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桥续想(35)
云想有纽约的律师执业证, 对英美法律比较熟悉, 同合作律师讲清了要点。
纽约工作节奏快,合作律师也很专业, 整体的交流很高效。
合作律师偶尔会请示卓序的意见, 毕竟他和瓴秩的工程师才是最了解研发过程的人。
金发碧眼的白男律师最后和卓序握手:“卓总,请放心, 我们会全力以赴, 确保维护贵公司的利益。”
云想没这么客套,她收拾了文件, 准备好回去加班。
打开会议室的门,她明显愣了一下。
门外站着一个故人。
在美国待久了的中国人, 气质会有所改变,而云想面对着的人,西装革履,身上谦谦君子的温润感依然如旧时。
云想惊讶:“Kyle,好久不见,怎么这么巧,我都不知道你换到了这家律所了。”
“不是巧。”高译微笑着,“所有的巧合都是人为的,想想。”
他解释说:“我看到你在ins上发的新动态,知道你来了纽约,就去问了下宋敏你的行程。”
云想了然:“其实你可以直接来问我的。”
“你应该会很忙,我不想打扰你。”高译笑了笑,“而且,我想知道,如果我突然出现在你面前,这算不算一个惊喜?”
高译看着云想的眼睛,她被问住了:“算吧。”她真诚地说,“见到你,我挺高兴的。”
云想的独立性很强,但人是社会性动物,在异国他乡,语言再精通,文化始终存在隔膜。
高译是本科高她一级的学长,在美国也念的同一个法学院,逐渐发展成亦兄亦友的关系,后来更......
总之,熟悉的人,算是她在纽约的一个念想,久别重逢,云想不无开心。
“你也说了,我们很久没见。”高译主动提出邀请,“今晚有时间一起吃饭吗?”
云想下意识地回头看了卓序的方向。
倒不是在意他的想法,主要是现在还算在工作阶段,时间应该是要奉献给甲方的。
高译可能明白云想的顾虑:“不用担心,想想。你的老板看起来没那么苛刻,应该不会连吃饭的时间都不留给你的。”
他非常亲密地,叫了云想的昵称。
卓序清清淡淡地回看了云想,以及高译一眼:“误会了,我不是她的老板。也不会干涉她的活动。”
高译的白人同事调侃:“Kyle,我第一次看你对女孩子这么主动。确实,云律师非常的美丽,值得你付出勇气。”
高译笑着摇了摇头,对云想说:“不用理他,我们走吗?”
卓序在会后有他自己的应酬,和律所合伙人以及银行家吃饭,加上他的态度约等于默许,云想交代一句:“晚上回去,我会继续完成工作的。”
然后跟着高译离开。
高译很怀旧,订了他们曾经去过的一家餐厅,在Pine Street一幢摩天大楼的高层。
冬天的纽约,天色五点多就黑了,云想错过了日落。
但餐厅窗外景观很好,能望见夜幕下的布鲁克林和曼哈顿大桥。
“不知道你还是不是,像原来一样,喜欢Verbena。”高译代云想选择了酒的口味。
“是。”云想点了点头,“我不是很善变。”
某种程度上来说,她甚至很执着。
高译望着她:“但我觉得你变了——更成熟,也更美丽。”他话锋一转,“只不过好像,有点瘦了,是国内的工作太辛苦?”
云想和他碰了碰杯:“我就当你在夸我了,师兄。”
高译轻叹:“你一定要和我这么客气吗,想想?我们......”
云想打断他:“以前的事就不用再提了,今天我是把你当成朋友,才会在一起吃饭的。”
高译的神色不无失望,但他一向照顾云想的感受,抿了口酒说:“好。”
云想知道高译因她的阻断而不能重提的词是——前任。
她和高译在本科的时候,走得并不算近。他高她一级,两人只在模拟法庭、和一些法律相关的竞赛有过接触。
高译在国内律所工作一年,然后和她同年申请了哥大的JD。
法学院里的中国面孔总共就那么多,本科学校的学生,校友情结又严重。云想开始在课上、图书馆和校友聚会频繁和高译遇见。
和故土之间遥远的距离,反而拉近了他们。
云想读法学院的日常很单调,就是泡图书馆。
她迟钝地发现,自己无论在哪,总能在座位附近看见高译。
有一次,说好帮云想占位置的朋友起晚了,云想在图书馆四顾茫然之际,高译举起书本,朝她晃了晃。
云想收到他的意思,挪到他对面坐下:“谢谢师兄。”她感激不尽,“又遇见你了,真的很巧。”
高译微笑,没有说话。
高译各方面都优秀,长得好看,但身上没有传统的法学生身上野心勃勃的感觉,看书时尤为安静和内敛。
偶尔云想陷入优绩主义的焦虑,会被高译抚平一些。
租房遇上奇葩室友,云想发动态: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一个离哥大近一点,独立洗烘,独立卫生间,价格适中的房子?
云想的天价学费是家里出的,生活开销方面,她都没有大手大脚,想尽量自己解决。
但纽约的房子太贵,她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符合心意的房子。
想不到高译一给她推荐,就是一间梦中情房。
“太好了。”云想看房后迅速定下,“谢谢你,师兄。”
“只是刚好看到。”高译如是说。
后来云想才知道,高译帮她找房子,比写论文作业还认真,跑了很多个地方,也和房东磨了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