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喜心里郁闷得很,等回祁国之后,一定要把修水渠,按照纪国的方法来修,好像更合理。
现在先把农具换到手再说。
一切都在按照纪国,或者说纪凌的计划进行。
听到祁喜想用盐来换农具,纪凌适当表示出惊讶,随后道:“盐这东西,我们可以找卢国去买,卢国盛产盐。盐又不贵,怎么好换农具。”
祁喜自然知道,他也有自己的理由:“盐乃日常所需,你们去卢国的时候还要经过郑国,以你们现在跟郑国的关系,肯定不好走。”
“矿盐井盐不好开采,数来数去,自然还是我们祁国最方便。”
“既如此,我们不如合作,纪国的盐全由祁国负责,纪国只需要提供你们的旧农具,而且祁国绝对不会把农具改为武器。农具算我们借的,你们可以随时检查数量。”
“打仗的时候可以尽数拉回纪国。”
等于说纪国以后吃盐不花钱,纪国现在百万人口,负责这么多人的盐巴,其实数量很不少了。
祁国只是借用旧农具,而且不改为武器,甚至可以检查数量。
说完,祁喜继续道:“纪国宫室每年的海鱼,海产,也都由祁国提供。”
这一条完全是添头了。
这么看来,祁国给出的条件再好不过。
不过这也能看出来,祁喜为了种田有多拼。
纪凌心里都微微吃惊,再次打量祁喜,看来这位比传闻中更喜欢种田。
不过他想要的可不是这些。
纪凌故作为难,开口道:“可容我跟父亲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祁喜摆手。
他的诚意已经够足了。
不怕纪国不同意。
说起来,祁喜的做派还有些周礼的影子。
放在后世,是如何说不出借农具这种话。
不说后世了,现在的赵,梁,就绝对说不出这种请求。
一日过后,纪凌缓缓过来,说出早就有的想法。
“纪国可以送一批农具给祁国,还不用祁国给我们晒盐,只是需要一点东西。”
“祁国以南的海岸线,可否提供纪国,以后纪国自己晒盐。”
“放心,绝对距离祁国很远,只是用来制盐。”
祁喜皱眉,要说祁国以南的地方,确实不属于祁国,可在附近晒盐,总觉得有点怪。
“你们不会在那建城池吧?”
若纪国在祁国南边建城池,那万万不能答应。
纪凌满口道:“绝对不建城池,这个您放心。”
就是建盐场跟修水泥路而已。
盐这种东西,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最好。
这下犹豫的人变成祁喜。
纪凌不慌不忙:“不着急,慢慢考虑,纪国有耐心。”
作者有话说:
第52章
祁国对种田的心果然不容置疑。
用不属于自己的海边来换农具, 祁喜犹豫一天便直接答应。
其实纪国已经够给面子,他们要建盐场的海岸线,其实在祁国南边, 中间还隔着更远的距离, 就是当初白纸交易点附近。
那个白纸交易点在河滩附近, 再往东就是海岸线。
大哥纪胜早早知道那块地形,所以在纪凌问哪里地势平坦,方便建盐场的时候,纪胜一口答出。
接下来两国之间的交易顺理成章。
五万把各式旧农具,以及一千耕牛铁犁, 全都送到祁国。
看见耕牛的时候,祁喜还很感慨。
当初郑,昌,祁三家联合对付纪国, 为了养纪伯骄奢淫逸的性子,把多少耕牛便宜卖给他们。
到头来都是给纪国作嫁衣。
反而他们自家想发展耕牛种田的时候, 国内的牛不仅价格贵, 数量更是稀少。
不过经过那次之后, 除了郑国还在惹事之外, 祁国跟昌国都极为安静, 特别是昌国, 一门心思研究恶金, 听说费了无数人力物力,暗戳戳还派人来过纪国国都铸造室。
可是纪国铸造室哪是其他人可以靠近的。
祁喜有些期盼昌国赶紧量产恶金,这样他们就不用求着纪国。
农具听着挺多, 可他们祁国人口超千万, 绝对不够用的。
慢慢来吧。
既然卡了恶金这个口子, 以后总会换到。
这也确实是纪国开的口子。
恶金的做法需要严防死守,但东西倒是没那么严苛。
主要是纪国上下都在用铁器,多多少少都会流出去。
纪国对这并不在意,因为流出去再多,也比不上自家拥有的。
再说,能做农具的是,什么好铁?
真正的好铁器都用来做刀刃,那些东西才被防备得很严格。
说白了,还是纪国如今实力增强,根本不怕这些事。
用来换个盐场才合算。
纪凌看着地图,自家国都在中原这一边,旧五城,新五城,以及南,北,三十多城。
现在往拐了个弯,再东边修个盐场。
到时候把这些城池连成一片,纪国的地图至少翻一倍。
反正先把地给圈了,内里自然可以慢慢建设。
天下局势渐渐变了,郑锡也在提醒纪伯早做准备。
所以不管哪一方面,自家都要准备妥当。
纪伯,纪胜那边有同样的地图。
纪胜更要前去圈地,后续工部同样要派人过去,顺便把盐场通往纪国的路给修好。
以后这是要运盐的!
不修好路不方便!
当然,这种事就不必特意告知祁国人,等他们发现的时候,纪国应该把路修得差不多了。
祁国,纪国都得到自己想到的东西。
但纪国的盐场怎么会跟祁国那种随随便便做做的盐场一样。
现在的盐巴颗粒大,味道苦,全都是通病。
最会制盐的卢国倒是有方法做出精盐出来,不过耗时耗力,每年只出一点,各国每年都会前去采买。
纪国要建盐场,肯定不会糊弄。
纪凌早就写好制盐的法子,只等着盐场建好,就派人过去做盐。
做粗盐的方法大家都知道,在海边建池子,海水灌溉里面,等海水晒干后,把里面的盐铲出来继续暴晒,直到出结晶后,这就是粗盐。
祁国一直也是这么制盐的。
纪国的制盐方法多了后面几个步骤。
利用石灰石加热后得到的石灰乳,用石灰乳溶液跟粗盐水融合,这样可以去除粗盐里的杂质。
最后用蒸馏的方法去除苦味,得到的便是精盐。
这种方法便宜又便捷,是大量做精盐的好办法。
在海边建池子这种事,纪胜做得很顺手,直接带着工匠,再带着几百车水泥,不到一个月就能做出一个盐场。
纪国现在的基建本事,估计谁都比不过,修出来的水池都比其他诸侯国的城墙整齐。
如果不是人手不够,纪凌都想让人开始烧红砖。
红砖的硬度在如今来看,足够使用了。
不着急,一样样慢慢来。
想到盐场建成,纪国就不用依靠外来的盐,就更加安心一些。
不过纵观天下,只有昌国跟纪国是同样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