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硬演恶毒反派也不是不行(389)

作者: 轮椅嘎嘎乐 阅读记录

经过一番审查,他们筛去了二十多份卷子,这些卷子在这一关便已基本确定了靠后名次,无法进入最后的一甲之列。

接下来便是对剩下的卷子逐一细读,将之分出高低优劣,分出三六九等。

此过程尤为繁琐,各官员皆有自已的见解,评分标准难免有所不同,判卷的文官们各抒已见,争论不休。

负责记录的文官在一旁忙得焦头烂额,恨不得长出十只手来记录各位大人们的意见和分数。

最后要挑出来二十份最好的,让皇帝在其中点出一甲来。

前面这些过程就花去了五天五夜。

皇帝来保和殿的时候,各官员们各个神情都有些疲惫,嘴唇干裂,面色蜡黄,嘴角甚至泛着白沫,但讨论仍然激烈,声音不减,仿佛激烈的辩论已成了他们保持清醒的唯一方法。

当李源步入保和殿,端坐上位,殿内的吵闹声才逐渐平息,所有官员起身行礼,都强打起精神准备给他汇报。

李源目光扫视殿内,轻声道:“诸卿辛苦了。今日可有颇为出色的试卷,不妨先呈上来,朕一并瞧瞧。”

他让于公公命人给官员们上些茶点,让他们稍作休息。

前排的官员忙将准备好的十份最优卷子呈上,这十份卷子内容丰富、字迹工整,其中几份甚至带着些才气勃发的笔触,显然是京城中那些才名出众的青年俊才的手笔。

不过因殿试有糊名制,李源并不知晓这些卷子的具体作者,仅凭字迹和文风难以识别他们的身份。

他须得在前二十份中再挑出三份来点了一甲,才能揭开糊名,给一甲排序。

李源细细翻阅了十份试卷,眉头微蹙,犹觉不足,思索片刻,只从中挑出三份待定。

“众卿方才在争论什么,不妨把有争议的拿给朕瞧瞧。”他抬眸看向群臣问道。

文官们七嘴八舌地各抒已见,争执不下,十几份试卷被来来回回地递上来,又被人拦住。

一些官员觉得某些文章才华横溢、字句不凡,而另一些人却指出其中的漏洞,批评其内容不合理、不合礼法,甚至带有冒犯之意。

“这篇我看着极好,文章立意高远,怎可不呈上?”

“且慢,这文中某些言辞过激,难免有逾越之嫌,怎能让皇上见到?”

如此争论不休,你一言我一语,难以决断。李源见状,神色平静,给了身边的于公公一个眼神。

于公公立刻会意,走到文官们之间,带着微笑,不动声色地将他们手中各执不下的试卷一一收起。最终,共收了十七份卷子送至李源案前。

李源开始细细翻阅,速度比先前慢了许多,神色随着内容的变化时而微蹙,时而轻笑。

某些卷子上行文跳脱大胆,显然与常规思维不同,李源看的时候,眉头皱得紧紧的,有时却被突如其来的言辞逗笑。

一直到午饭时,李源才读到第四份。于是他让于公公领着众文官到偏殿享用膳食,略作犒劳。李源也跟随他们用了些饭食,略作休息。

下午时分,李源重新坐回案前继续阅卷,而其他文官则在大殿下安静地对余下卷子进行排名,不敢发出半点声响,生怕打扰皇上的思绪。

李源不时将几份卷子递给于公公,低声吩咐道:“此卷不足,往后排。”

一些官员见自已推荐的卷子被弃,神色不免流露出失望之色。

李源面前的三份文章在不断更替,最初的三篇逐渐被新挑出的文章所替代,每替换一次,他的神色便愈发严谨。

不知不觉间,天色已暗。李源陪同文官们用过一顿简餐后,便挑灯继续阅卷。

他掩着嘴打了个哈欠,对殿中官员们说道:“若无必要的商讨,诸位可先回去歇息了。”

但他都没走,哪个官员敢走,都说活没干完,再多待会儿。

李源看着他们不肯离去的模样,心中明白他们的想法,便不再劝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继续埋首在案前。

正翻至倒数第二份卷子的中间段落时,忽然目光一凝,眼中露出迷惑之色,连着翻过几页,又迅速翻回,再仔细往下阅读。

李源这番动作立刻引起了殿下官员们的注意,几位靠近的官员忍不住侧目,彼此交换着眼神,纷纷猜测这是拿到谁的文章了。

第180章 我未摘月,月亮却奔我而来(25)

李源在高台上端坐,手中的那篇文章已被他翻来覆去看了多次,前半部分略放在一边,后面几页看的时间比看别的三篇完整的文章还久。

最终,他将这篇文章放在了先前挑出的三份旁边,沉吟片刻,继续看完了最后一份。

迅速看完了最后一份之后,他将挑出来的四份放好,让于公公把别的都拿了下去。

于公公依言将未被挑中的卷子一一收起,分发给台下的文官们。

见手中的文章已无缘一甲,推荐的官员不免有些失落,但又掩不住好奇,纷纷翻阅起来,想要从中推测出皇帝所选的卷子。

忽然有人数了数,发现皇帝那边竟留了四篇,顿时哗然。

礼部侍郎,也就是这次殿试的主负责人常寅弓着腰靠近皇帝坐的高台上。

“陛下,不知可有定夺出一甲?”

李源犹豫地翻动手中的四篇卷子,仍未做出最后决定。他抬手示意常寅上前,环视台下的官员们,道:“都过来与我说一说,你们是什么想法?”

台下几个部门的主官赶紧上前,围成一圈,唯恐遮住光线,又小心翼翼地递上两盏灯,为李源增添光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