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没有烟总有花(出书版)(121)+番外

作者: 未再 阅读记录

三奶奶没答便等于答了,关家这白事人情上头,不得不被上演一出世态炎凉。

王凤也好,邵雪瓯也罢,蓝宁都不想让她们再为这个事情烦心。

王凤本已经决意离开关家,但在这风口浪尖坚决不离不弃,已是尽了她最大的力。

而邵雪瓯经历了两位丈夫的离世,年事也高,再没心力去想方设法。有一日蓝宁还看到邵雪瓯在关山的书房落童地整理老人的旧相片。

她凑过去一同整理。

不少照片是黑白旧照,邵雪瓯——同蓝宁讲解。

关山年轻的时候,和关止有七八分相像,只是眉宇之间更英武更粗犷。年纪小小,就扛着够他人一样高的长枪,手里缴获了日本兵的武器。后来人更大了点,同关止的相貌差异就更明显了,方脸刚正,在抗美援朝的前线检阅部队。还有一张是他腿上绑着纱布,被战地记者偶然拍下。

这些旧照蓝宁从来没有看到过,她认为照片里的军人勇敢、正直、果断,还为祖国和民族在奉献。所以她只觉得这照片珍贵,一张一张捧在掌心仔细瞧下来。

最后一张是关山和邵雪瓯的结婚照,英武的军人同美丽的女学生,怎么看都是匹配的。

邵雪瓯拿起来看了好半天。

她说:“当初拍这照片的时候,我是不情愿的。”

蓝宁放下手中的照片,这是她头一回听到邵雪瓯述说她的情感,她要虔诚地去倾听。

“可是过了几十年,他体谅我,尊重我,照顾我、爱护我——我不是不知道的,虽然他从来没有说过。”

邵雪瓯的泪落到了照片上,晕开,又滑落。

蓝宁默默将这些照片收好,一张张照片像落幕的纪录片,被收叠起来以后,记录了一个老人一生的辉煌。

她突然有了个主意。

蓝宁还是同三奶奶商量了这个主意。

三奶奶听后蹙眉:“会不会又太高调了?”

也不怪三奶奶有这样的想法。蓝宁的主意是为关山做一个事迹展板,将这些旧照片按照年代排列组合,放在灵堂。

蓝宁解释:“这是一个老战士的葬礼。”

三奶奶问:“哪里请这么多人来呢?”

是的,如果没有人,任何布置都属枉然。行动可以部署,最难计划人心。

蓝宁静心思忖了一个方法。

她先找了先前皮影戏的演出公司,同他们沟通了一番,接着又打电话给陈思,请她代发讣告。

最后的亲属名单内,仅邵雪瓯、关怀一家、王凤、关止夫妇、关都母女。除掉嫌疑人等,关家仍有清白人在世,应当能够支撑起这个葬礼。这样便能告诉关家抹不下面子通知的亲朋友人,关山出殡的时间。

陈思用邮件回复了发刊的版面,蓝宁有了这个鼓励,又给晚报和早报的媒体朋友打了电话,都得到肯定的答复,有一个相熟的还问:“你可以找严宥然,你们不是同学吗?”

二十四

蓝宁为了专心料理好关山的出殡,向罗大年请了五天假,罗大年责无旁贷把“利华美洁”的项目接了下来。这样蓝宁也放心,相信罗大年同公司的团队可以处理好。

她想在这段时间内,尽可能多与关止在一起。

关于关止的调查基本快告完结,就在今日早晨张勇亲自来寻关止,讲:“刘失达在监狱里自杀了,不过抢救及时,他想和你通个视频电话。”

蓝宁把手按在胸口。

这位企业家,原来还是重身前身后名的,但已经踏错,如何再留清白在人间呢?

有时并不是世事的无奈,而是人心的转移。

关止跟随张勇离开,一直很晚才回来,回来的时候一身疲惫,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假寐。

蓝宁是起身倒水的时候发现关止独自坐在黑暗里。

她扭亮了沙发旁的落地灯,然后倾身坐到关止的身边。关止把她抱搂,带到怀里。

蓝宁先把关山葬礼的策划讲了一遍,关止说了一声“好”,亲吻到蓝宁的眉心。

这吻带着感激,关止没有想到蓝宁花费这么缜密的思维,维护关家的名誉。

这些日子以来,蓝宁一而再地令他感动,连母亲都暗地里对他说:“看看庄惠,再看看我们的蓝宁,真是福气。”

蓝宁便是如此,重情义,担重责。她将关止妻子的角色做得这么好。

蓝宁承受着关止的亲吻,只觉得眉心的温暖缓缓释放到心头。她把头轻轻靠到了关止的肩膀上。

关止说:“刘董被抢救回来了,不过他在自杀之前留了一张遗书提出要求,希望‘童梦’的董事会能够接受他的任命。”

关止从口袋里掏出一团皱巴巴的信纸递给蓝宁,蓝宁拿到灯下细看。

刘先达写的话不长,不过一句:“我希望董事会决议,聘请关止为‘美达’的首席执行官,将‘美达’的事业继续下去。”

关止没有同蓝宁讲的是,当时张勇将这张字条递给他,他第一个反应是拒绝。

张勇严肃地说:“首先,犯罪嫌疑人是谢东顺,不是‘美达’,你不必第一时间撇清;再次,‘美达’是一个优质的企业,刘先达等人的所作所为没有摧毁‘美达’,但‘美达’需要新的管理层,把事业继续下去;第三,刘先达经过这么多年的上下钻营,虽然最后自尝恶果,但是在他身边这么多人里挑中你去背烂摊子,算他最后还是有觉悟的。”

他拍在关止肩头,对这位子侄辈说:“国家开放以后,进来的诱惑太多,要聪明人不受诱惑,开始变得困难了。不要说兼济天下根本不可能,连独善其身都是个难题。关止,你能做到这样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