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栖春山(292)

作者: 孤荷 阅读记录

百姓们的恩泽沈春芜不敢白白收了,平素除了在寺内修行,她会为百姓们看病。

沈春芜在禅院里设了一间诊室,不收定金与诊费,无偿为百姓们看诊。她医道是极好的,从不弃学,日日温书,夜夜长进,来看病的百姓们可谓是络绎不绝。

病情不论有多严重的,送到了她手上,没有不治好的,哪怕是半截入土的老人,膏药罔效,送到沈春芜手上,也是准保药到病除。

渐渐地,她在民间得到了一个誉称:阎王让人三更死,她敢让人留到五更。

简言之,她是敢从阎罗王手上抢命的女子。

百姓们对她感恩戴德,积极地给古寺捐赠香火。

这样的生活,才是沈春芜真正想要过的,不用在宫里头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而是真正能够为百姓们做些实事,为生民立命。

她由衷地感到充实,同时,也有很多百姓替她鸣不平,每次她为人看诊之时,能听到不少声音:“太子妃爱民如子,委实亲民得很,哪里有什么架子,分明就是宫里头以讹传讹!”

沈春芜离宫很远,基本听不到里宫里的动静,她也毫不关心,也没让身边的人去打听。

目下,她觉得人手完全不够,来古寺看病的人太多了,她一个人是完全忙不过来的,她得收几个徒弟,传授她们医术,唯有如此,才能为她自己分担一些压力。

缇雀和环莺、姜初雪都纷纷来帮忙。

沈春芜忙着忙着,也就自然忘记了宫里头的事。

年关将近,宫里头要举办年宴,中馈之权落在东宫手上,按理而言,合该是沈春芜来操办,但沈春芜去了古寺修行,这一桩事体自然而然地落在嘉宁县主手上。

本来这些卒务与沈春芜毫无干系,但今番她从禅房里出来时,竟是见到了燕皇后。

燕皇后在树荫下等着她。

沈春芜感到匪夷所思。

她下意识想要回避,但又觉得这样不合规矩,哪有见了长辈就躲了的道理?

甫思及此,她干脆不躲了,直截了当地迎上前去。

见礼过后,燕皇后细细打量着沈春芜,说句实在话,她委实是有些诧异的。

离开东宫以后,她以为沈春芜会过得很不好,谁料想,她状态特别好好。

燕皇后轻轻走上前去,握住沈春芜的腕子,道:“本宫有些体己话,想跟你说来。”

沈春芜抿了抿唇,没有说话。

她感觉自己愈发看不懂燕皇后了,以前她敬重她,爱戴她,但如今,她反而觉得这个女子格外陌生。

她被流言陷害,被嘉宁县主构陷,姜初雪告诉她,这些流言是燕皇后蓄意放出去的,嘉宁县主也是燕皇后安置在东宫的一道眼线。

姜初雪要预料了一件事,说是燕皇后一定会请太子妃回宫,若是太子妃常年不回宫,这只会给中宫落了个刻薄冷情的名声。

燕皇后素有温和慈蔼的贤名,不可能任由沈春芜流落在古寺里的,她一定会来接她回去的。

沈春芜已经吃了秤砣铁了心,她也不可能再回东宫了,这种吃人的地方,只会平白消磨她,她倒不如用这些时间去多救几个人。

可,她这番话决定,看在燕皇后眼中,倒是成了孩子气的表现,燕皇后对她道:“好孩子,你离开的这一段时日,宫里都乱了套了,只剩嘉宁一人苦苦操持,压力不是一般的大,她人微言轻,管不住那些下面的人。你可知道,这些宫奴庶几都快反了天了!”

沈春芜对燕皇后的心情,是极其复杂的。

她素来是信任燕皇后的,将她视作自己的亲生母亲,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奈何,这一连日以来,燕皇后将嘉宁县主塞入东宫,冷眼旁观东宫内斗,她的这一番行止,委实让沈春芜寒心。

沈春芜脑海里响起了那一句话,道:“务必离燕皇后远一些,她可不是简单的人物。”

这句话,盛轼说过,戚巍也说过,戚巍也同样说过。

但起初,她都没有去深信,仍然对燕皇后毕恭毕敬,不以他人意志为转移。

她想不明白燕皇后要刁难自己的缘由。

虽说心下思绪千涌,但明面上并不显露分毫,对着燕皇后盈盈一拜,燕皇后急忙去搀扶住她:“好孩子,对我何用做这些虚礼,快快起来。”

沈春芜起身之后,不着痕迹地躲开燕皇后的碰触,退了半步,垂着眼道:“我一直不敢遗忘来古寺清修的初衷,一来是为镇平宫中德不配位的流言,二来是为生民立命,能为百姓做一些实事,焉能妄想着回宫?”

“好孩子,你这是说的哪里的话。我知你爱民如子,但也别这般糟践自己的身子,做任何事情合该分清主次才是,你医术再好,也该先将东宫庶务打理好啊,只扔下嘉宁县主一人来操持,对她未免忒不公平。”

——公平?

如今,居然会有人跟她谈公平?

到底对谁偏私,对谁冷落?

沈春芜掩藏在袖裾之下的手,默默紧了一紧,淡眼睇了燕皇后一眼,狭了狭眼,道:“燕皇后此言差矣,我是因为庶务打理得不好,才出宫的吗?

“先前渤海国二皇子暴毙,刑部在我宫里搜到牵机药,迩后擒我入狱。后来,嘉宁县主从大西北回来,您突然指定我要为她相看良婿,她却是相中了我的夫君,执意嫁入东宫。夫君再三强调莫去书房,偏偏嘉宁县主弗听,夜里鬼鬼祟祟去了,结果招惹了不该招惹的鬼祟——”

“这桩桩件件,难道就没有皇后一丝一毫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