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葛亮的最后八年(51)
诸葛亮仿佛一下子回过神了,“哦”了一句,“也对。”
“昨夜就不该带你去。”诸葛亮边穿衣服,又要“教育”我。
“为何?”我问,“难道丞相的元宵过得并不高兴?”
我想起昨夜,诸葛亮说话谈天,面露愉悦,最难得的是平日里神情严肃,一板正经的他竟也喝得烂醉。——那不是借酒消愁的烂醉,而是真心高兴而至醉。我从什么时候看出的呢?从他走上繁华的街头开始,感受到拥挤的人潮开始,行人百姓,欢歌,跳跃,道路上无人面有饥色,无人身着褴褛。
这就是最值得诸葛亮高兴的事。
果然这样一说,他好似也回忆起了昨夜所见景象,看着门外的阳光明亮,若有所思。
我见他的模样,又想起那句“北伐”。
“你叫蒋琬来,是为北伐之事么?”我鼓起勇气,问。
“是。”诸葛亮答,“原以为你昨夜烂醉,却不想被你偷听了去。”
他原是调侃的语气,我的心却突然空落落摸不到底。
“可不可以,不要北伐?”我站在他身后,看着他迎着那金灿的太阳,他好像正满怀着希望,我的内心却涌出一股无言的冰冷。
“不北伐?”他忽然笑了,在他眼里,我大约还是个不谙世事的小女孩吧,“你说说,为何不北伐。”
我语塞。
这些政治军事,我一概不懂,北伐么?不北伐么?什么缘由,我答不上来,我只知道,一旦开始北伐,他将会比现在更忙碌,会更操劳,会在某一日某个地方,终像流星一样陨落。
他见我不答话,又笑笑,只觉我是一时的任性吧。
就在他穿好衣裳整毕仪容,迎着那阳光就要走出房门时,我忽然叫他一句,“诸葛亮。”
他脚下一滞,停了下来,仿佛在等着我继续说。
“我想你活长久一点。”我说,“我想你活到八十岁,不,九十岁,一百岁。”
我越数越多。
“傻。”
他听了,忽然回头与我说。脸上带了些温和的笑意。他的笑,原就比那春阳还要让人温暖。
“哪里有人可以预知和操控自己的命数呢?”他说。
我听了他的话,心里的悲凉又涨了几分。
见他动动嘴,还要说什么,我却再不肯听其他,疾步朝他跑过去,张开手臂就牢牢抱住了他,一时不肯撒手。他本就比我高出许多,我抱住他,头也只挨到了他的胸口。他一下子定在原地,双手无措,不知如何是好。没关系,我本也无须他有任何动作,只这样,他站着,我抱着,就正正好。
他的心跳,似乎有一点点加速。
作者有话要说:
煽情戏。
又水一集。来打我呀。
感觉没啥人看,是不是写得很糟糕。。。
希望大家能互动一下,留个言啥的,让我知道我不是一个人。(糟糕,又想起那句“不是一个人难道是一条狗吗?”)什么乱七八糟的。。。。谢谢,么么哒。哒么哒,哒哒么。
第36章 都江堰
我们到达湔县时,又是半月之后的事了。二月的春日里甚少能见到阳光,有的,还是突然袭来,又经久不去的缠绵小雨。
这天气扰得我心中颇为烦闷。
我不会骑马,就与诸葛亮同坐了马车。说是要比骑马多少舒服些,可这马车实在颠簸得厉害,虽可以坐着,但整个人都跟着这马车在山间小路上一蹦一蹦的,晃得我头晕。我看向诸葛亮,见他倒是早已习以为常。突然想起那日在阳光底下抱住他,将头埋进他怀里那刻,不禁又要脸红,于是赶紧将目光转移他处,保持一个镇定正常的自己。
烦人精蒋琬终于留在了相府,没有同行,诸葛亮嘱咐他与张裔一起处理日常事务。虽是蒋琬没来,却来了个叫宗预的,丞相府的主簿,年纪算轻,也见过几次面。不得不说,跟随诸葛亮在丞相府的这群人物,还都长得……挺帅的。
不好意思,跳戏了,回来。
想来,我这应该是和大汉丞相一起“出公差”了吧。
随从们在山腰处扎了个小营寨,我跟着诸葛亮跳下马车,东瞧西看,原觉得普通,但真正到了山口,远眺时,才发现不那么简单。
站在这里,几乎可以看到都江堰的全景。
水流自西向东,奔腾而过,十分壮观。宗预见我惊讶得合不拢嘴,于是朝我行了一礼,说,“夫人是第一回来湔县?”
我看了眼他,身形端正,也是和诸葛亮一夜温润如玉的人,心下平添好感,自己的行为也莫名端正了起来,点点头说,“是。”
宗预知了,开始给我介绍起来,“早在战国时期,李冰就开凿了此堰。是由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主体组成,分别作为都江堰分水、溢流排沙、引水之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