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皇帝又又又被人背刺了(14)+番外
喜宝下去接过信递给李幼。
“少宗正说‘愿和犬子担一切罪责,还请陛下莫降罪府上家眷’。”
李幼展开陈罪书,信上内容真情实意,字字恳切,就差以血替墨,剖心言明了。
他将陈罪书合上,再三思考过后,“宗正少勤教子无方,徇私枉法,本应严刑惩戒,但念其自动认罪的份上,降为内官长。其子纵马误害两名百姓,便交由廷尉按晟朝法律处理。另,让少勤府上安葬好死者,并赔偿黄金百两给死者家属。二位大人觉得如何?”
宗正之事不过试探天子是否真有权干涉朝政的事情。
既然试探完了,得出他们想要的结果。就没有谁会在意一个废棋的存在。
凌楠率先道:“陛下圣明。”
南何和百官接着附和。
一片附和声之中,垂旒遮着李幼的视线,看不清台下之人的神色。
****
下了朝,李幼换了身墨色常服,用过膳后,来到了政清殿。
孙珩行仍旧在里头,看起来心情不错的样子。
“陛下今日做的不错。”
李幼道:“是太傅教得好。”
“陛下悟性也高。”孙珩行双手拍掌,就有人将一沓包好的奏折送到李幼桌前。
“这是……”
“陛下亲政之后,日后批奏折是免不了的。这是部分奏折,陛下拿着练手,有什么不懂的,尽管问臣,臣定当为陛下解惑。”
李幼拆开包裹,从中取了数本奏折。翻看一阵后,确定了这些都是各州郡写的折子。
眉心渐渐蹙起,孙珩行接二连三的行为无一不表明出他要还政的讯号,除此之外再无别的解释。
可他实在不能理解,把握了数年朝政的权臣,为何突然要把权力还给他?是当腻了,还是另有谋算?
那日的话他没信,孙珩行或许知他没信,却仍然用忠臣的话语搪塞。
他心知,即使再问一遍,得到的答案还是一样。摩挲着些许粗糙的奏折封皮,他没有问出毫无意义的为什么三个字,点头道:“既如此,那朕便多谢孙丞相了。”
有了处理政事的权力,百官的态度悄然发生变化。从早朝只汇报一两件小事,再到各方要事、急报等,局面与从前形成天壤之别。
随着政事增多,李幼逐渐焦头烂额。
他虽在书中学过理政之要,但书中所学终究纸上谈兵,真处理起来还须老手在旁指点帮忙。身为一国丞相的孙珩行自然有义务进宫中辅佐天子。
李幼天资不足,常在一些要紧事上犯糊涂。
孙珩行时常看得头疼,有时候气急了会把奏折上的朱笔字划去,再扔到李幼面前,寒声为其解释提点。
等人明白后,再让他重新批字。但最让他头痛的是,在他每次讲解纵横之术与谋权政策时,李幼坐的像私塾里的学子,一副认真听讲却懵懵懂懂的样子,重新提笔写完之后总怯生生地问他“这样可以了吗?”,令他一口气堵在胸膛中不上不下的。
他虽恼其性子怯懦,也亦明白造成这般性子的缘由。
这诸多有缘由中,也有他的一份。
孙珩行无奈叹气,耐着多年磨练出来的心,慢慢教导他。
或许是孙珩行不再冷脸的原因,又或许是常常相见的原因。
李幼对他也没那么害怕了,偶尔还能插科打诨,逗笑彼此,处理政事也逐渐得心应手。
这日,孙珩行进了政清殿就道:“陛下,臣有事要奏。”
“何事?”李幼道。
“南郡突发洪灾,粮仓损失,百姓死伤无数。臣恳请陛下准许都水长燕飞前往南郡救灾。”
李幼没立即答应,思考着提议的可行性。
都水长燕飞能得孙珩行举荐,想必是个人才。
但燕飞好像是他们的人,若去了,回来必定升职。孙家的势力必定壮大。
他咬了下腮帮子,忽然想到孙家早就登顶,多个燕飞也只是锦上添花。
燕飞又不是处在核心中,可弃可用。
所以用了也无妨。
若换个人,他不清楚谁有这个能力去治水救灾。
李幼想通了这点,故作老成地点点头,“那便让他去吧。”
“是。”
处理完洪灾,李幼重新埋头批奏折。
“陛下。”
“嗯?”
“没什么。”
李幼抬起头,孙珩行已经低下头去收拾凌乱的书简,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
他总觉得孙珩行的嘴角带着笑,很浅,但他就是发现了。
第11章 两碗汤药(修)
水榭幽静,偶有虫鸣之声。檐下香炉点着驱虫的草药香,翻阅的声音不断响起。孙珩行披着一件外袍,把手中的最后一本折子合上,随手一扔。
甩出去的折子滑到了正端着茶水进来的沈默脚边。
沈默腾出一只手,弯腰捡起脚边的折子。耳边传来孙珩行的说话声,“不过才两月余,有的人便沉不住气了。”
他不解地掀起眼皮,见孙珩行指着一堆的奏折道:“那里一摞折子全是同一份请命,这帮老东西是真的很想他回来啊。”
孙珩行的话不是对他所说,而是一番自言自语。沈默明白,只是听着并不搭话。
他将折子放到木案上,转身将茶水递给孙珩行。
孙珩行接过茶杯,啜了口。茶水泡得浓,喝起来口感发苦,却有提神之效。
孙珩行边喝着茶边问:“事情办得如何?”
沈默摇头:“不管是方子还是药物,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全都查不出来。”
“一丝线索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