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场有杀人犯(132)
江两鬓一愣,旋即反应过来,登时头皮发麻。
“那人在那里!”他反抓住医郎的手,撕喉发问。
医郎向门外一指:“抓了药刚从这门出去!”
江两鬓扭头就追。
奔至门外,望东首,茫茫人海络绎不绝;望西首,络绎不绝茫茫人海。仓促之间,不知往何处奔去,简直要蹲下抱头。
忽有人拉住了他的手腕。
回首看,是熊浣纱。
“你有没有看见一个人,长得跟我一模一样,就从这个医馆里出来——”
迫切之下,喉咙竟已嘶哑。
然而熊浣纱淡淡的,并不动容。面对望眼欲穿的江两鬓,她缓缓低下头,伸手入袖——
一封浣花笺写就的豆绿色信件在她袖中掏出。
江两鬓看直了眼。
“这是——”
“李蓬蒿给你的。”熊浣纱轻声应道,“他说读完之后,你就会知道一切。”
第四十二章 李二十一寄江郎书(上篇)
信件的开头,是一连迭有关李蓬蒿生平纪事的史料。
科举前夜,在决定寻求李蓬蒿协助的同时,江两鬓已经找熊浣纱要了很多有关这个人的文献记载。由这些霉黄昏胀的史笔,江两鬓草草形成了这个一千两百年前的历史人物的粗线轮廓。约略地说,大致有下面三点:
文才拔萃,游戏性情——以及运气爆棚。
第一点,有关才华,从他贞元十二年(796)应试科考即可看出:本来首日考“杂文”已经落榜,出来恰好遇上礼部的亲友,特意寻了科场主司将他的文章重看一遍。这科场主司——自然也就是吕渭——在细细看过他写的《日五色赋》后,惊为天人,竟然破例拔擢,直接把他列为当科状元。
落榜之人,能够起死回生已经是奇迹,他不仅如此,还一跃登上云头榜首——可见文才之高。
第二点,游戏性情,更是江两鬓对李蓬蒿的直观印象。《唐摭言》在记载上述科场反转故事时顺笔提到,就在李蓬蒿成为朝堂重臣多少年月后,又一年宏词科考试,出的题目就是他的成名作《日五色赋》,而且当场有一个考生名叫浩虚舟,就凭着这同一个题目写就的律赋,在长安城名声大躁。
这时就有人要出来比较了——题目相同,那浩虚舟与当年的李蓬蒿相比,谁在上乘。
文人相轻,士子群就好挑这样一些事端,方便闲茶饭后来游戏咀嚼,真正当事人往往并不回应。李蓬蒿倒好,别人说闲话,他也乐得吃自己的瓜,一听有人威胁自己的才名,登时就急了,“
颇虑浩愈于己
”,屁颠颠跑去找人要了浩虚舟的文章来看。开读之前,还“
尚有忧色
”,生怕被人比了下去。
写作律赋尤其重视“破题”,即开篇的第一句话,基本奠下了整篇文章的气色根基。李蓬蒿的《日五色赋》就破得很好:赋头八字“德动天鉴,祥开日华”,说“日五色”这一祥瑞气象,是在君王圣德的感召下产生的,旨意高远,气势圆融,颂圣和颂日合作一体。
看浩虚舟,也是看开头八个字;看完,立即就能分出胜负——浩虚舟写的是“丽日焜煌,中含瑞光”。
“丽日”,“瑞光”——很明显,既没有“德”、“祥”二字的一语双关,也没有“动”、“开”显现的以虚带实,光写太阳没有君王,单薄矫立,高下分明。
所以李蓬蒿赢了。他赢,霎时就很高兴,《唐摭言》写他“
喜曰:蓬蒿在里
”——可见完全是个孩子。
这样一个人。会攀比,很较真,拧不过心底还有点小傲气,但不为人知,适才还在众人跟前大义凛然、云淡风轻,回头便躲在家里暗戳戳生气,着实是可爱——而且性子懒,总爱迟到,在翰林院供职,规定太阳照到阶前第五个砖块就得应卯,他倒好,一觉睡到晌午,等晒上第八块砖才悠悠赶来,由此被人喊“八砖学士”,也不放在心上。
以上种种,叫江两鬓味出,李蓬蒿这人有一种身在方外、不拘于物的超脱之感。前面那起与浩虚舟的比较,识浅的大抵听了会说他心存虚荣,但江两鬓却知道不是这样:正是太不虚荣太不在乎了,才需要表现出这样一份顽固,好让自己身上的俗世气重些,让人觉得他还在群体当中。
真要看他的内里,那是像“八砖学士”一样的——说归说,他压根不在乎。有自己的所求,懒便懒了。眼中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样的人,江两鬓欣赏。他打小是敏感过头的,有这样一个宽豁疏旷的人在跟前,不免有些青睐。正是这一层认识,让他生出对李蓬蒿最初的好感。
最后一个印象,来自于《新唐书》列传的卷九十九。这里记载了一则大唐黑夜下宰相之间的权斗秘幸。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敬宗年间,这里李蓬蒿已经在长庆四年(824)五月被封“同平章事”,入阁拜相,与他共同站在大唐权力巅峰的是大名鼎鼎的李逢吉。
按史上记载,这两人相处“不叶”,原因很简单——李逢吉有个政敌叫裴度,裴度要回京供职,李逢吉反对,而李蓬蒿支持——
这一支持,就触了李逢吉的逆鳞。他因此苦心积虑,终于逮住了下面这起机会,要把李蓬蒿置于死地。
《新唐书》里说,这起险些让李蓬蒿身败名裂的事件,起源于他的一个族弟。这族弟名叫李仍叔,平日里爱钻营,知道两李不和,就想给自己的族兄积攒些势力,于是打算借刀杀人,找了朝中一个叫武昭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