魏延慌了,原本跟随他的一部分军士也都作鸟兽散。

魏延无法,只得慌忙逃命去了。

杨仪哪里会肯放弃这么好的机会?于是派了马岱前去捉拿,并嘱咐他见到魏延一定格杀勿论。

马岱追了数日终于追上了魏延,并将他斩于马下。

杨仪得意的拎着一颗人头走到我面前,甚至都舍不得将他好好包装一下。他的脸上带着诡谲的笑意,暗红而又浓稠的血液溅在他的脸上,看上去十分随意。在知道这是魏延的血后,我仍不由得背脊一冷。

“夫人无须害怕,既是丞相遗命,我等定当遵循。魏延老贼胆敢谋反,着实该杀,只是这样的死法,实在便宜了他。”

此时的杨仪语气平淡,甚至及其随和,像极了那时出入丞相府时与众人攀谈的样子。我看着他,他亦看着我,八年来,杨仪身上除了年纪痴长,其余的好似无大改变,那双又细又小的眼睛的深处,永远不知在盘算什么,这个人身上唯一的窗口,仍旧透着微小而又精明,无比狡黠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