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帝台归鸾(重生)(276)

作者: 周凌也 阅读记录

而宣平侯夫人徐氏得了姜澂鱼这个干女儿,亦是乐得畅饮了几大杯,宴席结束时也有些撑不住了,连送客也是谢秉臣代劳的。

谢秉臣自从得知陛下对姜澂鱼有意后,便知自己同她再无可能,如今她成了自己的干妹妹,他觉得如此也好。

算是彻底断了他拿她当旁人替代品的念想。

只是不知陛下对她究竟抱着什么样的心思,也是同他一样,将她看作心里那个人的替代品吗?

如果是这样,那对她来说也太不公平了。

她那样好的小娘子,合该嫁给一个满心满眼都是她的郎君才是。

谢秉臣微微叹了口气。

将宾客们都送出府后,他转身欲回院子,不料却有一道声音叫住了他。

“谢世子,请留步。”

那道叫住他的声音,是郑嘉。

第113章 不如怜取眼前人

两人的谈话内容不得而知, 只是过了几日,宣平侯夫人就托媒人带着礼品上门提亲了。

郑家二老对谢秉臣也很是满意,两家就此算是将婚事敲定了下来。

屏风后, 郑嘉神色不喜不怒。

丫鬟问她:“姑娘,您决定是谢世子了吗?”

郑嘉语气平静, “不是他,也会是别人, 既然选不了最喜欢的, 那就选一个最合适的。嫁给谢秉臣, 对我来说, 这是最优的结果。”

“可是姑娘,您真的放下了吗?”

“有什么放不下的,我心里的那个人,只是我假想出来的他,实际, 他同世间其他男子也没什么不同。”

郑嘉脸上带着一丝讽刺的笑意。

“既然他移情另娶,我便也没什么割舍不下的。对他、对别人, 我都不再抱有那种不切实际的期望了。”

过了初十, 各国使节团们便开始陆续返程。

附属小国们带着大祈皇帝回赠的瓷器、茶叶、布匹、金银器等等诸多琳琅满目的物件满载而归,从承天门出发, 一路浩浩荡荡, 声势宏大,引得百姓们纷纷出门上街驻足围观, 好不热闹。

伏舟同赫连锐归国的日子则是定在了正月十六,即上元节过后的次日。

上元节是大祈一年中仅次于除夕最热闹的节日, 少男少女们都会在这天一起结伴出行,逛夜市、赏花灯、猜灯谜。

因此上元节历来也被视为变相的“情人节”。

朝廷明文规定, 自十四日起,百官休沐,停宵禁三日。

十四日晚上,街上早已是花灯如昼,城里城外四处张灯结彩,丝竹歌舞,通宵不休。

因着正月十五要在宫中给玄漠、北乌斯两国使节团们办践行晚宴,因此,陆廷渊便挑了十四这日带昌平和陆辞出宫。

带上昌平的目的非常单纯,自然是为了好将姜澂鱼光明正大从家里约出来。

此外他还特意点名让姜家兄弟作陪同游,好让姜家二老能痛快放女儿出门。

姜绍和孟氏心里也门清,陛下叫上两个儿子作陪只是障眼法,目的不过是为了将女儿名正言顺约出门罢了。

如今陛下同女儿的事几乎算是半公开,现下这种情况,二老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由着他们折腾。

几人顺利出了门去,刚走到朱雀街口,远远便看见等在那儿的陆廷渊和昌平两人。

哦不对,是三个,陆廷渊怀里还抱着一个!

姜澂鱼眼睛瞬间亮了亮,嘴角不自觉弯起一抹浅浅的弧度。

陆廷渊笑着看她朝自己走过来,而后才将眼神移开,对着姜问筠交代道:

“阿筠,朕的妹妹就托你照看了。”

姜问筠求之不得,“放心吧陛下,我保证将公主看好。”

昌平公主羞恼道:“谁要你照看了!”

说罢便先一步拔腿就走。

见状,姜问筠连忙跟上前去。

随即,姜问渠拉着叶兰蕙亦极有眼色地告辞道:

“陛下,容臣夫妇二人先行一步,我们……出来时还未用晚膳。”

陆廷渊笑着看了他一眼,彼此心照不宣。

“快去吧。”

待他们几人都离开后,陆廷渊才将陆辞放下来,任由他一手拉着自己,一手拉着姜澂鱼,开心得恨不得飞起来。

陆辞这还是头一次逛灯会呢,因此街上的一切都令他感到新奇,不由得左看看又看看,直看得眼花缭乱。

走出去没多远,他便指着一盏造型别致的鲤鱼灯笼,兴奋道:“爹爹,我要这个!”

摊贩连忙奉承道:“小公子,您可真有眼光!这鲤鱼灯可是我这最值钱的灯笼了,您看——”

说着,他便将那鲤鱼灯拎了起来,等他一提起来,这灯笼的妙处才显现出来。

原来这鲤鱼灯内部并不像其他灯笼一般,是用竹篾固定住的,不知采用了什么技法,只要将其提起,它的尾部便可以左右摆动,竟犹如活的锦鲤一般。

陆辞见了,眼里满是惊讶与欣喜。

陆廷渊见他这么喜欢,便认命地拿出钱袋准备付银子,今日出宫他特意带了钱袋呢。

“这灯笼怎么卖?”他问小摊贩道。

小摊贩将灯笼放下,满脸堆笑道:

“客官,不是小的有意为难,只是小的摊儿上就这一盏鲤鱼灯,所以定下了规矩,想要拿走这盏灯笼,须得猜对上面的灯谜、并能对得出秀才公给出的对联才行——”

小摊贩指了指绳上挂着的一串灯谜,陆辞跟着他手指的方向抬头看去,无奈个子小,即使踮着脚也看不清楚。

于是陆廷渊再次将他抱了起来。

陆辞上了半年学堂,基础的字还是认识的,他指了指离自己最近的那道写有字谜的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