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216)+番外

作者: 不吃燕麦 阅读记录

整个冀北只是开始,小玩具市场开不通的,就要靠大玩具。

到时候整个华北,甚至整个中原地带,景兰都会成为最大的经销商。

曹经理被杭景书画的饼搞得直晕乎。

这一套 ,他咋闻到了某种熟悉的味道呢。

这不是老板经常干的事情吗。

不仅政府单位会省事,其实私企也一样。

你只要给个授权,就有人顶着你的名号去开疆扩土,不需要你做什么,只需要签个授权合同,就能每年分钱。

这种事何乐而不为?

曹经理很想捂心脏,这就是——心动的感觉吗。

杭成刚在后面面容严肃,看起来就像在认真记录会议的精英人土。

主要他手里还提溜着公文包,整个人看起来很像现在深城流行的一个职业。

金牌律师。

但其实人家是工科男啦!

顾正国更是让人捉摸不透,全程笑呵呵地聊天,一次也没让话落在地上聊不起来过。

可以说,从83年曹经理到鹏达开始。

他就没聊过这么舒服的合作。

老板是港城人土,投资是大笔大笔的,自从工厂开始运行,来寻求合作的人络绎不绝。

但真正符合条件的,还真没有几家。

景兰,看起来注册时间不长,听起来却很像那么回事。

现在敢开公司的都不是简单人物。

想到这,曹经理的态度就更端正了起来。

这几个人都这个文质彬彬,除了那个大力女,还这么年轻,几番交谈下来,生意上的事滴水不漏。

生活上的事一点没问出来。

但景兰的劣势也很明显。

深城离冀北,太远了。

横跨最少五个省,管理起来实在不方便。

鹏达倒不是不眼热内地市场,可现在国外国内的订单都做不过来,根本就是分身乏术。

这点,杭景书当然也能想到。

她笑呵呵地拿出几张照片:“这是我们景兰在冀北的资质,两间店铺,还有批发商场的一层大摊位。

这是我们和稠州那边签订经销合同。”

店铺和摊位,证明自家是真的有实业。

经销合同,是说明景兰具有承载整个冀北批发的能力,并且掌握了一定的商源。

只有充分了解那边的情况,才能最大程度的适应本土条件。

不管是港商还是外商,到内地都会有‘水土不服’时期,主要是内地没有南方这么多口岸。

虽然鲁东和冀北还有大连都有口岸,但整体不如粤城这边发展的快。

杭景书今天来,目的不是为了引进生产线。

而是先让鹏达的经理对她留下深刻印象。

很明显,她成功了!

而且曹经理很欣赏她。

开一个厂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经过多轮的商讨和谈判,利益之间牵扯与割舍。

当然,最后还得靠签合同来看实力!

到了签合同这步自然就要严谨多了。

杭成刚和顾正国都有些傻眼。

他们本以为今天来就是试探来交谈一下,怎么就一下快进到签合同这步了?

杭景书意外挑眉:“曹经理,你是说,咱们现在就签合同?”

现在两个字杭景书咬的特别重,似乎明白曹经理的意思。

“呵呵”,曹经理心头一跳,“既然咱们都有合作意向,可以先签个合同嘛。”

“那是自然。”

进展诡异的顺利,一切好像在朝着成功合作飞奔。

杭成刚激动地手都有些颤抖,他本来做好了被扫地出门的准备,却没想到曹经理这么好说话。

曹经理春光满面,接过手底下递过来的合同,随意的朝杭景书那边递过去。

“那行,直接签约吧。”

只要这份合同签了,他今年的任务量就完成了。

才不到半年,年终奖金就在跟自已挥手。

曹经理志得意满,对大局胸有成竹。

杭景书拿起钢笔,在曹经理期待的眼神下……

开始慢慢的翻阅合同。

这……!

曹经理瞬间有些坐不住。

“杭小姐,您这是……”

不应该立刻就签合同吗?

怎么还翻看起来了。

杭景书不疾不徐,那架势,似乎要把合同上的每一个字都看清楚。

方才还胜券在握的曹经理,这会冷汗都要流下来了。

人到了一定程度,是装不下去的。

杭景书光看曹经理的表情就知道,这份合同有问题。

这份合同果然不是那么简单。

杭景书虽然不是学法律的,但之前帮着王四兰跟稠州那边签合同的时候,她也是跟着学习过的。

现在律所虽然还没有那么发达,但好歹凤城还真能找到。

这份合同,就是明显的‘黑工’合同。

如果签了,景兰公司将会彻底沦为鹏达的附属品,不仅生产什么玩具没有自主权,甚至还要分出85%的利润给鹏达。

这样一来,就不是景兰公司和鹏达合作了。

而是鹏达不费吹灰之力的借景兰公司打开内地市场,顺带找到一个任劳任怨的劳模。

只需要动动嘴,每年就会有了流水一般的利润打回来。

这算盘打得是真好。

当然,杭景书也没打什么好算盘,但她最起码不打算坑鹏达。

这合同签了,鹏达纯赚不赔,景兰绝对会赔的裤衩都不剩。

杭景书看的越仔细,曹经理就越坐不住。

杭景书悠哉游哉,杭成刚面无表情,那个穿白衬衫笑嘻嘻的小子又滑不留手。

曹经理拿手绢擦擦汗,心里第一次开始泛突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