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台归鸾(重生)(171)
他一边拉住赫连锐的袖子往里走,一边同凑过来的姑娘们调笑着,倒是自在得很。
“赫连兄,不要那么端着嘛,到了大祈,自然要享受一番这软玉温香,美人颜色——”
边走边说进了门去,里面一片笙歌曼舞。
老鸨热情地将人带到雅间,又将楼里一等一的乐姬、舞娘都叫了过来。
美酒在侧,美人在旁,这等温柔乡又有哪个男人能招架得住呢。
不过,这里的人都知道姜二爷的脾气,舞可以跳,歌可以唱,钱可以给——但人不可以往前凑。
因此,姑娘们也只是规矩地在旁边给他倒倒酒什么的。
至于赫连锐,虽不排斥,但也不喜带着一身浓重脂粉气的陌生姑娘坐在他身上扭来扭去的,加上他面目瞧着有些冷峻,因此姑娘们都不太敢往他身边狠凑。
在场最放得开的是伏舟,一进来便左拥右抱,见他性格随和,长相又俊俏,姑娘们争先恐后一窝蜂地全涌了上去,娇笑着往他怀里靠。
伏舟则是来者不拒,任由姑娘们往他嘴里喂着一杯又一杯的酒。
饶是后宫佳丽繁多的赫连锐,见到如此情状,也不由得劝道:
“伏舟弟,你要是在这喝个烂醉,明日传出去,名声可不好听啊——”
伏舟满不在意地一笑,就着身边姑娘的手,将酒壶高高拎起。
酒浆从壶口倾斜而下,一半流进了他的嘴里,一半流进了衣领里,精致的锁骨与块迭的胸肌在打湿的布料下若隐若现。
“君爱身后名,我爱眼前酒。饮酒眼前乐,虚名何处有——本王才不在乎!赫连兄,弟敬你一杯!”[注2]
说着又扯过身前一只玉臂,将她手中酒一饮而尽。
照这个喝法,果然没一会儿,伏舟喝得就有些醉醺醺的了。
他眸子半张,红晕飞上眼角,整个人有种慵懒却又精致的美感。
一旁的姑娘们默默看红了脸,来这里的人大多都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的酒囊饭袋之徒,鲜少能见着这般出众的,因此更加卖力地展示自己。
能与这样的人一度春宵,还不知是谁占了谁的便宜呢。
伏舟则是斜倚在一位姑娘的大腿上,享受着美人垂肩,玉手扇风,偶尔还有剥好的水果味道嘴边,真是好不惬意。
过了一会儿,才懒洋洋地带着不经意的语调开口问道:“你们这儿最漂亮的姑娘是哪个?”
闻言,姑娘们顿时停了下来,彼此对视着。
过了一会儿,才有一个姑娘半是含酸、半是不情愿地回道:
“自然是‘浸月’姑娘了。”
“哦?”伏舟顿时来了兴致,“她是你们这儿的头牌?”
那位姑娘点点头,“浸月姑娘乃是玉京第一琵琶手,想要听她弹奏一曲,不仅价格不菲,还得过得了她的眼缘。筠公子就曾听过——”
闻言,几人朝着姜问筠这边看过来,他只能硬着头皮接话道:
“浸月姑娘确实配得上‘玉京第一琵琶手’的美誉,而且……也确实美丽。”
“既然如此,小王今晚定要会一会这位浸月姑娘了。”
说罢便推开身边的姑娘,欲起身去寻那位叫浸月的姑娘。
其余姑娘自然不敢拦着,只能有些不情愿地站起来在前面带路。
据说,要想进这位浸月姑娘的房间,须得过得她设下的关卡——
即她在门内随意弹奏一段乐曲,三息之内,门外之人必须以曲相和,她觉得可以,才能进去。
几人随着伏舟一起来到浸月姑娘门前,有丫鬟进去通禀,没一会儿,房间内就传出一阵琵琶声。
伏舟从怀里掏出一支胡笳,随口便吹奏起来,乐声悠扬洒脱,与琵琶声相得益彰。
门内琵琶声停了,门外胡笳声也随之歇了下来。
没一会儿,就有丫鬟*推门而出,道:“这位公子,浸月姑娘邀您入内,愿为您弹奏。”
伏舟挑眉一笑,“如此,小王就先失陪了。”
说着还学着中原文人的做派,朝二人作了个揖,眉目中不乏得意之色。
姜问筠与赫连锐对视一眼,彼此无奈一笑,一起回了雅间。
进门之后,伏舟却一改方才微醺与轻佻的神色,嘴角笑意瞬时落下,眼底已是一片清明。
那名叫浸月的姑娘走到他面前,一下跪倒在地。
“月卫拜见主上。”
伏舟冷漠地脱下了最外面的外袍,露出一身黑色夜行衣,又掏出一副黑色面巾罩住口鼻,吩咐道:
“若有人来寻我,只说我醉酒歇在你这了,不要让任何人进来。”
说着便从窗户飞身而出,一转眼消逝在漆黑的夜色中。
第074章 帕出佳人分外香
次日, 不过半日的功夫,畅音阁的浸月姑娘,为一人弹了一夜琵琶的消息便传遍了玉京大街小巷。
路人纷纷感慨:
“那人是谁?竟能让浸月姑娘连弹一夜琵琶!真是不知道怜香惜玉!”
“听说是西域来的一位国君, 见过他的姑娘都说,他长相俊美, 比玉春楼的小倌还好看呢!”
“嘘——你不要命了!敢将这样的人物同那等货色相提并论!我听西域来的商人说起过,这位可是南乌斯王苏勒的亲弟弟, 苏勒什么名声, 咱大祈人都知道, 那可是出了名的凶残, 人送称号‘焚城王’,他的弟弟,脾气能好到哪儿去?”
“焚城王还有个弟弟?乌斯不是还经常与我们开战吗?他的弟弟怎会千里迢迢来玉京给陛下贺寿?”
“你这消息也太不灵通了,那位虽是焚城王的亲弟弟,却是幼年就被兄长追杀, 一路逃出了王城。不过人家有本事,几年后又杀回去了, 还将乌斯一分为二, 以西鸣山为界,划走原先乌斯东北部数座城池, 自立为王。其都城名为‘不夜城’, 因此他也被称作‘夜帝’,自他上位后, 北乌斯一直与我们大祈保持贸易来往,交情还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