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千金她自己回来了(22)
走到哪都不安分,这么大姑娘了还闹出这么大动静。盛冽正想找她问问怎么回事,谁知道没等他找,她自己就出来了。
他跟在她后面,看她拎把琵琶东绕西拐,最后跑到上次他们俩遇到那棵树那里,忍不住就跳出来,把她带到这边。
盛冽张口问她:“你爹……”话一出口他恨不得把自己舌头给咬了。
最近几年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她面前总是笨嘴拙舌的,好像回到了四五岁孩提时候,让他面对她很是复杂,又是欢喜又是懊恼,时常沮丧自己不会说话。
若是让他的下属知道了,只怕要惊掉下巴。
姜裳脸上扬起一个大大的笑容,被面巾遮住了,只看得到弯弯的月牙眼,她点点头:“爹爹去陪娘了。”说完直接低下头。
她娘很早就没了,盛冽自然知道她在说什么。他想安慰她,又怕自己再说出什么不中听的话,只得用手轻轻拍拍她的肩膀,笨拙地用这种方式安慰她。
姜裳摇摇头,又笑起来:“师父不用担心,我不难过,爹爹离开是解脱,他很早就想去找娘了,要不是为了我……”要不是为了她这个养女,爹爹早就去陪娘了。姜裳自嘲地笑笑。
“不说这个了,师父我给你弹琴吧,你有什么想听的曲吗?”姜裳打起精神来,准备以曲报师父赠琵琶之恩。
盛冽沉声:“那就【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是姜裳比较拿手的曲子,这首曲子比较欢快,既然她不想难过,那就弹一首欢曲换换心情吧。
一曲结束,盛冽听完夸她:“不错,许久没听,进步很大,比起上一次更加圆润动听,越发有蓝大家的韵味了。”
江南蓝大家蓝轻衣,最擅琵琶曲,一手琵琶出神入化,堪称一绝,人人尊称一声蓝大家。
蓝轻衣就是姜裳的授业恩师。
听了他的夸赞,姜裳脸红起来:“要是能有老师的百分之一我就知足了。这次出门好久没有练琴,让老师知道了,又该罚我了。”
蓝轻衣要求很严,姜裳算不上她的弟子,因为她只有每天晚上才去练琴,时间太短,而且起步很晚,姜裳十三岁才学琵琶,比起蓝大家的嫡传弟子们,这个时间委实太晚。
好在她天分不错,虽然起步晚,练的时间也短,但是几年下来也弹得像模像样。
姜裳对琵琶要求也不高,这个就是她的一个兴趣,没指望靠它赚钱。弹出名气确实赚得多,但是卖艺为生容易遇到登徒子。
蓝轻衣对她的要求也不高,她只是惜才,见她确实是这方面材料,又肯学,没有白白浪费就很满足了。
说到蓝轻衣,姜裳又想起爹爹来,蓝大家是爹爹故友。
第15章 抱怨
当初爹爹把她扔在江南宅子里,拜托了故友帮忙照看女儿,所托的正是蓝轻衣。
蓝轻衣时不时派人来问问姜裳有什么需要,有没有被人欺负,还经常把她请到她家里去。
千金求见也要拒之门外的蓝大家,姜裳早去过不知道多少回了。
也就是有一次去她家,见她在弹琵琶,姜裳有些好奇地拨了拨弦,尝试着弹奏了一段,被蓝轻衣听到,发现她在这方面有天赋,问她愿不愿意拜在她门下。
姜裳犹豫了一下,她已经在跟隔壁大娘学厨艺,每天学到下午,如果学琵琶的话一天几乎排满,而且她不知道学琴的时间会不会跟学厨艺的时间冲突。
如果冲突,一个是吃饭的手艺,一个是兴趣爱好,她肯定要以厨艺为主。跟蓝大家学琵琶这样的好机会,她却因为别的事情冲突而推掉。
这让姜裳很不好意思,她有些羞愧地跟蓝轻衣说了自己的理由。
蓝轻衣听完反而哈哈大笑,很高兴地收下了姜裳。
爹爹后来回来知道她在学琵琶,还专门到蓝大家那里对她表示了感谢。
远处街上传来打更人打更的梆子声,拉长的声音从湖那边传过来,幽幽的,若有若无飘在湖面上。
盛冽轻轻说了声:“夜深了,该回去了。”姜裳点点头,把两把琵琶带上。
盛冽把她送到那棵树边,两人在那里作别。
第二日才醒,就有丫鬟来到素樊院把姜裳请去贝老夫人院子里。
姜裳带着绿漫赶过去,到了老夫人院子里却不见老夫人。
姜裳坐着饮了半盏茶,不紧不慢,很是悠闲,旁边立着的绿漫也不见半点着急,主仆俩仿佛在自己院子里一样。
顾妈妈看了许久,才从帘子后面出来。
姜裳见顾妈妈出来了,施施然起身屈膝问她:“顾妈妈,早,不知祖母叫我来有什么事?”
顾妈妈见她有礼有节,心里暗暗点头,面上却不动声色,嘴角含笑:“老夫人还在忙,老奴给姑娘介绍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