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重回八零,小保姆发家日常(226)+番外

作者: 不吃燕麦 阅读记录

新安排?

这个词挺新鲜。

杭家的地倒是难得平坦,但小山村能干啥,还能种出花来不成。

结果,小杭把自已画的图一拿出来,林宝柱就傻眼了。

“小杭妹妹,你要在村里搞大棚?”

杭景书仍旧笑眯眯:“没错,冬天咱们种点黄瓜吃。”

这咋可能嘛!

林宝柱把头摇的像拨浪鼓:“不成不成,小杭妹妹,我可不能坑你,冬天大棚种菜花钱太多了,还不一定能赚回本。”

杭景书出钱,他只管出力,要是遇上个只管赚钱的,直接去做不就行了。

反正老板出钱,底下的人只管干活,结果怎么样谁管你啊。

反正工钱赚到手就行了呗。

作为农村人,咋可能不知道土温大棚呢,富裕的村里也不是没搞过。

大冬天的能吃上绿叶菜的确让人很羡慕,但价格也贵啊!

山下的村子不是没搞过,轰轰烈烈的弄了十好几亩的土温大棚。

冬天哐哐烧煤,最后看似菜价卖的挺高,结果一算成本傻眼了。

一个冬天烧了好几吨的煤,到头来不过是混了个辛苦钱!

第二年就没人搞了!

还不如打工赚得多呢,还省事!

大冬天冷呵呵的在地里看着浇水,实在是又冷又难受!

林宝柱根本不想让小杭妹妹掺和这破事。

面对一心为自已着想的宝柱哥,杭景书笑吟吟地不着急,转而开始给他画大饼:

“宝柱哥,我知道你的意思,可我就是学这个的,你还信不过我吗?”

杭景书从包里拿出两张照片指给他看:“你看,这是我上学期去东北学习的照片,我们身后的就是新型大棚,不特别冷基本就不用烧煤。”

冬暖式蔬菜大棚的样子很显眼,厚厚的塑料膜,弯曲呈拱形的大棚,都让林宝柱接触到了不一样的新事物。

杭景书乘胜追击:“宝柱哥,现在改革开放了,到处都在进步,机械厂多了好多民营的。

咱们村经费不够,没办什么厂子,可其他村不一样啊。

兰花村的养猪场,安井村的化肥厂,村里都开始脱贫致富了,你看着不着急?”

这话说说到林宝柱心坎里去了。

都是土生土长的人,谁不希望自已的村里越来越好?

要是村里真的有产业了,大家不用背井离乡就能赚钱多好啊。

杭景书画饼的技能越来越炉火纯青,直接把林宝柱听得晕晕乎乎。

但他也明白,这就是——心动的感觉。

不是对人的心动,而是对未来的心动。

林宝柱有些沉默,他觉得自已大概是脑子真的被热坏了,怎么就觉得小杭妹妹说的这么有道理呢。

杭老爹把林宝柱喊来,也不是真的要支持闺女,而是想让林宝柱也跟着劝劝。

结果,林宝柱在听完杭景书的计划之后,脑子就跟着晕了。

杭老爹喜滋滋绕到柜台的时候,就看见宝柱那小子头如捣蒜,十分认真的在听自家小闺女说话。

坏了!

同志意志不够坚定!

这咋办。

杭仁山拿着汽水的笑容僵在脸上,孩子学习太好也不全是好处!

光这套忽悠人的本事,就够人头疼了!

杭仁山耐着性子,愣是在旁边也跟着听了一会。

糟糕,他也觉得闺女说的有道理咋办?

鲁秀英一边接电话一边觉得奇怪,柜台边上小杭在那说啥呢?

只看到林宝柱的表情从皱眉不赞同,然后到若有所思,最后恍然大悟虚心求教,把鲁秀英也看的一愣一愣的。

后来杭叔来了也是,一开始眉头皱的能夹死人,后来咋也双眼放光了。

搞不懂,还是认真接电话吧。x

杭仁山越听越入迷,后来索性扒拉开林宝柱,自已去问问题了:“妮,你说的这个大棚,真有这么厉害?”

杭景书笑呵呵地把在东北的照片推过去:“爸,这我可不撒谎,你看,这是我在吉农大照的照片,旁边那个,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老教授。”

东北啊,大家都知道那嘎达冷的不行。

在那竟然能搞大棚?

本来杭仁山只信了三分,如今看到照片,倒还真信了九分。

闺女上大学可能经验浅,但老教授不一样啊。

人家从年轻时候就研究这个,现在这么大岁数了,经验肯定是杠杠的。

杭仁山种了半辈子地,现在也被忽悠的蠢蠢欲动。

第191章 蔬菜大棚,搞起!

主要是,他种地也在行啊。

都是农村出身的,还鼓捣不明白那点地?

土地也算是很良心的了,只要你好好经营,按时打药除草,庄稼也会长得好。

比那些黑心老板强多了。

最起码付出就有回报。

杭景书是真的想把这件事做起来,小商品和玩具厂是她给王四兰规划的事业。

她想做的,一直都是搞蔬菜大棚。

现在机会正好,当然要试一试。

先搞几亩地的试试水,如果成功了,就能拿着这个经验去申请扶持。

在粤城的时候,不是没有‘好’生意,一批批黑转灰三不管的走私货,转手就能卖出成倍的利润。

让人看着都眼热 。

但搞到内地来风险也是成倍的,如果被扣了,那就是血本无归。

还是得跟着国家政策走啊。

绝对安全又高效。

别看有流程,在强大的现实面前,政/府走流程那也是能提速滴。

等咱们王总忙完回来的时候,三人已经全部统一战线了。

杭景书眼巴巴的看着王总:给点经费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