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小学官伴读日常(50)
这时宋子须把头发全束,穿好轻便的衣服走出来,看邓衿的样子,轻声,“殿下,昨晚被吵醒后是不是没睡着?”
“嗯,”邓衿看了眼和小狗屋紧挨着的鸡笼,“吵了一晚,一会儿下汤。”
王大爷院子后有个菜田,用竹篱围了一圈,初升的太阳金灿灿照下,衬得菜田里的各种菜叶更翠绿漂亮。
“什么时候吃就什么时候摘,要不不新鲜,早上吃的菜不多,你们看我摘就得。我吃完早饭得去干农活,你们会做饭吗?”王大爷边摘生菜边问。
“我会。”宋子须道。
“那就得,”王大爷笑起来,“一会儿饿的时候来这里,想吃什么菜就摘,厨里有腊肉,一会儿我杀鸡留给你们,爱炒爱煎煮汤都看你们。”
宋子须:“阿爷,我们和你去做农活行吗?”
大爷摇头,“你们讲官说让你们熟悉这里再来帮忙,我这里有人帮,不用来。”
摘完菜,大爷热熬的骨头汤也腾了香,邓衿没什么做饭的经验,只能卷起衣袖在一旁洗一会儿要过汤的菜,宋子须给大爷打下手,切菜的刀在菜板上利落地哒哒哒切,切得又快又好。
大爷往锅里丢了块猪油融热,把宋子须切好的小米辣和蒜姜一下,锅里顿时滋里啪啦爆油,香气透出来时猛放碎肉,大火爆炒,炒得肉皮焦香时,又“哗”的一声浇上浓汤。
大爷抽空看了眼还在洗菜的邓衿,没催,干脆利落地直接往汤里放下软糯剔透的米粉,热了几秒盛了碗,放上金黄的荷包蛋,撒上花生碎和几点葱花,香味盈满整个厨间。
三碗米粉端出来时,邓衿看着洗了一半的生菜,一阵无言。
第 27 章
大爷乐了,把他洗好的一部分菜拿走,“没事,洗多少吃多少,生菜熟得快,过汤就行。”
邓衿:“它有泥,洗快了不干净。”
“这不是问题嘛。第一遍粗洗,把泥过掉;第二遍细洗,把叶子从头到尾捋过;第三遍冲干净就快了。”大爷道。
三碗粉端上桌,加了生菜,香得隔壁的小狗醒了,嗷嗷叫着。
大爷又弄了些淡味汤粉去喂过,坐回桌前,“一会儿我给你们杀鸡。小须啊,如果不喜欢单吃,我们院子后面的山上有菌子,可以摘点一起炖,可鲜。”
“好,”宋子须点点头,问:“阿爷,你在哪里做农活?我们送过去给你。”
大爷指了指正在吃饭的大黄狗,“我离这里远喔,你让它送去,你在家吃饭就得,要不饭冷得快。”
宋子须看过去,大黄正好抬头,冲他抬了抬下巴,又继续埋头吃。
特别有灵性。
用完早饭,大爷把那只凌晨乱打鸣的鸡抓了杀,砍块了留给他们,就带着农具干活去了。
宋子须看了眼小厨间。
葱姜蒜小米辣八角桂皮香叶之类的调料一应俱全,旁边还有陈酒香醋豆酱的料汁。
光放调料太单调,确实差了能一起炖的东西。
宋子须:“殿下,去山上摘菌子吗?”
邓衿好菜好肉吃惯了,也不爱单吃肉,不管煎炒烹炸,没点配菜就觉得寡淡无味。
他拿上篮子,“走吧。”
大爷说的后山不知道被谁修了一条简陋的石阶,周围杂草被除得很干净,应当常有人来。
但宋子须和邓衿上去时,没见到什么人。
四面树林阴阴,拢着淡薄的白雾,湿润的泥土气息包裹着整片后山。
宋子须环望一圈,道:“殿下,这里的土不够湿,草也稀,我们去深处找会容易一点。”
“听你的。”邓衿道。然而才刚迈进土里,他就止住了。
脚下的土松软,湿粘粘的,一踩上去,鞋就马上沾了泥,微微抬起腿来,还能感觉到附着在上面的泥土的重量。
原本伏在土里的各种小虫子被他惊动,大大小小密密麻麻地爬出来,看一眼头皮发麻。
邓衿无言,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殿下,要不我自己过去。”宋子须看着邓衿鞋子上的泥道。
邓衿看他一阵,随后带着他往前走,“没事,走吧。”
野菌多生在土地湿润处,拨开层层草丛能见到各种不显眼的菌子。
宋子须因为和曾经的老膳师学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膳学,辨得出哪些菌子能吃哪些不能。邓衿则从未关心过这些,此时两眼一抹黑,只听宋子须说采哪个,他就采了放篮。
山路崎岖,宋子须边走边看周围,忽然停住。
“殿下,好像快下雨了。”宋子须看天上飘着些许蒙蒙暗云,虽然此时还轻薄分散,但风吹云聚,一会儿就要加厚。
邓衿也抬头看了眼天,“采得也差不多了,回不回?”
“回。”
他们从山林深处走出,没一会儿,天果然昏暗下来,伴着微凉的秋风,吹得周围树叶簌簌响动。
下一刻,雨密密匝匝地打下来,突然而猛烈。
宋子须抹了抹脸上的雨。
他们入得深,现在就算用跑的,也很难跑到树林尽头。然而脚下的泥土已经有些湿软塌陷,再找不到山阶原路返回,随着雨势渐大,这里会发生什么事就难说了,他微觉棘手。
突然眼前一黑,复又明亮,身上多了一件外袍,遮了他大半个身子。
邓衿罩住宋子须,望向远处,扶着他道,“先躲雨,那边。”
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到山腰深处时,宋子须才透过雨幕,看到深埋林木后的岩壁凸出一块,底下凹陷,刚好成了能容人避雨的一小块地方。
他们站进去时,身上已经湿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