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她又能去哪儿?
虽心中有数,但薛霁仍是喊来了荣嬷嬷,让她拿钥匙去开库房门清点一下里面的东西。
荣嬷嬷领命离开后,薛霁则慢慢朝拔步大床走了过去。
却看到绣花枕头下,似乎压着一张纸。
薛霁立刻伸手去拿。
果然,那是她留下来的信件。
信上字不多,可却是一封她的别离书。
她说她走了,让他勿念、勿寻。
甚至,她还说她其实并非是史家的千金。
她说她是史家千金的义妹,姐姐早在一同赶来京城的路上,就命丧黄泉了。之所以代替姐姐认回史家,之后又嫁给他为妻,是因为她要为义母和姐姐报仇,不想把薛家这样好的一门姻亲,拱手让给史二小姐。
如今,她目的达到,自然就到了离开的时候。
信上还说,她外头野惯了,再过不得被拘束在深宅大院的日子。如今远走高飞去,是要去寻自己的自由。他们总归不是一条路上的人,因为机缘巧合结为了夫妻,始终也不会长远。
总而言之一句话:她对不起他,但望他别再找她。
就当她是死了。
本来么,史家真正的大小姐,也是死了的。
看完信后,薛霁心中一阵悲痛。
虽初识时就知道她是带有目的的,可心中仍是存了侥幸。
在她的温柔攻势下,他一步步沉迷在温柔乡中。
便是心里仍有戒备,也早放下。他当时就想,就算她有目的而来,她有心机,就算她是要自己的命,他也认了。
这辈子,他就认了她。他甚至想好了往后的日子,想好以后一辈子的光景。
可她却选择在他们感情最好的时候离他而去。
她有目的而来,又处心积虑离开。
就算没有母亲的刁难,她也会离开。
因为,她原本也是没打算跟自己好好过一辈子的。
薛霁只觉喉间一阵腥甜,突然的,一口鲜血喷涌而出。
站在隔断处静候吩咐的丫鬟见了,立刻惊叫起来。薛霁却一个冷厉眼神扫过去,吓得那丫鬟立刻闭上了嘴。
薛霁抬手擦了擦嘴角血迹,而后站起身子来,冷漠着吩咐:“不许传出去。”
那丫鬟只能哆哆嗦嗦应是。
很快荣嬷嬷也清点好东西回来复命,而这时候,薛霁已经调整好情绪坐在了外间的藤椅上。
荣嬷嬷从容着走进来说:“那史家陪的东西,都不在了,别的都在。”
闻声,薛霁唇更压得紧了些。
他似有一阵沉默。
之后,才轻轻启口,道:“知道了。”
第64章
苏雪摇离开之事, 瞒不住。
毕竟,身为薛府三奶奶,身份尊贵, 日后必要场合,也有一定应酬。
所以,薛霁想了个法子,避免了她日后出门应酬的机会。
对外宣称史氏病重, 需静养调理身子。
这个理由,自然只瞒得住外头的人,瞒不住薛家家里头人。
很快,谢氏便得到了消息。
“什么, 她病重了?”谢氏不信, 只冷哼一声说, “想是又在耍什么花招吧?”
郝嬷嬷道:“不知道是不是耍什么花招, 总之,奴瞧三爷这脸色不对劲。”
谢氏认真想了想后, 吩咐郝嬷嬷道:“既她病了, 我这身为婆母的,总该过去慰问一下,聊表心意。郝嬷嬷,你代我过去清风院一趟, 关心关心三奶奶去。”
郝嬷嬷立刻应是。
可郝嬷嬷根本进不去清风院的大门, 薛霁早做了交代,他不在家时,任何人都进不得清风院来。
包括华凤居的人。
郝嬷嬷没有同清风院的人硬碰硬, 而是折返回华凤居去把这件事如实禀给了谢氏知道。
谢氏听后,气不打一处来。
“反了!当真是反了!在这个家, 还有我去不到的地儿?我就不信,我亲自去了,也还能不让我进门。”说着,谢氏起身,亲自往清风院来。
谢氏原也没什么病,就算略有不适,已经养了这么多天,早养好了。
可即便是她亲自去,也仍是被拦在了门外。
但谢氏可不如郝嬷嬷那样好打发,她本在这个家就十分有威严。清风院里的人,自然对她十分敬畏。
其实清风院里有谢氏暗中插进来的人,但因这次事后,薛霁彻底整顿了清风院。所以,属于谢氏的眼线,自然被整顿去了别的地儿。
所以如今,有关清风院儿里的事,谢氏都毫不知情。
若不亲自进门去看一看,她打探不到一点内情。
在清风院里的人就快要顶不住时,薛霁回来了。
荣嬷嬷瞧见,立刻绕身过来请安:“三爷。”
谢氏回身,看向自己儿子后轻哼一声,道:“当真是孝顺的好儿子,竟将你母亲拦在门外。满京城里问问去,有哪家郎君能做出你这样的事来?三郎,你这当真是有了媳妇忘了娘亲。”
不过短短几日功夫,薛霁便清瘦许多。那双颊明显凹陷下去,面色疲惫,双眼无神。
此刻面对母亲的指责和质问,薛霁也并无心力去辩驳什么,只是无力着说:“她病了,日后再不会去母亲眼前碍眼,母亲只管好好过自己日子就成,又何必再来争执?”
谢氏自然也发现了儿子的不对劲,她也很惊讶他如今的状态。
只是,她一来就冲他泻火,又是带着气性过来的,却突然又关心他,她实在做不到。
但看他这样的状态,要她再继续指责、质问下去,谢氏也于心不忍。
于是,只能把所有的罪责都推去了苏雪摇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