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巢鸠(9)
凡有人有求于我,再小再轻而易举的事,我也摆出为难模样,仿佛极为棘手,晾上许久再做。
而真正一眼就知紧急的要事,如刘长史老母突发重疾,我反而只字不提难办之处,迅速拿东宫牌子命人请太医。
再自掏腰包寻觅几味难找的药材补品,买足分量,整整齐齐一并送至府上,只求帮忙帮到底送佛送到西。
事后我并不邀功,更不提人情,只时不时慰问几句令堂身体可好些了,补品可吃完了。
如此一来,我在太子手下可谓如鱼得水,上至太子下至小吏,没有不喜欢我的。
白日里我随同僚一同办公理事,夜里又陪太子喝酒。
听他抱怨舅家兄弟没脑子、太子妃只知贴补娘家给他拖后腿,不如三皇子妃识大体云云。
如今几派皇子泾渭分明,二皇子三皇子的同盟来势汹汹,在朝堂上多次揪住太子一脉不放。
楚家最近缓过了劲,也开始四处发力,没少给太子添堵。
皇帝看楚家不顺眼,看太子也未必顺眼到哪去,于是态度暧昧,今日打压一下这个,明日又打压一下那个。
这天太子吃了二皇子一个大亏,损失了一个重要职位。
回到太子府后,他怒气冲冲召集所有食客幕僚,郑重发问。
二皇子三皇子铁板一块,何解?
24
众人吵吵嚷嚷,议论纷纷,却始终拿不出什么有用的提议。
我看得分明,有些人不是不知道,只是牵扯到皇家血脉,怕事后背锅。
若太子是个有君主之仪的,能护住手下,令众人仰慕,那自然有的是人心甘情愿背锅献命。
可惜,太子不是。
话茬递了一圈,众人口若悬河扯了一堆废话,又闹哄哄地散了。
等人散完,我才拉住余怒未消的太子,低声道:
「兄长明鉴,弟弟有个法子。」
太子皱眉:「哦?」
「既然他们铁板一块,咱们便要用那「二桃杀三士」的阳谋分而化之。
「此事也不难。二皇兄三皇兄皆心高气傲之辈,因此才不服长兄。这就是个可以利用之处。
「三皇兄曾在战场上被二皇兄所救,二皇兄喜好收藏人骨。
「只消收买些小兵,在营中争论二皇兄与三皇兄谁才是人杰。
「这个说,二皇子嗜杀暴戾,喜好人骨,着实怪异。三皇子武艺精湛,又宅心仁厚,真不知为何要和二皇子厮混在一起。
「那个说,三皇子当年被敌军射中屁股,若不是二皇子及时相救,早早就死了,哪能活到今日?他给二皇子当牛做马一辈子,也还不完这份恩德!
「您再暗中安排个人,声称要献宝剑给当世豪杰,放出风声只有二皇子才配这把宝剑,转头却大张旗鼓献给三皇子。
「如此一来,纵然他们清楚这是旁人用计又如何?
「心中芥蒂一生,看他们还如何亲如一体?」
太子听了,哈哈大笑,用力拍着我的肩膀:
「五弟,真有你的!」
25
传言一出,二皇子三皇子都嗤之以鼻,冷笑这不过雕虫小技。
甚至在外更加抱团,以示他们二人兄弟情深,绝对不会被离间。
但是传言日渐增多,连他们自己帐下也难免有手下议论。
二皇子和三皇子再亲,手下人却不是一条心,每个属官心里都打着各自的算盘。
对三皇子的手下来说,当亲王的部下,哪有当皇帝的心腹好?
等跟二皇子拆了伙,他们就能说服自家殿下也争上一争。
加上平时两边人混在一起,摩擦本来就多。
如今整天吵二皇子三皇子谁更好,一来二去的,火气就来了。
二三皇子上朝状态明显一日比一日烦躁。
一日醉酒,二人拌了几句嘴,无意间说出真心话,竟然都觉得自己容忍对方颇多,反倒是对方不懂得体谅自己。
于是大吵一架,从此关系冰冻。
太子命人安排铸剑师千里迢迢来京城,放话说要献宝剑给年少英豪。
这宝剑来历不凡,由七七四十九种天材地宝锻造而成,剑身如秋水,削铁如泥。
京城人人都说,二皇子战功累累,这年少英豪非二皇子莫属。
二皇子在外面谦虚两句,私底下却也得意洋洋,连剑的名字都想好了。
谁知,铸剑师到了京城,却带着宝剑直奔三皇子府。
二皇子颜面大失,据说私下里大动肝火,处置了好一批人。
三皇子的部将笑话二皇子丢人现眼,不慎被二皇子麾下部将听到。
双方积怨已久,如今争执不下,吵出了真火。
一场武斗过后,二皇子的部将竟当场身死,三皇子手下却只是轻伤。
三皇子护着自己的手下,死活不肯交人,二皇子大怒。
太子收买的人趁机在下面煽风点火,借着两家的名头到处求援,扩大事态。
最后连两方岳家也牵扯了进去,甚至闹得惊动了皇帝。
老二老三挨了训斥,都低头领罪。
从此反目成仇,将彼此视为最大的眼中钉肉中刺。
26
计策大获成功,太子喜不自胜。
在他看来,只要没了三皇子的帮助,二皇子自然不足为惧。
他又有储位在身,大义天然站在他这边。
如今对手败落,他心满意足,赠了我不少金银,直夸我计谋过人。
高兴过后,太子再看我,神情却又莫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