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194)

这就是要开罪了皇太后,是打了寿康宫的脸面。

这借花献佛,玉荣也是在向皇太后表明了态度。

哪怕如今玉荣算得后妃第一人。

可玉荣没被所谓的“第一人”给愰花了眼睛。

她自己后宫立足的根本是什么?

玉荣一直很清醒。

皇嗣、位份、圣宠,三位一体啊,这些皆重要。

同样的,皇太后的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

玉荣最近这些日子,可使人盯紧了良嫔。

良嫔的一些暗动,玉荣心头大概有数儿。

若是武嫔真倒了,再是没翻身可能的那一种。

那么,武氏一族在宫里就批望了皇太后。

而三皇子借着皇太后的势,今后的路很平坦。

玉荣想得多,就是想着给孩子铺了路。

那么,武嫔倒台,一能复仇,复礼哥儿的仇。二能给贤哥儿铺路,攒收下武氏一族积存在皇太后手中的势力。

想一想这些明的暗的,各种的好处。

武嫔如何能不倒台?

情感与利益上的冲突,这没有可调和的。

玉荣看的明白。

她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摘出去,摘一个干净。

良嫔做什么?

她“不知道”。

至少,她要给众人一幅这种态度。

为什么?

她在忙碌了孩子挪去皇子所的事儿。人精力有限嘛。

连理由都想好了,她是甩锅成功。

到时候,还可能撬来一些好处什么。

想一想,还是挺美滋滋的。

正统帝九年,春。

弑君案落下了帷幕。

吴王、楚王的死,不是结束。

正统帝决心很大。

吴王、楚王、郑王三人的子嗣,尽数废为庶人,除了宗谱。往后自然就是在承天府的皇庄中,那是老实种地的过一辈子。

富贵是没有了。吃苦倒是能体会一生。

至于吴王、楚王、郑王三人,自然也是贬为庶人。

吴王、楚王死了。

可郑王还活着。

正统帝还是顾及了身后令名。

给吴王、楚王一个简单的庶人葬礼。

至于郑王?

被暗卫押着,押去守了祖宗的皇陵。一辈子就算一个守陵的命。

杀了郑王?

正统帝倒是想的。

可到底还是没法子。

谁让前面的流言太狠了。

说什么兄弟手足不相容。

正统帝真是亲自下令杀了亲兄弟,这不是坐实了流言吗?

人不能杀。

可在正统帝看来,活着不容易。

贬为庶人,往后受了监押。

在祖宗的皇陵守着,正统帝还是有些交代的,为了净心,为了诚意。往后,就让废郑王这一位庶人食素。

一个曾经享受了天家富贵的王爷。

一个往后坐了监牢,一辈子食素,活着没滋没味的庶人?

这活着,就是受罪。

可偏偏真让废郑王这一位庶人去死?他也未必会吧?

正统帝就是给李公公下了吩咐。

“盯死了朕谨剩下的这一位皇兄。不,应该是除名的庶人。朕倒想瞧瞧,他下半辈子活着是如何的凄惨。“

正统帝很恨啊,恨了这一位皇兄。

因为目前查到的证据。

吴王、楚王会卷进来,就是这一位郑王是主谋,其它二人是从犯。

偏偏从犯吓唬到了,自己抢先的为了体面,先自尽了。

这让正统帝很被动了。

没法子的留了郑王这一个主谋一条命。

在正统帝看来,郑王这一个哪入局,输了不认的家伙。

既然无论如何都要活着,那就活的惨的一点。

如果不惨,如何消恨?

“奴才领旨。”

李公公应了话。

“记着,如果他与外面有什么联络。不管牵连到谁,就一定要查。至于朕这一位已经是废庶人的皇兄啊,那不必留情,让他……。”

正统帝比划了一个手势。

李公公看懂了。

想让一个人活。

那得看情况。毕竟,人若健康,活着挺容易。

人的身体若出了大毛病,想活就未必容易了。

可想让一个陷在囚牢中的人去死?

那很容易。

就李公公这等天子身边的红人,那是一句话,一个眼神的事儿。

“奴才明白。”

李公公赶紧又回了话。

“去办事吧。”

正统帝挥挥手,让李公公去办了事儿。

永寿宫。

玉荣忙碌着,也忙碌出了一些效果。

至少,贤哥儿、礼哥儿要挪去了挪子所。

兄弟俩住的院子,那是相互挨着的。

玉荣要做的,就是差人把院子里应该修修的地方,好好的修一修。

应该让太医检查一下的,那是多检查几回。

至于安排人手?

这更是重中之重。

小孩儿离开亲娘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