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公主一时语塞。
她本以为桃笙这样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又是乐人出身,面对公主的讯问不敢过多计较,却不想对方这般的不让人,一点情面都没给她留。
虽然她并不喜这个大周姑娘的态度,但不得不说,其实她说得倒也有几分道理。
若是当年凌国未曾从代国独立出来,自己的弟弟作为皇族,一辈子吃喝不愁,还能拿出大把的时间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想来也很快乐。
正当长公主沉默之际,又一婢女前来询问:“公主今晚还去碧游湖的画舫吗?”
“今日是他的祭日,我自然要去。”
原来今日就是公主亡夫的祭日。
桃笙不动声色地放下了就被:“说起碧游湖,倒让我想起了父亲从前说过的一件事情。”
长公主神色当中似有不信:“你父亲也是凌国人?”
“这倒不是。”桃笙到,“但他从前曾在凌国待过六年的时间,也听闻过一些趣事。”
洛修后来回京之后,的确告诉过桃笙一个发生在四年之前晚上的故事。
那日司马大将军在碧游湖画舫之上大摆宴席,遍邀王城之中达官显贵前来用宴听曲儿,所以印象也格外深刻了些。
说是画舫夜宴,实际却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权财交易会。
那日洛修奉了长官之命,过来给一位将军送金叶子行贿,那是他来凌国那些年,第一次进到这种只有达官贵人才会去的地方。
也就是在那一晚,他看到了原本并不在名单的摄政王出现,亲眼看着侍卫将一个色彩明艳的竹筒插入某房间的窗户,而后笑着离开。
洛修躲了起来,等到摄政王离开之后才蹑手蹑脚的出来,半路之上竟然碰到了那个手持竹筒的侍卫,在跟其他两个侍卫密谋。
虽然洛修隔得很远,但仍然隐隐约约听到,说了好些找错了之类的话语,言下之意怕是这次行事对错了人。
桃笙不论前世还是今生都有一个非常显著的有点,就是记忆力十分突出。
可能跟前世弹琴时候,老师训练她记谱子的方法有关。
她几乎看过的所有琴谱都能过目不忘,穿越十年之后还能记着自己从前看的小说。
洛修当初也只是将这件事情当成稀罕事跟她说了一遍,她就记住了当中的所有细节。
来到凌国之后,李国主有一次带着她去了画舫,说起了这件事情,桃笙联想到了洛修的话,私下告知了季晏明和桓王,请他们做一番调查。
这样的竹筒一般用来养殖一些有毒生物,例如毒虫毒蛇毒蜂等,季晏明调查之后,猜测当年公主丈夫的死就是摄政王一手造成的,只是究竟是不是杀错了人不得而知。
不过这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了,查到这里之后告知长公主足矣。
就算婢女方才不过来提醒,桃笙也要找机会告知长公主的,这会儿有了婢女的提醒,事情变得越发顺理成章。
文宜长公主脸色渐渐冷了下来。
她的夫婿的确当年在画舫之中死得不明不白,被一只不知从哪里来的毒蜜蜂蜇了之后没了性命。
丈夫出事之后,文宜长公主封住画舫,依着名单对当日参与宴会的所有人展开调查,最终一无所获,也只能当做意外处理了。
如今桃笙给她提供了另一个思路,这个阴差阳错造就丈夫死亡的人是摄政王,而且很有可能对方想杀的是另一个人,只是不小心放错了地方。
多么荒谬。
桃笙他们都是第一次来到凌国,不会知道四年前画舫邀请名单上没有摄政王这样详细的事情,所以长公主更倾向于桃笙没有说谎。
想到当初丈夫故去时的惨状,长公主闭上了眼睛:“你说得最好是真的。”
“是不是真的,您一查便知。”桃笙道,“我告诉您也是情分,若不是国主待我不薄,又看在您是国主长姐的份儿上,我拿着这个秘密去讹上摄政王一顿岂不痛快。”
当然,这话也不过是桃笙为了烘托气氛,说说而已。
这位凌国的摄政王在文中也是不亚于季晏明的狠辣人物,要拿这些事情去讹诈摄政王……桃笙实在是嫌自己的命太长了。
说话之间,又有婢女进来禀报,季大人来了府上,正在外面等着洛姑娘,说是有事接姑娘回青陵台商议。
文宜长公主原本听说大周使团迟迟不走,叫摄政王不能放开手脚做事,也让弟弟有些犯难,所以想要从这个小姑娘入手,连劝说带吓唬,让他们能够早些离开,却没想到牵扯出四年前的命案,倒让自己开始失了分寸。
全心全意信任了这么多年的摄政王竟然会是杀害丈夫的凶手,这件事情对于长公主来说实在打击太大,她甚至没了站起身来送桃笙出门的力气:“我有些头疼,想静一静,你们送洛姑娘出去吧。”
挑拨李国主和摄政王,以及在长公主和摄政王之间埋下定时炸|弹的任务完成得比桃笙想象中还要顺利。
这几人之间裂痕之后,即便他们离开凌国回到大周,事情依然可以向着想要的方向发展。
季晏明如今的设定还是爱慕桃笙的表哥,他亲自下车将桃笙扶进了车子,等到车子启动远离了公主府后,他才对着桃笙出声道:“京中出事了。”
“京中?”
“嗯,这是楚王的来信,你且看看。”
桃笙再想不到京中形势竟然已经如此紧张。
她看完楚王来信后,深呼吸两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表哥要回去吗?”
“此事耽误不得。”季晏明道,“桓王已经在准备了,今日酉时就出发。”
边境这边一时半会儿不会打起来,就算是打起来了,也绝不会比那边更严重。
如今两边实力相仿,太子又占着京城,很难说优势究竟在谁那边。
可若加上他们手上的三万人马,事情就可能变得不一样了。
第82章 082
东宫。
避暑山庄那边一直没有传来和父皇相关的有用消息, 楚王这次难得沉住了气,带队在城外按兵不动,睿王那边一直没有半点风声, 谁也不知究竟是受了父皇托付还是病得人要没了……太子等得有些心态失衡,人也越发急躁了起来。
他所筹谋的这件事情讲究得就是一个快字,再这样拖下去迟早会出乱子。
如果让承德那边留下的人先行动手,再以病重为名, 将父皇圈在承德, 似乎是个不错的主意。
可如果父皇只是虚晃一枪,人并不在承德,那就说明他如今已然混在楚王和睿王的队伍里,就目前楚王和睿王的位置分布而看,大概率是在楚王这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