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恐小学官伴读日常(55)
入口即化,味美清甜。
“干巴,仔,你就着热茶吃。”邓衿道。
宋子须听他的,喝了口热茶,“殿下好厉害,学什么都很快。”
“年纪轻,学不快会在菱洲被拉下台。”邓衿道。
“……殿下,在菱洲时是不是很辛苦啊。”宋子须缓缓道。
菱州地处大梁边境,一开始山路阻塞,农商皆荒。太上皇不服老,带着邓衿四处闯荡,见这里是个建功立业的好去处,就教邓衿炸山开路,兴农引商,与外邦交流往来。引进了不少价值不菲的外邦玩意儿,也卖出了不少大梁珍品,边缘小州一跃成为富庶之地,金钱来往直逼皇都,邓衿掌管的这几年甚至连连走高,超过了皇都的流金量。
“看怎么想,”邓衿搓了搓衣服,“麻烦事多,钱也多,爱理政爱真金白银的当会喜欢。”
宋子须想来想去,也不知道该把邓衿往哪类分。
正想着,邓衿道:“仔,躺椅那边太阳暖,你去晒晒。”
“这里也能晒得到太阳。”宋子须看着洗衣盆,里面的水被太阳晒得金粼粼,随着邓衿的动作带起碎亮的水珠。
邓衿:“不如那里暖,洗完我也过去。”
“那我等你洗完。”宋子须道,又喂了邓衿一块点心。
衣服洗完晾干,风吹而动,邓衿和宋子须分别躺在躺椅上晒太阳,聂叔的声音就远远传来了,“仔仔?”
宋子须坐起来,“聂叔。”
聂叔差仆从拉着一个大板车走过来,“听他们说你生病了是不是,好一点没有?”聂叔摸摸他的头。
宋子须笑了笑:“好了。”
“那就好啊,这段时间宋府收了不少这边地方官的中秋拜礼,我也忙着给他们回礼,没在村口,他们也不跟我说一声,回来才知道你病了。”聂叔道。
“没关系聂叔,也没有什么事要忙。”宋子须道。
这段时间,邓衿几乎包揽了衣食住上面的所有活,需要添置东西也有许勉、小顺子他们帮忙跑腿。
聂叔叹,“总归不好,”他指向一旁的大板车,“今天中秋了,我备了一些好肉好菜,还带了炙烤的炭火小灶和一些小料,今晚做顿中秋饭补一补,你看想请谁就请谁,吃完了还能吃炙肉,果糖点心。”
聂叔和宋子须说了会儿话,就去小厨间忙活了,邓衿和他一起忙。
午时休息,宋子须侧卧,道:“殿下,要不要请三殿下来吃饭?”
三殿下邓毓和邓衿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但宋子须总觉得他们不熟。
果然,邓衿道:“不熟,请不请都可以。”
“……是因为常年在菱州,所以生分吗?”宋子须轻声问。
“嗯,”邓衿垂眼,“太上皇本也想将他带去菱州,但他不去。所以我在菱州,他在皇都,除了年末相聚几天,没怎么相处过。”
宋子须缓缓道:“没有书信往来吗?”
“有,”邓衿淡声道:“无外乎问近况如何,不知道怎么回他,写来写去也就学课,理政,剿匪。”
宋子须失笑。
他对邓毓印象很好,是个很儒雅随和的人,但也不熟。
邀请的话,双方都会因为陌生而尴尬。不邀请的话,邓衿和邓毓一母同胞的身份,会让他们以后见面更尴尬。
将决未决之时,他们自己来了。
临近傍晚,邓衿在厨间和许勉郑叔以及王大爷一起忙活中秋团圆饭,忽然听外面高敬一声大喊,“王大爷,隔壁王二叔给你送月饼来了!”
“哎!”王大爷匆匆忙忙洗了手出来,见是两个俊俏小伙子,笑道:“都说了叫他别送,还非差两个孩子过来。”
王大爷热情招呼他们进来,“来了就吃顿饭再走,饭马上就好了啊,我这里有三个大厨帮忙呢,保管好吃!”
“这么热闹啊,”高敬调侃,忽然看到邓衿端着盘子走过的身影,又堪堪止住话头。
身旁的邓毓不确定道:“皇兄?”
王大爷听岔了,笑道:“小衿可不姓王,他姓邓,皇家姓喔。”
邓毓笑了笑。
“都别站着呀,进来吃饭来,你王二叔那里我一会儿去说,先进来先进来。”王大爷将他们拉到院内大桌子旁坐下,把瓜果糖糕给他们端来垫肚子,又去厨间忙活了。
高敬拆了颗糖:“这饭太子敢做,我哪敢吃。”
邓毓没说话。
没一会儿,宋子须从屋里出来,忽然看到院子中央坐着的邓衿,立刻行礼,“三殿下。”
邓毓闻声望来,而后站起来扶他,“不必拘礼,”见他脸色微微苍白,顿了顿问:“宋小公子,身体不适吗?”
“没有,我刚病好,现在没什么事。”宋子须道。
邓毓笑了笑,“那便好了。”
宋子须去桌边陪他们,但彼此也不太熟,话不多,讲了几句后就各自沉默了。
好在没沉默太久,邓衿许勉端来了饭食。
“皇兄。”邓毓站起来。
“坐着吧,”邓衿把一碗米饭放在宋子须面前,摆了筷子,“仔,吃饭了。”
宋子须应了一声。
菜上齐,一大桌冒着腾腾热气肉菜色鲜味美,小方桌挨挨挤挤着坐了九个人。
王大爷拿出了自酿的辣酒,和郑叔聂叔几人拼酒,喝高了就开始吹牛皮,小辈都在旁看着热闹。
虽然这个中秋并不怎么团圆,但好在不冷清,宋子须没怎么觉得不适应,但还是有点想家,想祖父母。
正想着,邓衿给他递了碟挑过刺的蒸鱼肉,又准备把蘸酱递来,就被喝高了的聂叔无意打断,“仔仔,老爷老夫人给你带了信,我忘给你了,在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