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种田做美食(201)
“那就多谢嫚儿姐。”
尹轻鸿知道嫚儿姐姐是将就自己,她笑得眉眼弯弯,亲密地挽着嫚儿姐姐的手进食肆。
小碟和褚嫚儿的贴身丫鬟一起跟在身后。
因为姜昭的离开,又加上小食摊上的东西经不住晒,周氏也就一起端进去。
她也好帮着沈确招呼堂中的食客。
有周氏在,尹轻鸿和褚嫚儿选了一个窗边的位置,还能瞧见河对面的街景,微风扬起河边柳枝,街巷道路,人来人往,一幅繁华景象,美不胜收。
“我瞧木牌上头写着驴打滚,不知是何物啊?”
先出声的尹轻鸿,她一进来,第一看的就是食肆中挂着的写着菜品的木牌子。
上面有她熟悉的酸辣粉,其他的大约也是面食。
不过最让她好奇的并非这些,而是一道名为驴打滚和一道大福。
大福她是尝过的,那日表哥差人送来,只说是街上寻摸到的新吃食,叫大福,其他的就没说。
她想也是姜娘子做的,毕竟里面的奶油,也就寿宴上吃过。
再次吃到,她是欢喜的。
周氏听见贵小姐的问话,她先是扭头去看柜台处的碟子上,已经没有了。
小南也说这东西今日买得好,她定定心神,声音都带着柔,轻微地拂身,道:“两位小姐不赶巧,驴打滚晌午前就卖光了,若是要,需得明日了。”
来晚了,尹轻鸿叹一声,看来明日得让小碟早些来买。
“嫚儿姐姐,你要吃什么。”
尹轻鸿对着周氏摇摇头,她才问褚嫚儿要吃什么。
“来一碗银耳玉蜀黍圆子羹吧。”
天热,她胃口不太好,尝尝甜羹也是不错的。
反倒是尹轻鸿,她兴致勃勃地点了一碗炸酱面,还让一会上菜的时候,多拿两个空碗。
周氏应好,走到后院去告诉小南。
圆子羹先上,因为晌时吊在井中凉过,舀出来略有凉意。
褚嫚儿先分了小半碗给对面的尹轻鸿。
“嫚儿姐姐,好吃。”
“这个圆子糯糯的,有嚼劲,银耳也很浓稠,口感倒是与燕窝有些许相似,味道带着甜,我记得嫚儿姐姐喜甜,你也赶紧尝尝。”
尹轻鸿也与褚嫚儿一同长大,比人小上两岁,正因如此,褚嫚儿也习惯多照顾这个妹妹一些。
现在听她这么说,脸上都是恬淡的笑容,柔声应道:“好,你慢着些吃。”
她说完,用勺子舀起送入嘴中。
果真如轻鸿说得一样,甜甜糯糯,味道甚好。
两个小娘子快乐分食,偶尔还要与对方说起吃食的味道。
炸酱面的咸香,手擀面的劲道,一下就把两人俘获。
尹轻鸿离开之时,还给家中长辈带了两碗银耳羹回去。
听婶子说,银耳羹对身体好。
虽说府中燕窝不会少,但总是要换种口味的。
两个小丫鬟给了押金,提着篮子走,正好撞上从县衙回来的姜昭。
姜昭本来闷头走路,脸上食藏不住的喜色。
还好他及时停住脚步,不然一头撞上两位贵人小姐,那他可是要遭罪。
尹轻鸿自然没有注意到这样的小意外。
她高兴地与褚嫚儿说着话呢。
“嫚儿姐姐,明日我让小碟早些来买驴打滚,到时,我差人给姐姐你也送些去。”
两人上了马车,褚嫚儿才回道:“好,你说了算。”
“姜大哥。”
沈安高兴地喊一声,距离姜昭离开已经两个时辰了。
再过一个半时辰,食肆也到时辰关门。
姜昭接住跑过来的沈安,揉了两把小孩的脑袋,他赶紧抬头看看食肆大堂。
只有一桌客人,还是老熟人赵大叔。
他这才放心。
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沈安抱了姜昭,他立马屁颠屁颠跑去告诉嫂子。
周氏也让姜昭去后院给小南报平安。
“二哥!”
姜南在准备明日的驴打滚和大福,她刚好在院中打水。
一下就看见她二哥。
“小妹。”
姜昭笑得傻乎乎的。
姜南却不放心,她把井绳摇起来。
姜昭见此,赶紧过去把水桶提下来。本书由LK团队为您独家整理
“二哥,你没事吧?”
“没事,没事。”
姜昭把水桶提到厨房去,小妹也跟在他身后,他听见小妹的关心,赶紧出声让人放心。
亲耳听到人说没事,姜南悬着的心也放下。
她这才注意到二哥脸上的笑容。
“二哥,你这出去一趟是遇到喜事了。”
姜昭脸上的笑容实在是太明显,姜南很难看不见。
“小妹,我方才也以为官老爷是来找麻烦的,原来叫我去,是因为查到曾员外拖欠太多工人的工银,好多人闹到县衙去,县令大人这才派人查清楚,我们也拿到银钱了。”
姜南也震惊了。
竟然是这样。
“既是如此,那二哥是该高兴。”
姜昭放下木桶,从怀里掏巴掏巴,拿出自己的钱袋子,他拿出一贯银递到姜南面前。
“二哥这是做什么?”
姜南没收,甚至是往后退一步。
“小妹,快拿着,二哥给的。”
姜昭就是想给小妹银钱,他小妹帮了他这么多,这点银钱算不得什么。
要不是怕小妹不收,他还想把剩下的银钱都给人呢。
话音一落,姜南哭笑不得,“哪里用二哥给,你在食肆帮忙,未必不知每日食肆也能赚不少啊。”
“我听妹夫说,小妹准备请帮工,身上没有点银钱怎么行,二哥也给不了多的,你快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