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盏万川(127)

作者: 秋水色睫 阅读记录

“郎主,郎主?您在这里睡当心着凉了。”

赵执被陈伯叫醒,才发现自己已经支着头睡过去不知多久了。

“我给郎主打了水,郎主可要歇息了?”

“先放那儿吧,我还要处理一封信件。”

陈伯关上门出去。赵执提起笔,把要给元骥说的事交代完毕。至结尾时突然福至心灵,加了一句:“北地夏来,酷暑将至,战事焦灼,君……”还没写完,觉得不详,又匆匆涂去,将信迭起,交代陈伯明日一早就送到鸽房。

五月,一匹快马从西明门冲向宫门,带来一个令所有人振奋的消息。蒹葭关大捷。

正在早朝的臣子们无不面露喜色,皇甫震霆一高兴更是命御膳房立刻煮清凉粥,赐予所有大臣一起消夏。

退朝后赵执回到大理寺,陈伯从鸽房送来了北地来的信。

信是六天前绑到信鸽腿上的。还是李秾的字迹,话还是元骥说的。元骥说了筹粮和遭遇北滦军士围追堵截的事,兵部的二百差夫迄今已损员三十四名。

这些差夫都是战场上退下来的军士,这么多人员的折损,可见九皇子的制裁之严。元骥让李秾替笔,应该是身体受伤不便所致。

信的末尾,几行稍小的字写道:“战事焦灼,但前线战士一心同功,死不旋踵,长熇军不久后必能制敌取胜。”

赵执心里一跳。这是李秾看到他涂抹的那行字,回了他的话。也不知道是元骥的授意还是李秾自己写的。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可看自己特意写得稍小,应该是李秾自己的话。

门外的书吏本要进来禀事,看赵执似在读信,便在门口等着。可薄薄一张纸,被赵大人捏在手里看了许久也没有放下,不禁有些诧异。

许久,赵执写下回信:“与谢大人交接后,即可南归。追兵凶残,务必小心。”

顺利的话,这是他寄向北地的最后一封信。

——

李秾以前在古籍中读到过,西南蛮夷的深山老林有瘴气,人行其中久被熏体或会致死。令差夫们没想到的是,为避开北滦兵士,他们会闯入一片烟瘴重重的深沟。

这是深夜过后的凌晨,天色未明,些许微光在浓雾笼罩的沟中,几乎令人目不视物。差夫们牵着驼马,小心地在沟里摸索着穿过谷地。

这是李秾数月以来第一次感觉到身体不适,强撑起精神跟大家一块走着,她大口吸入那沟中的浓雾,却有越来越喘不上气的感觉。

有人赶紧提议:“校尉,不行了,胸闷气短,这沟中的烟瘴害人,兄弟们必须赶紧到高处去疏散浊气。”

凌晨出行穿过深沟,这是最容易避开北滦人的方式,但今天大家确实倒霉。合议之下,领队的老校尉让大家离开深沟,爬上右边的山梁,从山梁走。

众人带着牲口粮食爬上山梁,顾不上有敌情,纷纷躺在山梁的石头后休息,直到把体内的浊气吐完。

躺着平息了许久,李秾方才恢复了一些。她这时终于认清自己的体弱。差夫们都是从军之人,大家休息了一阵,全部都恢复了体力,牵着驼马准备赶路。旁边的元骥也站了起来。

李秾却依然觉得气乏,可这里是北滦境内,随时都会有敌军,她万万不能因为自己一人而拖累大家。李秾勉强支起身来,准备跟着大家出发。

领队校尉看着,伸手接过李秾背上只有十几斤的粮袋。这粮袋已被元骥在出发时分去了大半重量。

翻过一片陡峻的矮丘,天方才变得大亮。北地的太阳升起来,照散了深沟低谷处的浓雾。

经过一处山坳时,两边山峦都宁静如常。异动是什么时候突然出现的,大家因为疲惫竟都没有警觉。

看到两边山上冲出来的北滦兵士,一支铁箭已经射中了走在前面的马匹。

不能全部聚在一起成为众矢之的!领队大声喊道:“分开跑!”

接连的铁箭射下来,众人快速四散逃开,甚至来不及管粮食和牲口。

差夫们在两国边境买粮,只和谢赓派来的后勤军士接触,并不十分清楚蒹葭关前线的战况。此时,北滦九皇子大败的消息刚刚传来,这一队约有二百人的兵士在山坳中看到偷运粮食的大晛人,心里暴戾顿生,正欲杀之以泄愤。

李秾用尽全力向前跑,好几次听到铁箭破空擦过耳边的声音。突然腰间钻心一痛,左腰已经被一支铁箭穿过皮肉。

李秾痛呼一声,再也跑不动了,站在原地大喘,头缓缓倒下去。

领队的老校尉正跑在李秾不远处,看到李秾的险情,飞速折过身来,长刀挡开两支箭,砍倒一个北滦军士,将李秾拖到一块巨石后躲避。

老校尉在李秾身边大吼:“不能晕,现在不是晕的时候!”

李秾死命捂住左腰流血处,咬着牙回答:“我绝不晕倒。”

老校尉背起李秾,迅速往前跑。

两国边境的山区,陡峭崎岖,地势复杂,人迹罕至。老校尉背着李秾往无人的方向逃去,躲过追兵,不得已藏进一处杂草丛生的洞穴。

那原本是个獾子窝,老校尉打走獾子,放下李秾给她包扎伤口。好在李秾腰间的箭伤并不深,并没有伤到脏腑。

躺在地上的李秾因疼痛和虚弱而满头是汗,却仍然咬着牙没有晕过去。

老校尉忍不住问她:“我记得你是姓李吧?小兄弟,你实在不像是我们军旅之人。你是不是就是因为脑子好使,才被兵部选来当差夫?”

李秾看到老校尉因体力过度消耗而发青的脸色,“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