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68)+番外
“掌柜还夸我家是耕读之家。”
“那本书是按先前的价领的,掌柜没涨价但是有送我一块墨、一支笔,说是奖励。”
“掌柜主动说,再接任务时这一手字可提到两文,若是出了名,可提三文。”
“我就说,我家兄弟只想抄写辞山先生的书。”
“掌柜一听很高兴,当时就拿了几本辞山先生的旧作出来。”
“说我回趟家不容易,直接带三本回来,若是九月能抄完给书局送去,驴车钱由书局给。”
“掌柜大方,我也不能贪这小利,便说我家买了驴车,等抄完让爹去县城时带去。”
“掌柜还答应我,辞山先生有新作出来,也会交与你。”
顾北亭将抄书一事详细说了一遍。
顾佳琪听得很开心,三本书,一个月时间,如今也没太多事儿,还是可以抄完的。
而且听掌柜的意思,目前辞山先生只有几本旧作可以给她抄写,新书还没有出来。
出书这么少,抄写速度还比不上印刷……
“大哥,抄书慢,这类书就不如话本子销量多,书局能赚钱吗?辞山先生又能赚到多少?”
顾北亭一听便笑了。
“在印书手艺出现之前,可不都靠着抄写传世?笔笔相传甚至成为孤本?”
“你知道孤本多值钱么?尤其是名家的孤本,一书值千金甚至价值连城的。”
“只不过如今读书人没那么藏私,还是希望有更多人看到好书好文章的。”
“因此就有了书佣,咱们读书人抄书不过是赚些买纸笔的银钱,当不得主业的。”
“因此,书局给价其实都不高,但书的卖价也是有规矩的。”
“比如我抄写的四书五经,是读书人启蒙之后的进阶之书,也是科举之书。”
“这个几乎每个读书人都会读到,就不会成为孤本,也不会卖得太贵。”
“卖得最贵的书,都是大儒的,读书笔记、游历见闻、论辩心得、文会之作、文章和歌词。”
“这些书都是天下读书人争相购买却不会传世太多的。”
“因为有收藏价值,为了更好的细细品读,多是用誊抄书,这就决定了数量和销量进度了。”
“比如你抄完一本,书局往书架上一放,十两银子。”
“读书人遇到了随缘买下,夸你字好,名声传出去,就会有更多读书人来问,且只等你抄写的书。”
“到时书局提价到十二两甚至二十两,也照样有人如获至宝。”
“甚至有钱人会去找买到书的人,提出两百两,买下人家花了二十两买下的那本书。”
“这就是收藏价值体现了。”
“这,也是印出来的书比不上的,当然印出来的名家文集、诗词歌赋也是有的。”
“印量多销量也多,价钱当然就稳定了,至少不会出现百两去买人十两价值的书。”
“你知道话本子印出来卖,一册页数差不多有标准,定价也都是一钱银子。”
“也有人抢不到,会从别人手中以一两甚至二两银子去买,但要说花更多钱,就没必要了。”
第60章 柳君逸那边来信儿没有?
“誊写书总是最贵的,单册最低价也在一两之上,多的是几两甚至十几两的。”
“名家之作是最贵的,起价最低也有十两,有的书还未出,就有人出钱定购。”
“书局也会以高价求名家出新作,这个价钱基本在百两以上了。”
“若是名家自己的手稿,五百两到一千两甚至万两都有可能,还是收藏价值。”
“而以字迹闻名的书佣赚头也是最高的,只不过相比书本身的利益价值,又微不足道了。”
“一般不以抄书为职业的读书人,像我这样的,也不会在字迹上博名声。”
“像我这样能到一文半甚至两文的读书人,也大有人在,都是书法有功底、板书有经验的。”
顾北亭将书局抄书、印书、卖书以及读书人买书的情况,仔仔细细地说了一遍。
以前顾佳琪提出要抄书时,顾北亭也只大概说了抄书价格的不同。
现在顾佳琪是要开话本铺子,想要涉足印书生意,这就逃不开书局买卖了。
顾北亭原本也没这么熟。
这次去书局交任务时,趁着掌柜高兴,便多打听了几句行价。
当然关于书的卖价,这个是他身为读书人早就知道的行情,剩下的就找同窗们去打听。
但掌柜的能主动在未提价时还送了他一块墨条、一支笔。
说明这一手簪花小楷的价值,能让辞山先生这本书卖到超出预计的价钱。
这字体提升了这本书的收藏价值。
但他并未趁机起价,因为他知道妹妹想借着抄书之便读书,而抄书也非必做的事情。
兄妹说着书局的事情,提着一篮子菜回去。
看到已经建好的新屋,顾北亭走进去看了看,又上了二层。
顾佳琪将菜篮子送去厨房里,就跑着也去了二层。
“琪琪,这屋子不错,你自己不住吗?这有四间屋,你住一间是够的。”
“不过不能让你一个人住这里,到时让你二哥、三哥也搬过来,这二层好像更通风采光。”
“到时把东厢空出来的屋子再充作库房也是一样吧。”
顾北亭刚才在一层只大略看了看,就是两间比东屋要大些的屋子,但到这二层,好处就立刻显现出来了。
屋中光线更好,还有前后窗子通风。
虽然现在还没有装门窗,但那大窗洞子是可以想像得到的。
他在县学住了这么久,县学是有二层甚至三层阁楼的,上琴课就在三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