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夫人吸口气,温声道:“她嫁过来就是一家人,我为难她做什么?再者还有你祖母和阿映,你祖母早被她哄住了,肯定偏心她,阿映也天天念叨她,真不知有什么好?长相勉强说得上是清秀,性情可不算好,比起那个……谁差远了。”
张夫人想说廖十四,又生生咽了回去。
能想方设法用膏脂害人,不是什么好东西。
楚昕直将张夫人送进屋才离开,回观星楼的时候特意从霜醉居绕了圈。
霜醉居大门紧闭,前面的几株黄栌却茂盛依然,有夜鸟栖在树杈上,咕咕呢喃。
楚昕想起张夫人的话,杨妧有什么好?
在他看来那里都好,从长相到性情,都恰恰合乎他的心意,没有人比她更好……
第118章
楚昕睡得晚, 起得却早,在演武场打两趟拳,射一囊箭, 陪秦老夫人吃过早饭, 穿戴整齐地往宫里去。
走到宫门口, 摘下腰上系的荷包往守卫手里一扔, “受累通禀一下。”
守卫将荷包顺在袖袋里, 乐呵呵地说:“世子稍等,这就找人去。”
楚昕和顾常宝是守卫最喜欢见到的人,一来两人出手大方, 动辄就是七八两银子, 时不时赏块玉佩、扳指什么的;二来两人不干涉朝政,惹不出麻烦来。
不像那些阁老大臣,身上担着干系。
没多大会儿,进去通禀的守卫回来了,“早朝还没退, 司礼监张大伴说请世子到御书房外面等。”
退朝之后, 元煦帝多半会在御书房召人议事。
楚昕在御书房门外等了大约两刻钟, 瞧见元煦帝和余阁老一前一后地走来。
楚昕一个箭步冲过去,当头就跪。
元煦帝吓了一跳,认出是他,抬脚佯踢,“你这兔崽子回来了, 起来吧。”
楚昕起身朝余阁老拱拱手,跟在元煦帝后面走进御书房。
元煦帝坐定,随口问道:“什么时候回来的?”
楚昕“嘿嘿”傻笑,不太好意思地说:“别人问, 我都说今儿早上,可皇上问,那就是昨晚戌时。”
元煦帝眉毛挑起,“哦”一声。
楚昕连忙解释,“于国而言,您是君,我是臣,臣子不能不忠,于私而言,您是姑丈是长辈,我是您的大侄子,身为晚辈不能不孝。所以,我得据实禀报,不能瞒着您,也不敢瞒着您。”
这句“姑丈”把余阁老惊着了,嘴里一口茶险些喷出来。
他活了一大把年纪,还没听说有人称皇上“姑丈”,再者皇上也不能算楚家的姑爷,应该算是赵家的吧?
元煦帝却好像完全不在意,沉声问:“如此说来,你私闯城门还有理了?”
“这事不能怪我,”楚昕非常理直气壮,“我不到寅正就出门,跑了一天马,眼看着就要到家了,总得喝口热茶,吃顿热乎饭吧?”越说声音越低,到最后气势已经萎了,跪在书案前磕头,“臣有罪,请皇上责罚。”
元煦帝讥诮道:“不是很有理吗?我是要罚你,否则你不知道什么是天高地厚。”抬眸,瞧着案前肤色明显黑了,可依旧俊俏,且带着满脸委屈的少年,眸光闪一闪,“回去把《大学》抄十遍呈上来。”
余阁老又是一惊。
《大学》是《礼记》的第四十二篇,主要讲述修身齐家平天下的道理。
与其说是惩罚,更像是提点楚昕。
元煦帝接着问道:“听说受了伤,好了没有,寻太医给你瞧瞧?”
“千万别,”楚昕连忙谢绝,“这事还瞒着祖母和母亲,太医若是瞧了,姑母肯定会知道,祖母那边就瞒不过了……成亲之后,臣还得去宣府,臣要给儿子挣个百户。”
想起元煦帝亲笔写了赐婚圣旨,紧跟着又“咚咚”磕头,“臣叩谢皇上御赐婚姻,也替杨氏给皇上磕头。”
六个响头磕下来,脑门已经见青。
“行了,起来吧,”元煦帝没好气地说,“这是你姑母的意思,快去看看她,这一年她没少念叨你。”
楚昕应着,眼角瞥见书案上的玉如意,嬉皮笑脸地说:“臣还有一事相求,皇上这玉如意不错,赏给臣做聘礼吧,以求诸事顺遂百邪不侵。”
元煦帝气笑了,“跑在朕这里要东西,朕这貔貅镇纸也不错,门前两棵圆柏也不错,要不要给你搬家里去?”
楚昕道:“圆柏搬不动,镇纸我想要。”
元煦帝怒道:“滚!”
见楚昕一个后仰翻出门,脸上的笑意便撑不住,“小兔崽子长了心眼,学会算计朕的东西了,”侧头吩咐张大伴,“这只玉如意朕用惯了,你到内库找对好点儿的,连同这个镇纸送到储秀宫,告诉楚昕,成亲之后就是大人了,得有个大人样,别天天没皮没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