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太子妃只想复国(143)

作者: 无梨Gretchen 阅读记录

陆一峰扶着她一起坐下,又问:“那您的医馆呢,可有人传承?”

费杏林缓慢地摇摇头:“无人可传。”

陆一峰闻言,不禁有些失望。他女儿服了费杏林开的药,病情正在渐渐好转。如今她忽然离开京城,他女儿又该怎么办呢?

虽说费杏林早就把药方写给了他,但其上许多药材都很名贵,就他这点家底,实在是耗不起啊……

“其实,你也不必过于忧心。”

费杏林像是猜中了他的心思,将摆在桌上的一个硕大包裹推到他面前。

“这是给你女儿的药,足有一年多的分量。和以前一样,我不收你的钱。只是……有件事想请你帮忙。”

陆一峰见状自是感激不胜,连忙应下:“您尽管说,只要我能帮得上,就绝对不会有二话。”

费杏林欣慰地笑了笑,像长辈对待小辈那样拍拍他的手背,说道:“京郊那些流民,你可见到了?委实可怜吶。”

陆一峰点头叹道:“是啊。好在有太子殿下接济,他们至少不会再饿肚子了。”

费杏林满目忧虑:“可这终究不是长久之际啊。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陆一峰没太明白:“您的意思是?”

费杏林道:“流民之中,不乏壮年男子。你既是城防兵的队长,有招兵之权,何不给他们一个机会?”

当初,陆一峰第一次带着女儿来找她抓药时,费杏林便对他说过:“我可以帮你,但你要答应我,以后若遇到同样陷入困境之人,你也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帮他们。”

陆一峰当时答应得极为爽快,此刻却面露难色道:“费大娘,您有所不知。最近几个月,队里一直欠着饷呢,已经有不少弟兄递了辞呈。我便是将这些流民招进队里,也发不出钱来啊……”

费杏林慈和一笑:“流民缺的可不止是银钱。如果能被招为城防兵,他们至少有兵营可以居住,不必再睡郊外的草席,而且每日还有两顿饭食,就算吃不上肉,也比现在靠喝粥度日强得多呀。”

陆一峰渐渐被她说服,只是仍有一层顾虑:“既是流民,想来大多瘦骨伶仃,少气无力,很难达到招兵的标准。”

费杏林闻言失笑:“你不是说,已经有许多城防兵递了辞呈吗?流民就算再如何达不到标准,也总好过你手下无人可用吧?再说了,他们都能从涵州一路走到京城来,怎么会是弱不禁风之辈呢?”

“唔——也是。”陆一峰放下了部分顾虑,答应道,“好,那我明日便去一趟京郊,招些新兵回来。”

费杏林满意一笑,正欲送客,却见陆一峰支支吾吾,似乎还有话要讲。

追问之下,他迟疑着说道:“听说那些流民中,有半数都是女子。我若把男丁都带走了,谁来照顾她们呢?”

费杏林微不可察地撇了撇嘴,心道:她们可不需要照顾。

“放心吧。”她的脸上仍然挂着慈祥老者的笑意,“她们吶,有别的机缘。”

……

次日一早,赈灾的队伍便出了京城。

百名禁军护送着十辆银车,另有两架马车一前一后,太子与太子妃乘车在前,费杏林与江唤玥亦同乘一车,跟在队尾。

午间换班以后,陆一峰如约来到京郊招兵。正赶上饭点,流民们齐聚粥棚之旁,男丁一人不少,女子却全都不见了踪影。

陆一峰觉得奇怪,便问了问是怎么回事。

“她们被人带走了。”一名青年答道,“好像是宫里来的大官,看着可贵气了!说是……什么官职来着?”他戳一戳身旁汉子的胳膊。

“好像叫国师吧?”那汉子挠挠脑袋,“说是陛下施恩,让她们去做宫女,每月能拿不少银钱呢!”

陆一峰惊讶道:“来带人的‘大官’是不是个年轻的蒙眼道人?”

对面二人齐齐点头:“是。”

“哦。”陆一峰这便得以确认,“那就是国师,不会有错。”

难道,这就是费杏林昨晚说的“机缘”?

陆一峰没有多想,随即对众人讲清来意。

出乎他意料的是,这些流民的身体条件都很不错,即便不放宽招兵的标准,他们也能做到基本合格。

“太子府的清粥这么养人啊?”陆一峰打趣道。

“都是庄稼汉,有点底子,饿瘦了也不难补回来,而且力气还在!”一人如是解释。

陆一峰没有怀疑,一次性带了不少人入营。他自己队里的名额自是不够,好在其他几队的空缺也很大,四十余位流民填填补补,竟全都塞进去了。

陆一峰为此很有成就感——费杏林对他有大恩,他无以为报。如今他已办妥了她托付的事,总算没有辜负这份恩德。

是夜,费红英将五十余位“宫女”安置好,终于可以回府休息了。

谁知她刚进卧房,还没来得及取下蒙眼布,就瞥见桌旁有个人影。

“既然来了,怎么不点灯?”费红英立刻认出了他,“安王殿下。”

幸好她多看了一眼,没有急着摘下蒙眼布,否则又是麻烦。

穆归礼调笑道:“不点灯,才能给国师大人一个惊喜啊。”

费红英点亮灯烛,诧异道:“什么惊喜?”

穆归礼油嘴滑舌起来:“本王主动来看望你,不就是最大的惊喜么?”

费红英忽然想起江御暮说过的一句话——

“国师大人,听说穆归礼最近对你有意思啊。”

她只觉一阵恶寒,缩了缩肩膀。

穆归礼却会错了意:“鸿影,你是不是冷啊?要不要本王给你暖一暖?”

上一篇: 万人嫌炮灰她又美又飒 下一篇: 展信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