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傀儡皇帝又又又被人背刺了(15)+番外

作者: 凿一块琉璃当珍珠 阅读记录

“没有。”

孙珩行将茶放到一边,面上似有凝重之意。他思虑片刻,下定决心道:“明日让杨恩宝照常送药给陛下。”

****

洛京虽处于季夏,但仍是热得慌。

政清殿内装了一块大冰,破开暑气,带来一丝清凉。

书案之上,奏折堆成小山般高,掩住了天子趴桌睡着的身影。

孙珩行交给他的奏折太多,每日送上一包。处理的速度不如送的速度,连续下来,奏折都快要埋了他。

即便有孙珩行入宫辅佐,但他也并非日日入宫,而是每三日进宫一次。

眼看着奏折越堆越多,李幼总是挑灯夜看。

他初次有了权力,自然不想给朝廷落下一个“懒怠”的形象。

于是就趁着人不在的时候,自个儿批。

这会儿他连续熬了两日,实在熬不住了才趴在案上小憩。

睡得正昏沉之际,忽然被人叫醒了。

李幼迷糊地抬起头,睁开沉重的眼皮,见到杨恩宝时当即醒了大半,忙紧起身问:“恩宝,你怎么来了?”

说着,他忽然瞟到杨恩宝手上一个眼熟的食盒,迎接的手当即停在半空,满脸错愕。

他问:“这是什么?”

杨恩宝引着李幼来到座下,打开食盒,从中拿出味道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汤药,“大人说,前些日子过忙,忘记为陛下送上汤药。如今得了空,这才命奴婢送来给陛下。陛下,良药苦口,趁热着喝吧。”

药是热的,心却是凉的。

李幼握着玉碗,拇指摩挲着碗沿,良久才道:“他真的这样说么?”

“大人确实这般交代奴婢。”

得到确切答案,李幼轻笑一下,仰头将两碗药喝个精光。

汤药入喉,苦得让人彻底清醒。似乎有什么东西在一点点崩裂。

“恩宝,回去告诉孙丞相,多谢他的药了。”

杨恩宝收拾完碗匙,见李幼神色晦暗不明,不知在想些什么。

她原想留下与他多说些话,但孙珩行下了命令,要她见李幼喝完药后立即回府。

从进殿到喝药,孙珩行只给了她半刻钟。现时间已经过去,再待下去自己没法交代。

杨恩宝行礼退出政清殿,在迈出殿门刹那,她迟疑了会,驻足停留,回首望着殿内的李幼片刻才离开皇宫。

杨恩宝走后,李幼没什么心思再去批奏折。

他撂下朱笔,喊来喜宝,起身走出了政清殿。

“陛下去哪?”

“随便走走。”

李幼带着喜宝一人到处乱逛,最终逛到了太医署。

正是午休时刻,太医署绝大部分人都耐不住热,跑到别处去偷凉。

只有一两个当值的年轻医官,因暑热坐在桌子前睡得昏沉。

草药的气息飘浮在空中,无时不刻提醒着那碗汤药的存在,也提醒着他什么都没有改变。

迈进门槛的脚顿住,李幼抬手制止喜宝叫醒那两个打瞌睡的医官的行为,无声离开太医署。刚出太医署的门没多久,有人忽然叫住了他。

原来是康心殿的神医宋涛。

“草民拜见陛下。”

李幼面向宋涛,示意免礼平身。等宋涛站起来,才开口道:“上次见面,朕未能问完话,不知今日神医可有空闲谈一下?”

“君命岂敢不从。”宋涛话锋一转,又道:“但草民尚有懿命在身,陛下可否稍等草民一会儿?”

“既然如此,你便去吧。朕忽然想起许久未见母后,等你取完后,一道回去。朕正好去康心殿看看母后。”

宋涛应下,不敢教皇帝多等。匆匆取回所需的东西,与李幼一起往康心殿走。

“母后的伤如何了?”

“快恢复好了。草民再待一段时日,等太后恢复如初,便自行离去。”

“神医妙手回春,不曾想过留在宫中当个医官么?”李幼放缓脚步,想与宋涛并肩而行:“朕听闻太后很是倚重你,若留下,想必不会浪费你一身医术。”

宋涛也跟着放缓脚步,步子始终慢李幼一步,道:“陛下与太后爱才之心,草民感激不尽。但草民生性懒怠,不爱与旁人打交道,更不热衷钱财权势。草民喜欢四处游历,去救助天下需医之人,陛下的这份心意怕是要辜负了。”

李幼笑道:“无妨,你若不愿,朕自然不强求。对了,还未曾问过神医是何处人士?”

“草民来自泗水郡。”宋涛顿了顿,“神医之称,草民愧不敢当。陛下直唤草民的名字便可。”

“泗水郡?”李幼倏然回头看向宋涛,在对方疑惑的目光下,收敛了神色,道:“朕只是想起一个故人也在泗水郡罢。咳咳,朕对泗水郡好奇已久,你与朕说说泗水郡的风土人情如何?”

“草民已许久未回故乡,如今变得如何,草民也只是听旁人说起。所以只能给陛下讲个大概。”

宋涛从泗水郡的风俗、饮食、衣着等粗略讲了一番。李幼听得仔细,偶尔提出疑问让其解答疑惑。

讲完了民俗,宋涛似想起了什么,顺口道:“草民听闻如今的泗水郡更胜从前,据说啊,多亏了一年前从洛京调来的新太守。若不是他,泗水郡或许真要乱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前文要修一修,然后囤稿一段时间,至于能屯多少,我只是个闲时写一点的写文爱好者,所以也不知道。但小说是不会坑的,毕竟我也想看。

**************

剧情变动不大,只是增添了一些细节。

建议重看修过的1—6章,其他基本没有变化。

第12章 陶嵩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