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当朝太子妃(129)
她吞下那块并不好吃的鸡肉:“什么时候会有人来?”
裴含绎道:“快点今日,慢点就是明日,我们离猎场不远。”
他的笑容一闪而逝,秀美却冷淡。
“怕只怕等来的,不是救兵,而是杀人的刀。”
接着他转过头,平静嘱咐景涟:“回去之后,你一切推到我身上。”
景涟一惊:“什么?”
裴含绎道:“你受了伤,昏过去了,是我把你带进山洞,安置在此处,期间你反反复复一直在发热昏睡,什么都不知道。”
景涟愣了片刻。
她隐约猜出一些裴含绎的意图,太子妃是男人,那么为了保险起见,最好用自己信重的太医诊脉。但此刻身在恒春山,又是危急之际,即使裴含绎精于谋算,也没有办法确保来诊脉的太医一定是他信任的那个。
所以裴含绎必须尽量淡化众人的关注。
譬如,营造一个太子妃伤势极轻,而永乐公主病得极重,众人的注意力自然会集中在景涟身上。
到那时,裴含绎想换个太医诊脉,也会被众人对景涟的关注压过去。
但这解释仍然显得牵强,景涟想来想去也不明白。
“为什么?”
裴含绎转过头来看她,很轻地叹了口气。
“因为那些刺客。”
他的手落在景涟发顶,安抚地揉了揉。
“那些刺客的招数……”
裴含绎顿了顿,将其中复杂的穆宗朝军中关系、朝臣关联剔除,最终化作一句简单的总结。
“那些刺客的路数,一看就和陈侯脱不了干系。”
第60章 猎场(完)
一把伞从雪地里飘了过来。
为首的校尉勒马:“柳大人。”
柳秋合上伞, 随手丢给身后侍从,淡淡道:“我和你们一同前往。”
校尉有些犹豫:“柳大人, 积雪未化,山道湿滑难行,有些危险。”
柳秋道:“这是圣上的口谕。”
听闻圣上二字,校尉自然只能住口,令人牵来数匹骏马。
不等侍从搀扶,柳秋一挽衣摆, 利落地翻身上马,身后宫正司女官紧紧跟随,动作分外熟稔干练:“走吧。”
从当日太子妃与永乐公主遇刺算起,已经过去了两日。
大雪过后, 山路难行,风雪掩盖了一切痕迹, 搜寻变得更加困难。
绝大多数人口中不敢说, 心中却已经认定, 太子妃和永乐公主必定早已经死了。
两个柔弱女子, 连刺客都无法应付, 更何况又遇上这样大的雪。即使侥幸未曾死在刺客手中, 恐怕也要活生生冻饿而死。
皇帝命禁军统领、信国公、武德司各带一队, 又有言相公子主动请命, 故而共四队人马, 分散搜寻太子妃与公主下落。
两日里,派去搜寻的人马一无所获,反倒有人从山上滑下去跌死, 可谓是一切努力尽付流水。
永乐公主的失踪,尚且只能引得皇帝暴怒, 言氏公子主动请缨。
然而太子妃的失踪,却关乎皇帝精心设置的夺储格局动摇与否,乃至于牵一发而动全身,随时会波及整个东宫班底甚至朝局。
东宫的班底,是皇帝当年为明德太子精心挑选的,俨然便是一个小朝廷,背后与世家、勋贵、清流各自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太子登基,东宫班底直接可以挪到朝中来用。
然而明德太子死了。
皇帝为东宫亲手添置了莫大的势力,当东宫即将垮塌时,引起的朝局变动同样也会大的难以想象,甚至危及皇权本身。
因此皇帝才会在明德太子死前,立刻为他迎娶信国公的嫡长女为太子妃,试图稳住东宫。
太子妃当然做的极好,三年来,东宫仍然稳如泰山。
但如果太子妃死了,三年前明德太子薨逝时东宫中埋下的隐患,便会在此刻悉数爆发出来。
东宫皇孙年幼,没有人能接替太子妃继续坐镇东宫。
两日过去,太子妃与公主仍然不见踪影,皇帝的怒火也越来越炽,或许心中还存着无尽的怀疑,以至于连宫正司的女官都要派出来。
——校尉偷眼一瞥端坐马上的柳秋,如此想着。
他只猜对了一半。
.
柳秋其实是自己主动请命随行的。
山道湿滑,不能疾行,越过一片又一片山林,平地风起,松散的积雪卷在风中,大如鹅毛。
众人不能冒险前行,不得不暂时停驻原地,等待风雪平息。
已近正午,校尉索性令人取出随身携带的干粮,就地先吃午饭。
有宫正司女官随行,禁卫们不敢太过松懈,但一上午冒着风雪搜寻,嗓子都喊得哑了,又哪里是好玩的。好不容易趁着此刻狂风难行,一个个抓紧时间啃着干粮,神态已经十分放松。
柳秋看在眼里,只觉得心头像是扎了根刺。
她唇角抹平,带着嘲意。
身后的侍从女官追上来捧出干粮。
宫正是天子近臣,品低而权重,柳秋的衣食用度比低位妃嫔还要高,女官捧出一叠包的严密热气未散的精巧宫点,甜香阵阵。
柳秋看着那叠宫点。
芙蓉乳酥的白像是漫天的飞雪,梅花糕的红仿佛溢出的鲜血。
红白交错,映在她的眼底,冰冷的血腥气沉沉压在柳秋舌尖,想吐又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