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巢鸠(8)
哈,这人嘴上这么说,但我清楚,我府上那堆事,搞不好都是他的手笔。
七皇子这种蛮横之辈,怎么可能用温火慢炖的折磨招数?
我情真意切道:
「是,楚大人教训的是。千错万错都是我的错,今日得不到诸位宽宥,我便不回王府了!」
楚相颤巍巍过来扶我:
「殿下这般,实在是折煞老夫!」
我哭道:
「是我有眼不识泰山,冒犯了七弟和楚大人。招来祸事,都是我活该,与人无尤!」
如此这般,一个接一个,人人都要哄我几句好话。
等他们口也干了舌也燥了,再三保证无人记恨我。
我才如释重负,起身整理了衣衫,凄凄惨惨回家去了。
上次我给楚氏上眼药,皇帝虽然轻轻放下,心里必然记了一笔。
今日这出,可谓是给那炉烧得旺旺的忌惮之火,又添了把干柴。
就算所有人都知道是我演的又能如何?
能把堂堂王爷逼迫得当众不要面皮,演这么一出认错大戏,楚家气焰之嚣张可想而知。
不信你看,方才若是楚相拼着一把年纪也对我下跪,此局立时可解。
可谁让他要脸呢?
21
回到王府,我休整片刻,就让人拿了拜帖,前往太子府。
这下把楚家得罪死了,若是还不站队,恐怕别想过安生日子。
娆娘说过,在起步资金和人脉关系都匮乏的发展初期,贸然创业太容易赔本。
不如先选一家业内大厂打工,业务流程熟悉了翅膀硬了再出来单干,还能挖走点好苗子。
虽然和太子交集不多,但我脸皮厚。
我上门就对太子痛哭,哭我流落民间受了多少罪,哭想认祖归宗却被人追杀,哭好不容易回来还要被外戚欺负。
「兄长!他楚家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
我捶胸嚎哭。
我把最近发生的事桩桩件件都数给太子听,哭道,我们这些做弟弟的受人欺负,还不是得找长兄主持公道?
以前初来乍到,看不清人心好坏。
现在我才算明白,那几个兄弟没一个懂事明理的!
只有长兄掌权,我们这些人才有好日子过。
弟弟愿意为长兄效犬马之劳,日后长兄的事就是我的事。
长兄让我参谁,我老五绝无二话!
太子属官听了我的委屈,也跟着大骂楚家,跟我细数这些年楚家欺负过东宫多少人,做过多少糟心事。
完了又数落起了剩下那几个皇子,说他们对太子殿下十分不恭顺,就是不如五殿下您懂规矩!
这次五殿下让他们吃了个哑巴亏,宫里宫外,谁不暗中叫好?
等我们几个骂完了,太子才开了金口。
他道,如今楚家也不好动,父皇尚且得顾忌着些呢。
但日后护着你些却是不难。咱们天家血脉,何苦和外戚置气?
五弟聪慧,又识大体,偏偏命途多舛。
如今咱们兄弟齐心,还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
一番话说完,我已是泪眼汪汪,满口都是亲哥。
22
投靠太子的确好处不少。
吃喝花用借着各种办事名义走东宫的账,攒钱快。
有史书读,有卷宗看,有不解的地方总能找到人请教。
往日那些对我爱答不理的小吏,如今知道我帮太子做事,迎来送往都恭敬许多。
太子排行老大,好名声,出了名的礼贤下士,实际上有些心窄。
对那些不如他的、依附他的、捧着他的、崇敬他的、让他有面子的,他向来宽宏以待。
对那些某处强于他的,他态度就有些不咸不淡了。
难怪明明身为嫡长子,又有储位,手下却没什么能人。
所以我做事,就喜欢自己先做大半。
等只剩下些简单的小问题,再装出一副愁得要死要活的样子,哭天抢地拿去向太子请教。
或者专门留点显眼疏漏,等着太子挑出来训斥。
太子又恨铁不成钢又摇头叹气,骂我何时能独当一面。
实际上却次次受用,眼看着越发器重我了。
上次我给楚家赔礼后,皇帝面上没说什么,后来另找由头发作了楚家一场,撸了他家几个官,收了楚氏姻亲的一半兵权。
又把楚皇后斥责一顿,骂她教子无方,活像七殿下不是皇帝的儿子。
楚家憋屈难言,但七皇子和楚榭顶多在宴会上排挤我些,朝堂上不阴不阳地刺我几句,却也不敢再明着找我麻烦。
23
也不知太子从何处寻来的木头属官,书读得不错,脑子却不好使。
整日禀报什么「太子殿下啊,近来东宫贪腐之风太过严重,不能不管」,「钱财不够,必须想办法开源」,「人才太少,没什么可用之才,这可如何是好」,「二皇子三皇子沆瀣一气,不得不防啊!」「七皇子跋扈,又有楚氏相助,来者不善!」
净是一些废话,难道太子心里没数吗?
难道他不知自个儿穷、不知他那几个弟弟在后面虎视眈眈吗?
他要是知道如何一劳永逸,还用等到今天?
下属把难题扔了出来,太子拿不出一个主意,便有损面子,在众人面前显得不那么英明神武。
太子的英明神武有所折损,当然看这下属也越发可憎。
和这些令人烦心的属下一比。
我这个只向太子汇报一些易于处理的小麻烦、还每每附上几样不同的处理建议,只等太子从中挑选决策的「弟弟」,便显得越发懂事可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