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栖春山(234)

作者: 孤荷 阅读记录

秦淮河岸畔的无数百姓船役,受到了史无前例的惊动,纷纷扬扬拥挤到津渡码头,争相探看,人头攒动,

盛轼传信给扬州知府林秋成,林知府问询后,急急率重官在码头恭迎帝后大驾,只不过,让他匪夷所思的是,帝后被魏老将军扛起来,放在马车上。

安顿好帝后,盛轼吩咐林秋成实行全城通缉。

林秋成畏惧襄平王,不敢马上应承,哆哆嗦嗦问通缉谁。

盛轼面沉似水,没有说话。

席豫替他答:“监察院右都佥事兼司礼监掌印太监,林德清。他先炸了船,意欲谋害帝后,再是绑架王妃,蹿入扬州城中,时间拖得越久,王妃性命愈是堪忧。”

时局紧迫,压力都集中在扬州知府身上,林秋成咬咬牙,只能将林德清的画像,挂上了扬州城的通缉榜,为了不让林德清逃脱,他吩咐兵马司封锁扬州城三日,但也至多只能三日。

如果超出三日,就会严重影响给扬州城的百姓造成恐慌,也会影响当地的经济秩序。

总而言之,留给盛轼的时间,委实不多了,他只有三日的时间。

他最先找寻到了林德清上岸时的那一艘木舟。

盛轼在木舟上找到了一个刻痕,看起来是用石头錾刻在竹筏上面的。

席豫走上前,端视一会儿,道:“这是军用的暗号,大意是指‘我无恙’——”

刻痕边,还残留有几些牲畜的便溺。

两人面面相觑,魏红缨道:“这是牛粪,王妃很可能是被关押在了牛车里。”

盛轼心中也有此想,寻找周遭的船民,据当时的船民回忆,有一对父女,就是搭乘牛车离开的。

如此,沈春芜很可能就藏在牛车之中。

盛轼敛了敛眸心,沈春芜,你千万不能有事!

【作者有话说】

QVQ

77   【第七十七章】

◎“营救”◎

在小庭院生活的这一段时日, 沈春芜其实有过很多次逃跑的机会,毕竟死士看管她并不算严谨,林熹很多次都悄咪咪地暗示她, 可以从哪条路逃跑。沈春芜相信林大小姐所提供的信息, 的确属实,但千思百虑之下, 沈春芜决定还是留在原处。

林德清拼了命地要留下她,林熹拼了命地要送走她,两厢角力之下,沈春芜觉得自己早晚要被这一对立场不一的父女折磨疯。

沈春芜索性不逃了,安安分分地留下来治林熹的病。

一来, 林德清是一个大奸人, 但林熹是一个好姑娘,好姑娘怎么能替她父亲承受不该承受的罪过?

二来,林德清是一个笑面虎,脾气并不好, 若是林熹病情愈来愈严重的话,林德清一怒之下就会将她扔入虿池, 给她下蛊。

要是如此,到时候她就真的死定了!

林熹隔三差五就发病,每次都疼得死去活来,那撕心裂肺听得沈春芜弥足心惊,她脑海存有成百上千桩病案, 关于骨蒸病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的前朝, 她焚膏继晷地钻研医方, 若有最新研究的成果, 吩咐阿继亲自试药,假令阿继相安无事,再熬药给林大小姐服用而下。

林熹病情稍愈,疼痛的次数减少了许多,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躺在病榻上,终于有闲情跟她开玩笑了:“王妃姐姐带我逃跑,好不好?”

等大小姐喂完了药,沈春芜凝声道:“等你好起来,我们再出去玩。”

林熹道:“不,若是等我好了起来,你就跟着襄平王跑了,再不会回来了。”

沈春芜失笑:“你从哪儿学来的这些话?”

林熹乜斜她一眼,气鼓鼓道:“全京城都传唱着你和襄平王恩爱的故事,你们伉俪情深,感情深笃,听说襄平王对你一见倾心,当场劫了顾家世子的亲,把你娶回家了。”

这些话沈春芜只觉尴尬,轻咳好几声:“小孩子少看点这些东西,会带坏你。”

林熹问:“你被劫走了这么久,想不想襄平王?”

沈春芜确乎是有好些日子,没有见到盛轼了,心里很想很想他,忍不住想见他,但她怕自己心急起来,会乱了大局,越是在这种关键时刻,就越需要持久的忍耐。

成大事者,通常都是靠着超乎常人预料的忍耐和坚毅。

见沈春芜不回答,林熹选择打破砂锅问到底:“你爱他吗?”

林熹喜欢用这种老气横秋的调调跟她说话,沈春芜每次都很想笑,她把左手无名指上的指环,逐一展示给林熹看:

“此则襄平王为我锻造的金刚指环,金刚是情比金坚的意思,我有一枚,他也有一枚,爱不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要用实质行动来证明。”

林熹瞄了那一枚指环一眼,心生惊羡之情,但唯恐沈春芜会发觉似的,明面上淡淡地嘁了声,不以为然道:“他爱你,为何还没来救你?”

不等沈春芜做出回答,林熹自顾自的嘟囔了一句:“呵,男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沈春芜:“……”

她忍不住道:“别连你父亲都骂进去啊。”

“我父亲是男人?”林熹震悚地反问。

沈春芜:“……”

是噢,林德清断了根儿,不能人道,如今算不上男人。

林大小姐毒舌起来,连自个儿的父亲都损。

沈春芜一时汗颜,不想再在这个话题纠缠下去,因为那没有意义,她没有再回答林熹的问话,另起话题:

“听闻过几日是端午,秦淮河岸有赛龙舟,届时还有一场烟火盛会,想去看吗?”

林熹好久没有吃过粽子了,也没看过烟火盛会,到底年岁还小,沈春芜三言两语就勾起她的兴致,她说了声“好呀”,当夜就去求到林德清那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