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室美人(188)
晋王执着茶盅的手微微一顿:“儿臣近来忙于观政,倒是不知。”
一旁的宫女见殿下没有作答,忙笑道:“……他们两家赶得急,据说月中就要办喜事了。”
贵妃也只是随口一问,听得这话略略有些意外:“这么急?”
旋即又笑着释然:“也是,裴宣这个年岁的公子哥,许多都有子嗣了。英国公夫妻俩着急上火,急着将新妇娶进家门,也是理所应当。”
一面说,一面悄悄地拿眼神余光斜睨坐在那儿的晋王的反应。
晋王另一只大袖下的手青筋毕现,暴露在众人视线中央的模样却没有什么异常,恍若对此并不感兴趣,目光随意地在殿内逡巡,最终落到了桌上那还未收起的锦匣上。
他微微蹙眉:“母妃又宣召国师了?”
苏贵妃本是存着试探的心思,却反被儿子抓到了把柄,闻言右手抚着发髻,将那凤钗往里推了推,面上随意地嗯了一声:“……国师炼出了一炉丹药,对驻颜效果不错,便进贡到了我这里。”
“母妃,那丹药吃多了,恐怕对身子有害。”他叹息一声,老话常谈。
贵妃并不在意。
有害?
可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倒是越来越显年轻了,并未觉得哪里有害。
晋王见她听不进去,也不再多言,母子俩寒暄了些琐事,见贵妃眉宇间有疲色,他便起身告辞,回晋王府去了。
人一走,苏贵妃凌厉的眼神就落在听蓉身上:“废物,连个东西都收拾不好!”
听蓉面色一白,跪了下去。
她原是准备收的,只是听着是晋王殿下来了,就没怎么在意,先放在了一边。没想到,贵妃娘娘服用丹药这事,竟是不太愿意让晋王插手的。
苏贵妃神色冰冷,但凝眉想了想,最终还是并未处置听蓉,只厌烦地让她滚下去。
纤长的手指在她光洁的额头上抚了抚,换成沉沉的叹息。
终究是年岁大了,从前的灵丹妙药,如今效果也不佳了。不过,近来皇后一直撺掇着陛下广选年轻后嫔,充盈六宫,她这张脸,绝不能在这最关键的时刻垮掉!
*
一晃眼,便到了九月十七这一日。
一声鸡啼,明舒便被全福夫人和几位十全婆子唤起来,换上了繁复华美的大红嫁衣。
她被推在镜子前坐下,香肩上垫了绯红的帕子,全福夫人恭亲王妃亲自给她描眉画眼,不多时,镜中便出现了一个红唇白面的俏佳人,只是瞧上去格外喜庆,像年画上的童子妆。
明舒忍着笑意,心知这是新嫁娘最寻常的装扮,心里正暗暗想着裴宣见到她这幅模样,会不会被弄得大惊失色,身后,却有婆子在细细地为她梳头,嘴里念念有词:“……三梳梳到头,多子又多寿……举案又齐眉……”
她微微一怔,那点笑意便被悄然抹去,生出些莫名的泪意来。
自今日起,她当真不再是陆家的姑娘了,而是……英国公府的世子夫人,裴宣的夫人。
一时心里有喜有忧,起身看见了进屋的程氏,一滴泪便猝不及防地落了下来。
哭嫁原是规矩,她自幼丧母,父亲也含冤而死,今日主持婚礼的,正是她的三叔三婶。但她并非是因规矩而哭,是当真有了许多不舍,瞧见亲近的程氏,就再也忍不住情绪。
程氏一见她这模样,笑吟吟的样子也悄然没了,拉着她的手,泪眼婆娑:“……好姑娘,大喜的日子,原是要嫁去好地方,你爹娘若在天有灵,也定是为你高兴的。”
十全婆子也在一旁纷纷应和,道她嫁去国公府,不消一年半载生下子嗣来,便是一生衣食无忧的好福气。
明舒不语,只是默默地掉着泪,任由她们不停地补上手里的胭脂。
程氏拉着她又说了会儿话,不多时,外头便传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程氏脸上的伤感少了很多,笑吟吟地道:“应该是迎亲队伍来了。”
明舒微怔,愣神的当间,恭亲王妃便将整齐放着大红盖头的托盘唤了来,温声劝着,亲自将盖头给她盖上。
眼前是朱红的一片,她似乎听见外头有欢声笑语——大抵是二房的两位兄长在迎合着规矩,出题刁难新郎官进门之类的事。
隐隐约约能听见裴宣的声音,仍旧沉稳大方,似乎还带了救兵,一问一答之间很是迅速,并不能刁难到他。
她抿了抿唇,那些伤感的情绪顿时也一扫而空。
有人进了她的屋,要背她上花轿了。
她知道是二房的堂哥,于是点点头,顺从地被人搀扶着由他背了起来。
到底到了她婚期临近的时候,二房的人也纷纷赶了回来。陆家的人,没有懦夫。若非如此,今日背妹妹上花轿的活计,恐怕也要托给外人来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