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生之种田小农女(41)

作者: 胭脂醉鱼 阅读记录

几个汉子犹豫了,最后还是投机思想占了上风,大不了就当是自己吃了。

三个人一共凑了3两银子,买了150份,合计大约有个100斤。

心情忐忑的运回去清水县,没想到当天就销售一空。

他们把价格定在了30文一碗也是供不应求,甚至后面提到了40文,也还是卖空了。

有了这个开门红,几人商量了一下,趁着还没有别的商家入场,赶紧先占领市场。

几人又凑了300两银子,这次准备玩儿一波大的。

等他们再次来到仙客来的时候,就发现已经有其他商家也在做这个生意了,大家天南海北这么一唠嗑,才知道水晶玉露已经在周边风靡开了。

只不过一直不知道配方,只能在仙客来这里进货。

但是仙客来毕竟是酒楼,不是作坊,现在就是掌柜的和几个签了死契的大师傅在做,每天都忙不过来,根本供应不了这么多货。

掌柜的不是没想过扩大生产,但是最后被李管事否决了。

他认为如果扩大生产,那势必就要再招人,难保里面不会混进来一些奸细,配方要是泄露了,他们就没得赚了。

不如就维持现在的样子,小心驶得万年船。

可是没想到,县令大人看上了这一块的利润,直接把李春花接到县衙去了。

掌柜的眼睁睁看着县衙的凉粉作坊建立起来了,然后商人们都跑到县衙去拿货。

李春花给出的定价是一斤五文钱,和糙米等价。

这下不用多说,仙客来的生意一落千丈。

幸亏没有脑子一热就去扩大生产,要不然现在要赔死。

其实在凉粉的定价上,柳县令提议要定的高一些,这样能保证利润。

但是李春花考虑到了长途运输的困难和凉粉的保存问题,路上的损耗肯定不小。

定高了,商人要么不做这个生意,要么零售价定的也高,普通老百姓就吃不起。

相较于少数人的富人,凉粉这种平民美食的主要受众,还是普罗大众。

最后几人思来想去,定了个5文一斤。

这个价格,来提货的商人们很满意,他们拿到手再转手出去,路上即便是损耗掉一半,也还有得赚。

马师爷统计了这个月的销量,没想到竟然有3000两银子。

“真是让老夫开眼了啊”

“这个凉粉,没想到这么赚钱,大人英明”

有了钱,县衙就可以运转起来了。

马师爷和柳县令连夜制定了新的政策,把每一笔银子都规划的明明白白。

首当其冲的就是县衙的俸禄,这上上下下几百口人要吃饭,算来算去,一千两没了。

然后就是县里的慈幼坊,孤寡院,这些都是县衙掏钱,500两银子也没了。

还有县里的基础建设,修路、修城墙、清理运河,这些也要差不多一千两。

剩下500两银子,县衙的整修,笔墨纸砚采买,物资储备,差不多也没了。

没有凉粉作坊的时候,小河县整个就是一穷二白,衙役们的俸禄都欠了大半年了,大家办差头提不起精神,阳奉阴违的居多。

现在,一听说要补发说有拖欠的俸禄,大家立刻就激动起来了。

几个老熟人围住马师爷,问这事儿是不是真的。

马师爷捋着胡须,双眼一瞪:“县太爷亲自批复的,能有假吗?”

“我现在就去账房支银子”

众人一听,顿时喜笑颜开起来。

家里就等着这笔钱买米下锅,马上就是年关了,没钱这的能饿死人。

当天下午,整个县衙都是喜气洋洋,大家领着拖欠的俸禄,纷纷往家里赶。

柳县令当晚回到家里,一路上遇到好几个送东西的。

都是衙门的同僚,家里的鸡蛋、炊饼、果子什么的,一股脑往他马车上装。

老百姓更是高呼青天大老爷。

柳县令颇为感慨:“这就是民心啊”

刚回到家,周氏就走了过来,接过他的斗篷。

“有事?”

周氏犹豫了一小会儿,还是开了口:“老爷,我瞅着依依这个样子也不是个事儿,您看要不要给她找个婆家,兴许成了婚,会好些?”

柳依依这个疯子小姐的名声已经传了出去,一些原本还想和县太爷结亲的富户就没了动静。

谁家想要一个疯女人当媳妇,万一生出来的孩子也是个疯子呢?

也有一些人家不忌讳这个,但是这目的一看就是为了和县太爷攀亲,断乎要不得。

对于这个女儿,柳县令既愧疚又无奈。

亡妻在的时候,万事妥帖,女儿也孝顺懂事。

可惜,终究是天人两隔。

柳县令看了一眼周氏,想说什么终究还是咽了下去。

“你做主就好,你是她的母亲,多上些心”

说完大步朝着书房走去。

周氏看着远去的老爷,心里又酸又堵。

她刚嫁过来的时候,也是少女怀春,渴望着和夫君举案齐眉。

可是丈夫满心满眼都是前妻和她生的女儿,对她这个继夫人是看都不看一眼。

她回娘家哭,却被告知男人都是这样,何必和一个死人生气。

后来,她终于生了她们的长子,心想总算能站稳脚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