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成李白的抱剑小童(190)

作者: 鸦瞳 阅读记录

一时之间,“及时雨”的称赞声响遍整个河南道,师出无名反倒成了名正言顺。

叶护太子根本想不到,如今的大唐,皇太子殿下根本做不得主。

他此番带人突袭出了大苦力,看中的就是大唐能供给的钱粮。谁知道半路杀出个李乐央,将他们围在洛阳城内。

叶护忍不住心里狂骂李亨,还当是李家人在给他挖坑下套。

七娘自然不会去解释,只笑眯眯叫回纥军将所有的钱财放下,光屁股滚蛋。叶护太子带军昼夜兼程,行至边境,才明着跟李亨翻了脸。

李亨高坐长安城内,手中禁军一律交给了李辅国接管。收到消息他还纳闷,派人去洛阳城查探。

然而,此时的洛阳城百姓已经完全不认李亨了。

他们只识天策府,不认所谓的“唐军”。

七娘知道此事后,难免叹了口气,却没说什么。

名声都是自己一点点败坏的,只是连累了奋勇作战的唐军将士,到底有些委屈。她略作思索,便命身边长史清算豪绅所“捐赠”的物资银钱。她没将事情做绝,只取一半家产,余下一半归还,有回纥军在前头做衬托,反倒显得他们仁善。

长史清点过后,七娘将其中两成拿出来,用来洛阳城的重建。

洛阳城如今满目疮痍,她需要一个大本营,或者说中转站,而帮着百姓重建东都,也算是间接重塑信任了。

西北边军休整几日,又忙活起来。

七娘跟着李白在岭南呆了几年,那些农田水利,城镇建设的经验此刻都有了用处。唯一叫她有些苦恼的是,岭南高产的稻种和麦种,此刻却没带出来。

她尚在犹豫,便有人来雪中送炭了。

宁斐轻装快马,先带了十几人从岭南一路赶来洛阳城。城中大片芍药盛开,他穿一身牙白圆领袍,头上戴着郎君们时兴的幞头,从马上翻身下来时,七娘还当自己眼花了。

长史还在身边絮叨着“没有新种子可惜”。

七娘却什么也听不见了。

宁斐笑着上前,温声道:“猜到你会需要新稻种和麦种,便带了几车。只是我等不及要来见你,车还在后头。”

七娘心头猛地跳动一下。

她装作若无其事道:“算、算你乖巧。其实倒也不必那么急……”他眼眶里尽是血丝,定是昼夜兼程赶来的。

周围人多,宁斐顾忌着规矩和她在军中的威仪,便控制着自己长久未见的思念。只将她银枪上的红缨拨正,指尖不经意擦过她的耳垂。

七娘的耳朵很快变红了。

宁斐笑道:“来见你,这不算急。”

第89章 讨伐国贼李辅国

洛阳城一时之间美名远播。

流离失所的百姓争相赶赴东都, 期许能在城外领到一片地,一点良种,再搭个茅草棚子, 也就凑活着茍活下去了。

一座城能容纳的人到底有限, 七娘估摸着可负荷的人数, 终究叹气喊了停。

她不能只停在这一座城里。

七娘这边思索着下一步动作, 皇太子李亨那头得了消息,却是雷霆震怒。他先后下命让郭子仪的朔方军、高仙芝的北庭军向洛阳进攻。

五月,郭子仪带领朔方全军再度支援河北战场, 装作错过了长安的军令;

而高仙芝就更直接了,他是眼看着封常清死在面前的, 对如今的唐廷很失望,便直言:吐蕃虎视眈眈,北庭军必须坐镇安西,以免被趁火打劫。

李亨气得差点叫李辅国带兵去砍人。

长安城内气氛越发沉重, 李泌就在这时候寻到了皇太子跟前。

这是李亨依礼相求,专程请回来的辅国贤臣,他一向看重、宠信李泌,礼遇有加,跟李辅国那样的宠臣有本质上的不同。

然而, 他的贤臣如今跪在地上,正在向他请辞。

李亨闭目, 深吸一口气:“为什么?”

“长安世家关系盘根错节, 臣虽有功绩, 却顾忌太多。许多话此时都不敢与太子说, 若等到日后天下安稳,就更不敢说了。”李泌笑笑, 深深揖手,“如此一来,臣留在长安,反而只会叫您为难,若等到有一日殿下将手中的刀对准臣,怕不是您想见到的。”

李亨沉默许久,他想到近日这些破事儿,盯着李泌,向前探出半个身子:“先生是埋怨我没有北伐,反而一味执着于两京,甚至不惜向回纥叶护太子许下重利吗?”

李泌摇摇头,半晌,又难免多劝谏几句,只当是临行前最后一点臣子的本分。

“殿下,建宁王李倓实为冤杀,个中缘由,殿下细细想来当也知晓谁人才是受益者。”他深深一叩首,“还请殿下,护住广平王。”

李亨垂眸——

前些日子回纥军将入洛阳城时,唯有广平王李豫下马恳求叶护,不要伤及子民无辜。

这是个好孩子,确实该护着些。

李亨心中也十分清楚,李泌是在提醒张良娣与李辅国不可信。

可他用惯了这个宦官,也难得中意这么一个女人。不过就是两个握在手心里的玩意儿罢了,何至于如此小题大做。

君臣二人在很早的时候,便已经背道而驰。如今将真相本质摊开说了,李亨便再也没有强留人的打算。

李泌要重回衡山归隐去。

李亨到底对他还有几分真情在,送了不少金银,又派人一路护送出了潼关。

等到与相送的太子府家奴道别,李泌便顺着潼关道,径直入了洛阳城。

*

李亨听闻消息,当即料理了那几个家奴。

“没用的东西,竟能让他在眼皮子底下去投靠李乐央,还带着孤的赏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