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昭却好似看出他想提什么,平静道:“昨夜不过一场意外。事急从权的无奈之举,本已是错,又何必错上加错?”
崔循神色原本犹带些许窘迫,待到听了“错上加错”这句,却又冷了下来。
“我倒不知,你何时对公主情根深种。”
“你若真心喜爱,早在王公有结亲之意时,就该站出来为她解围,何故拖延至今?”崔循冷静却一针见血道,“你所观望的,无非是圣上如何,是否值得与之同舟共济。”
谢昭没有义无反顾的资本与底气。他拥有的一切都是筹谋得来的,所以总要思虑周全,才能下定决心。
婚事于他而言至关重要。
他厌恶王滢行事,不愿与之结亲,却又无法孤注一掷与重光帝绑定,才会拖延至今。
谢昭微讶,片刻后笑道:“琢玉知我。无怪我与你这般投缘。”
“纵无姻亲,圣上依旧会倚重你。”崔循饮了口茶,意有所指地提醒,这桩亲事于谢昭而言本就不是必要。
谢昭深以为然,点了点头,却又话锋一转:“可我心仪公主。”
他为萧窈所触动,自昔日学宫那一问开始。
昨日宴罢,听徵音细细讲述了宴上萧窈如何挺身而出,当众为他顶撞谢夫人后,他便想,兴许再不会有人如此。
至于崔循带走萧窈后发生什么,谢昭并不在意。于他而言,萧窈便是再如何,都比王滢之流好上百倍。
于是兜兜转转,事情又回到原处。
崔循徐徐道:“她已应我。”
谢昭却并未因此退却,反倒旧话重提,“琢玉与公主少往来,兴许不知她脾性。情急之语,如何能当真?”
崔循捏着杯盏的手不自觉收紧了些,虽不言语,但送客的意思已经写在脸上。
到这种地步,确实也没什么好说的。
谢昭起身,不疾不徐抚平衣褶:“你我二人原也不必多费口舌,归根结底,只看公主心意如何。”
“琢玉是君子,想必不会催逼她。”
第044章 第 44 章
萧窈独自在寝殿呆了大半日。
在哄走翠微后, 她终于得以彻底冷静下来,将风荷宴上之事从头到尾思量清楚。
谁会用这样下作的手段来害她?
这个问题其实并没那么难猜。与她有仇怨到这般地步,又当真有胆量在秦淮宴下手的, 数来数去, 也就只有王氏。
只是究竟有谁参与其中,有待商榷罢了。
当初上巳节,萧窈曾想过清算王滢。
但碍于她与王滢的旧怨人尽皆知,王滢出事,自己总脱不了干系,故而并没动手, 只是借着谢昭挤兑她一把。
却不料对方敢这般毫无顾忌。仿佛笃定了,就算知道是他们做的, 也依旧无可奈何。
萧窈用了些点心, 又叫青禾将昨夜情境讲给她听。
青禾知晓此事干系重大,早已在心中想了不知多少回, 当即事无巨细地讲了,又小心翼翼道:“我初时取了衣物回来,四下找寻时,曾撞见王九郎, 见他行色匆匆,颇为可疑。”
上元那夜被王旸刁难之事,青禾记得清清楚楚, 知他行事荒唐,对此人全无半点好印象, 故而对此印象深刻。
萧窈正喝着凉饮, 闻言,冷笑了声。
“我对谢家别苑路径并不熟悉, 遍寻不着,遇着谢司业的仆役,便向他求助。谢司业知晓后,拨了不少人帮着一起找,只是依旧毫无所获。”青禾顿了顿,声音不自觉放轻了些,“后来,还是崔少卿身边的人来递了话,叫我与小六安排妥当,过去接人……”
她那时正惊慌失措,吓得都快要抹眼泪了,得了消息后松了口气。
待到见着那位平素冷若冰霜、十分不好亲近的崔少卿抱着自家公主下船时,唯余错愕,结结巴巴的话都说不顺畅。
好在还有六安这样沉得住的人,上前应付。
崔循亲自将萧窈抱上马车,淡淡瞥她一眼,吩咐了几句,令他们送萧窈回宫。
萧窈那时睡得昏昏沉沉,对此毫无印象。她斜倚着迎枕,好奇道:“他说什么?”
“崔少卿叫我们小心伺候,若公主仍有不适,应请及时请医师看诊;再有就是请您放心,此事他会查清,不日给您一个交代。”
萧窈“哦”了声,对此将信将疑。
她倒不认为崔循是会信口开河的人,只是此事牵扯王旸,他又能如何?有表兄弟这层关系在,血脉相连,左不过就是小惩大诫罢了。
若真要对王旸做什么,他那位姑母岂能同意?便是崔翁,只怕也要护短。
青禾坐在脚踏旁,抬眼看她,欲言又止。
“想什么只管说就是,难道我还会罚你不成?”萧窈难得见她如此,失笑道,“若是担忧,那就大可不必。”
这样的事情落在女子身上,与天塌下来也没多大区别,故而翠微愁得一宿没能合眼。既怕她心中委屈,也发愁此事该如何收场。
青禾虽懵懵懂懂,一知半解,也知道不好。
只是话还未说出口,先被萧窈堵回来,只好眼巴巴地看着她。
“我心中并无委屈,更不会因此折磨自己,所以你们不必担忧。”萧窈将手中的碗给了青禾,“别干坐在这里发愣了,既无事,叫小六给晏游递个消息……”
说着看了眼天色,“今日应当来不及了,叫他明日若无事,来接我。”
王氏如此行事,想是笃定了无论成或不成,她碍于名声总不敢声张,只能打落牙齿活血吞,咽下这闷亏。
可萧窈从不是这样的人。
她诚然无法大张旗鼓追究,却也没准备忍气吞声,就这样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