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37岁,我成了后宫嫔妃(108)+番外

作者: 小月先先 阅读记录

被沈嬛回看了一眼,脸比盆里的炭火还要红。

晴子在旁边闷笑,凑到沈嬛耳朵边:“九天玄女娘娘。”

糍粑烤得焦焦脆脆,蘸着红糖吃又香又甜,去找村长的老汉一回来就看到一屋子人围着沈嬛,一个个脑袋跟雏鸟似地,沈嬛往哪边偏他们就往哪边偏。

老汉道:“我去跟村长说了,说师傅们可以住到他家,他家大儿在镇上做事,今年不回来,房间铺盖都空着,正好不用再去找其他地方。”

“这可真是太好了,劳烦施主。”

“不劳烦,只是众位师傅的晚饭……”出家人都是吃素,肯定用不了他们的碗筷厨具。

明光师太道:“我们出门带的干粮还剩的多,拿火烤一下就行。”

“既然这样,那师傅们就用我家的火热一下,吃完再去休息。明天一早我还要送两筐香去盛京城里,正好跟师傅们一路。”

他们的好运气仿佛在遇见老汉时就开始了,一听到明天不用走路,可以坐车去,几人的目光都忍不住亮了。

吃完在庵堂做好的干粮,到村长家稍稍洗漱,沈嬛五人倒头就睡。

第二天,天刚刚亮,跟他们约好的老汉就在外头叫他们。

等他们一上牛车,老汉在牛屁股上轻轻甩了下鞭子,牛车轱辘碾着雪白的积雪,向着盛京城驶去。

*

作者有话要说:

第53章

老汉要去香铺送香, 送他们入城后与他们道别。

明光师太一路问着路,带着沈嬛晴子和惠能慧静去礼部,不过很快他们发现犯不着问路, 街上时不时地就能看到穿灰色白色黑色法袍的尼姑, 她们都往着一个方向去。

到了礼部,更是挤得人山人海,大冬天的都能挤出一脑门的汗。

已经改了慧依这个法名的晴子凑到沈嬛帷帽边,小声地道:“那个尼姑可真气派。”

跟着明光师太她们一起, 站在角落里的沈嬛随着她的话看过去, 只见离礼部大门最近的那块地儿,站着几十个身穿白色法袍,头戴白色帽子的尼姑,为首的那个年纪并不大, 面貌严肃,威严赫赫。

一手拿着一根嵌宝禅杖, 一手的佛珠竟是碧绿的玉。

再看看他们五个,法袍上有补丁, 佛珠是随处可见的木头做的, 虽然同是尼姑,但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就连他们周边的尼姑似乎都不明白官府从哪里找到他们这样的穷酸, 都没人凑过来打招呼。

沈嬛笑了笑。

谁说人逃脱得了这万丈红尘,多的是人参不透看不破。

忽然, 就在空地涌进越来越多人, 连最后一口气儿都要喘不出来的时候, 十几个官兵簇拥着一个身穿官府的男子出来, 他扬手示意大家安静, 道:“本官礼部尚书赵禀, 此次众位入宫为懿仁皇太后诵经祈福的之事,就由本官全权负责。”

“现在,就按照官府登记造册的顺序,一一核对各自的身份。”

赵禀是礼部的吉祥物,洋洋洒洒地说了一番话,潇洒地转身回去。

留在这里的是礼部里的人,接过他的班儿,拿着那本册子大声喊:“金光庵,五十三人!”

那被晴子说气派的,穿着白色法袍的尼姑们听到排在第一的金光庵,由手拿禅杖的尼姑带着对那官员行了礼。

官员再一个个地对照册子上记载的法号年纪以及体貌特征,确认无误后让官员带到一边,叫下一个庵堂。

先被叫到的,都是人数众多,位于盛京附近的有名的庵堂,像什么金光庵,就是皇家寺庙,寺庙里还有几个落发出家的老娘娘。

而普渡庵、落梅庵、无垢庵等都是盛京城里的人耳熟能详的香火旺盛的庵堂。

空地上的人慢慢减少,被叫到的庵堂越来越多,沈嬛周围都空了下去。

最后,只剩下他们。

嗓子眼都念得冒烟儿的礼部官员望着册子上最后一个名字,深觉解脱,赶紧道:“哨梁庵,哨梁庵。”

沈嬛心中咚的一声,暗暗握紧手,跟在明光师太身后走过去。

官员望着他们,问明光师太:“你们五个是哨梁庵的,怎么还戴着帷帽,赶紧取下来。”

明光师太边取帷帽边道:“路上风雪太大,戴个帷帽挡挡风雪,还望大人海涵。”身后的惠能慧静沈嬛和晴子四人也跟取。

只打算随便对对脸的官员往他们几个脸上一扫,突然,呆若木鸡。

不止是他,旁边的官兵也目瞪口呆。

“你,上前来。”他指着沈嬛。

知晓里面情况的明光师太等人心都提得高高的,就怕在这里漏了馅儿。

沈嬛面色如常,不卑不亢地上前,对官员行拜:“贫尼道绰,见过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