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书之裕妃升职记(201)

她到底还是不情愿的,小小的应了一声。

“你可曾与良嫔讲过,让良嫔谋害皇太子,以此嫁祸给裕贵妃?”

皇太后用一种严肃的语气,淡漠的问道。

武蓉儿听了,那是浑身有点儿冰凉了。

这话,武蓉儿说过话?

武蓉儿愰忽里回忆了,她貌似说过吧?

有那么不确定的,她想反驳。

可她张了张嘴,她有些迟疑了。

说过吗?

一些回忆里,认过了她得意的神色。

她确时想拉了裕贵妃下马,想让武氏一族再现荣光啊。

这等想像当然有过的。

如果东宫的太子殁了,如果裕贵妃因为谋害太子也倒台了。

那么,三皇子、四皇子就是圣上唯二的皇子。

三皇子聪慧,三皇子身体健康。还是养在了寿康宫中,这就表明了,三皇子符合了一切册立太子的标准。

武蓉儿能不想像吗?

肯定想过啊。

只是,武蓉儿唯一没有想起来的,就是这等念头,她是如何升起来的?

这自然有人套路她。

可武蓉儿不会想着,有人套路了她。

因为,她的身边谁这么干啊?

自然有的。

良嫔这么干了。

只是,良嫔玩脱了。

良嫔想套路了武蓉儿,这一位皇太后的亲侄女。

简单点的事儿,哪能够啊。

于是,起心谋害东宫太子,这是动摇国本。

再想嫁祸裕贵妃,这是挑拔起太子、裕贵妃对武氏一族的怨恨。

如此这般,给武氏一族多挑了两个强力的对手。

良嫔觉得她到时候,真到武嫔谋算的倒台。她应该也能平安的活下来。

毕竟,太子、裕贵妃这两位高个的顶在上头。

她在下面,也有更多的活动空间。

良嫔谋算的很多。

也想搏了正统帝的怜惜。

她唯一算不到的,就是她命歹了一些。

于是,良嫔死了。

良嫔的谋算,才真的把武蓉儿给坑到的坑底里。

这套路的,两个人都算的一起跌进去。

“……”

武蓉儿张张嘴,她不知道,她应该怎么辩解。

“妾不敢,不,妾不会。”

武蓉儿敢后就是如此的反驳。

“朕手头有人证,有物证。良嫔自尽,以此证了她的清白。你呢?你要如何证了你的清白?”

正统帝对着武蓉儿,那是冷冷的嘲讽。

武蓉儿的目光,那是望了正统帝的一眼。

武蓉儿瞧了出来,正统帝望着她时,眼中全是冷漠与蔑视。

“……”

一下子里,武蓉儿没站立住,她是倒在了地上。

人证、物证皆有吗?

良嫔还自尽,以证清白?

这一切的一切,让武蓉儿心中害怕。

她想起身,想去求了皇太后。

可她觉得腿软。

武蓉儿爬了几步,她爬到皇太后的跟前。

“姑母,儿真不敢,姑母,您为儿说句话吧,姑母……”

武蓉儿哭了,哭得真伤心。

皇太后能说什么?

皇太后敢说什么?

说饶了武蓉儿?

那么,东宫那儿如何平了怒气,天子这儿如何平了怨恨?

还有永寿宫那边,一旦知道了实情,又将让永寿宫的裕贵妃,以及裕贵妃生的贤哥儿如何想法?

这一切一切都是武蓉儿留的烂摊子,这要皇太后收拾的。

特别是武蓉儿一个人犯错。

这是自个儿去填了,那才是正途。

若不然,这是想牵连了家族吗?

在皇太后眼中,一个侄女有罪过,舍了便是舍了。她不可能为了一个侄女的罪过,而让整个家族都给填补进去的。

“你错了,就要认罚。”

皇太后淡淡的说道:“天下规距,就是如此。”

“圣上,一切按你的意思办吧。哀家无异意。”

皇太后当着武蓉儿的面,就是给天子一个明确的答案。这何尝不是在打消了武蓉儿的饶幸心理。

皇太后现在的想法,只愿这件事情更低调的,更快速的解决掉。

其时,天子的想法,也是如此的。

朝堂之外,赵王可是造反了。

朝堂上的事情,正统帝要盯紧。

这后宫嘛,他真不想再分了心神。

快刀斩乱麻,这是最简单的。

正统帝挥挥手,让人把武蓉儿带了下去。

正统帝与皇太后商议了。

“依朕的意思,此事低调快速的解决掉。如此可免伤了皇家体面,也可保留了承恩公府的体面。”

正统帝的目光,一片冷漠。

“赐武嫔自尽,以嫔位入葬。母后以为如何?”

在正统帝看来,这就是留足了颜面。

好歹这是皇太后的侄女。

赐死可以。

可一点体面都不留,那就不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