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栖春山(122)

作者: 孤荷 阅读记录

世人敬畏王妃,却从未尊重过沈春芜。

在世人眼中,沈春芜仍旧是罪臣之女。

她不想再隐忍不发了。

现在真正要做的是,狠而无心。

-

复明之后,沈春芜在院子里的一切行动,都变得轻易自如,能看想看的书,能去想去的地方,能做想做的事。

幽禁期对她而言反而成了一种变相的赏赐,对外宣称养病,无人来扰,院中环境足够清静,她有大量的时间钻研医书。

过去眼睛看不见的时候,只能看盲文,能够看的书,也是很有限的,如今复明,阅读就没有任何门槛了,沈春芜开始报复性阅读,她真的太怀念能够用眼睛看书的时光了!

医海无涯,学无止境,书案上的医书越堆越厚,沈春芜研发的药方子,亦是愈来愈完善。

韶光院的人是侍候在她身侧的,势必也会传染,沈春芜开出新方子让她们服下,观察了两三日,没有头疼、发热、咳嗽等异常症状。

看来,这个新方子是成功的。

与诸同时,她也听到了不少风声。

时疫席卷整座奉京城,万民哭嚎,生灵涂炭,死亡的翳影笼罩住城池上空。

这几日奉京城内人人自危,达官显贵们足不出户为求自保,黎民百姓们则是到一股脑涌到医馆门口,跪求救治。

皇长子谢岫在东南西北四座廊坊处各设据点,沿用沈循四年前所研制的方子来救济灾民。

谢岫救人也分贵贱,先救达官显贵,至于那些个贫贱百姓,就让寻常的郎中给他们医治,若是治不好,就任凭他们撒手人寰,自生自灭。

有监察院在镇压底下的民怨,每日上奏报给楚帝的病情人数,只减不增,营造出了一种治疫效果良好的局面来,

倘若谢岫的方子能治愈疫民也就算了,但问题是,那些疫民服用了旧方子,病情初期见好,但中后期病情再度复发,症状更甚以往,谢岫可就有些慌了,只能继续强装镇定地沿用旧方子。

留给谢岫只有两个月的时间,如果旧方子没有用的话,就只能加急命太医院研制新的方子。

研制一张新的方子,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至少要耗费半个多月的时间。

直觉告诉沈春芜,她的时机来了。

这一日,她吩咐雪姨按照新方子,从药库里取出一定剂量的药材,包扎好,道:“让奔月过来。”

奔月虽然在气头上,但王妃的话,她不能不听,从古树上纵跳下来,大步来到屋内榻前。

沈春芜看着她眼眶仍是红红的,道:“我有一桩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你去办。”

顿了顿,又温然一笑:“也只有你能办到。”

这句话让奔月心中的郁结一下子解开了,她道:“做什么?”

“带我去东廊坊,皇长子的四大赈灾据点之一。”

她需要迈出第一步,先解救东廊坊的百姓。

襄平王府在西廊坊,与东廊坊隔着一条御街,说近也不近,奔月不明晓王妃为何要舍近求远,但没有多问。

奔月轻功极好,带着沈春芜自后院疾掠出府的时候,那围守于外的锦衣使并未真正留意到。

两人穿上了白色斗篷,以纱布罩住下半张脸,一番连纵带跳,来到了东廊坊。

东廊坊古寺诸多,而大相国寺乃为国之重寺,皇长子谢岫就将此寺作为赈灾据点之一。

寺外,前来避难的病患泛滥成灾,绝大多数人被时疫折磨成了不成人样,骨相清癯孱弱,病怏怏地歪倒在了寺墙之下。

这些黎民百姓大都是抢不到药材资源,更难以重金请求医馆郎中看病,只能拖着病体来粥棚里,勉勉强强求些糊口吃食,求神庇护了。

沈春芜不是没有见过生灵涂炭的情状,但时疫之下,这般万民齐哀的场景,委实是惊心动魄。

皇长子就是这样治疫的吗?

明面上以赈灾之名义,搭建粥棚,施舍粥食,但不派医馆来诊治,弃万民于倒悬之中,任由他们活生生的病死!

沈春芜在这一张张病弱的脸上,看到了麻木,看到了绝望。

目之所及之处,皆是满目苍凉,满目颓唐。

另一端,大相佛寺内,数座佛尊前,守卫森严,燃香袅袅,主殿之上跪拜着不少衣裳华丽的达官显贵。

奔月伏在明黄琉璃瓦上,看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

首先看到了裴府的大小姐裴照月。

视线一路往前,看到了跪在前头的贵妇,衣着华丽,裙裾上所绣的凤凰牡丹,比坤宁宫那位贵人的裙子还要栩栩如生。

贵妇的身份,想必是大皇子妃苏氏了。

裴照月对苏氏笑道:“苏姐姐的孩子,不过是染了风寒,有古方加持,今日又蒙神灵庇护,想必很快就能好起来的。”

皇长子与大皇妃膝下只孕有一女,目下十岁都不到。

苏氏的孩子居然染了时疫?

已经到了求神的地步,说明谢岫对时疫束手无策了,还没钻研出古方。

苏氏生得一张瓜子脸盘儿,是一副生意人的精明容相,那端视人的眼神,似乎都要掂量几分利益似的:“我的事就不用裴姑娘分忧了,你还是担忧裴太傅的病体吧。”

裴照月凝了凝眉,绞尽了膝面上的蒲团,但面上仍是一团和气,道:“祖父一直在沿用皇长子的药方,今朝迟迟不愈,我们这些后辈操心也是无济于事,倒是想问问皇长子的那方子,是不是出了什么差池,抑或着是不够完善?”

这般一问,就戳中了苏氏的脊梁骨!

不仅是嘲弄谢岫治疫无能,更是在暗讽苏氏的孩子病入膏肓,有谢岫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