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在三国争霸的日子[基建](153)

作者: 木枝雪 阅读记录

哪怕只是为了他手下的“六大部门”能够延续……也不能交出手中的权柄。

刘昀离开营帐,揉了揉酸涩的眼角。

罢了,走一步算一步吧。

同一时刻,幽州南部。

袁绍看完曹操送来的密信,总算明白他为什么会忽然归降于陈国。

城内粮食告罄,兼之外族作乱,这是一部分原因。

而另外的原因……

“陈国竟能排除一部分天灾的干扰,将粮食的产量提高到这种程度?”

袁绍第一感觉是不相信,就像他不相信陈国拥有秘密武器,能在一里之外将敌军炸得七零八落的传言一样。

可当不久后,陈国以“共御外侮”的名义,给他送来近百车的粮草,其中还有许多冬天无法培育的蔬果后,袁绍沉默了。

更别提还有密探来报——陈国在并州境内,用五十架名为“霹雳炮”的秘密武器,将来侵犯的上前羯人全部击杀。

袁绍几乎要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若不是做梦,岂会出现如此超乎寻常的东西?

再后来,看到陈国送来的一百套金漆铁甲,袁绍彻底失语。

就算没有五胡犯华这件事,凭借陈国表现出的实力,他真的能够和对方抗衡?

袁绍与曹操一样,将自己关在房内,断食绝饮。

两日后,袁绍签署了陈国寄来的契书,同意配合陈国,共同诱杀外敌。

“胡人在并州受挫,大约会绕开并州,以雷电之速入侵幽、凉二地。”

来自陈国的将领乐进如此说道。

火炮威力虽猛,却是个笨重的大家伙,无法随意移动。

并州多平原,地势开阔,有利于大炮的运送与发射。

而凉州、幽州地势变化较大,有山脉横亘,又路途遥远,很难将大炮运过去。

而且,越是强大的东西,越难扩大产量,那五十架大炮差不多是天工阁赶了三年才造出的成品,减去中途炸膛报废、容易哑火的那些次品,如今陈国,也就堪堪持有一百台。

便携式火铳倒是还有一些,但那基本是个人防身所用,对大规模战局的影响不大。

“根据胡人目前的行事作风,他们的统领应当是一个谨慎狡猾的人。自并州受挫后,他们鲜少深入内地,都是在边境附近劫掠,一旦得手,便立即纵马离开。若要佯装不敌,诱敌深入,这恐怕是不行的。”

袁绍这边的将领面面相觑,任由陈国这位名叫乐进的年轻将领侃侃而谈。

对方虽然身型偏矮,气势却比他们所有人加起来还要足。

袁绍帐下的将领颜良有些急躁,见大家都不说话,他忍不住开口:

“那该如何?直接打退胡人?”

“胡人居无定所,即使一时击退,他们也可逃到塞北,等养军蓄锐了再行骚扰。”

那不就和麻蝇一样,赶走了又飞回来,一直嗡嗡嗡地烦人?

这被动的局面让颜良深感憋屈,粗嘎道:“那怎么办,就不能找到一劳永逸的办法?”

乐进道:“这世上永远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却可以有短暂解决的良策。”

“你快说说看。”

被颜良急性子地催促,乐进不以为忤,也没有卖关子:

“将他们打得元气大伤,并且除掉他们的首领,让他们数十年无法再犯。”

颜良差点按捺不住性子,骂对方在说废话。

重创敌人,擒贼先擒王,这谁不知道?

可胡人刁钻得很,打不过就一溜烟地逃跑,借着空旷的地势和精湛的马术脱身,哪里是他们想重创就能重创的?

还有首领,五胡那么多部落,那么多首领,就算杀了一两个,也还有几百个。他们若能一个个地挑出来杀光,那胡人也不至于这么令他们头痛了。

似乎是看出了颜良的不以为然,乐进缓缓张口,答了八个字:

“设下埋伏,借机北上。”

“说得轻巧。”袁绍的另一个武将文丑忍不住开口,“且不说这埋伏要怎么埋,就你说的那‘借机北上’——塞北严寒,漫天漫地都是冰雪。即便你能在茫茫雪地里认清去路,大军也挨不过那可怕的酷寒。”

今年幽州的冬季本来就比往日冷,更往北的塞外,那不得更加难熬?

常年生在塞北的匈奴人、鲜卑人因为习惯了寒冷,比他们的士兵耐冻。而且他们牧牛放羊,有羊皮裹身,关内可找不到那么多羊皮。

就这,胡人秋冬季还要南下犯边,一方面是为了劫掠粮草,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族人冻死的情况。

那些常年挨冻的胡人都受不了塞北的冬季,何况是中原的士兵?一个水土不服,忍不了严寒,就能让他们的大军全部折在那里。

“关于御寒之事,请不用担心。”

乐进让随身侍卫抬进来三口箱子,打开第一个木箱。

“此为棉服,里面填充了大量棉花,轻便而御寒。”

文丑望着那胖乎乎,制式奇怪的服装,对乐进的这番话深表怀疑。

“棉花是何物?”颜良问。

“棉花,原本是交州以南的一种草木,顶端可产白色的棉毛,既能织布,也可填充被褥、冬衣。”

文丑脱下外袍,试着穿了穿,过了一会儿,发现冰冷的手渐渐暖和起来。

“确实有几分作用,只是……”文丑摸了摸光滑的棉衣表面,“此物想来造价不菲,并不能成为士兵的常服吧?”

从交州南边那么远的地方运送来的东西,能有多少数量?就算掺杂了别的布料,也堪堪只能做个几件,供主要将领使用。

如此一来,普通士兵还不是要挨冻,随时可能被冻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