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69)+番外

作者: 燕乐行 阅读记录

沐风而琴,琴声也会变得更加悠扬呢。

不过这二层屋子,在村子里应是独一份了。

再打上新家具,琪琪也能住得更舒适些。

顾佳琪没想到大哥竟然会有这样的想法,不由笑了笑。

“大哥,这屋子夏天住会很凉快,但到了冬天会很冷吧。”

她伸手指了指两边的大窗洞子,笑道:“便有门窗关着,北风吹时必也是呼呼地响。”

“这里又不好砌火炕,地龙也暖不到这里来,烧火盆子也麻烦。”

她一番解说,顾北亭顿时哑了口,是他想得太简单了。

没考虑到冬天里,毕竟他上县学也才几个月,还没过冬呢。

“咳,是大哥思虑不周。”

“大哥,这屋子建大窗洞子,是为了将来晒红薯粉时更好的被太阳晒到,被风吹到。”

“下边两屋有修地龙,冬天里干活儿也不冷,屋里不潮,对晾干货有好处的。”

所以,这屋子就是修来晾晒吸潮用的。

二层之上没在外头再建楼梯了。

但在屋内却是准备了结实的大粗木檩子,横梁上可以挂钩、可以悬绳绑东西。

搭张长梯就能往上头的隔板架上放货物。

每屋都有两面墙用木板铺出了宽隔板,可以堆放麻袋。

到时还可以在这里晾晒腊鱼腊肉呢,有没有精力做这个自是另说。

“做红薯粉的装备已经做好了六套,家里只需要放两套,剩下四套得送到府城去。”

站在这屋子里,顾佳琪便说起红薯粉的正事儿。

“爹又定了十二套,到时十六套在府城要找地方开工,希望那时庄子能买下来。”

“对了,柳君逸那边来信儿没有?”说起府城那边的进度,顾佳琪看向顾北亭。

顾北亭连忙从怀里掏出两封信,信封里厚厚的想来写了不少事情。

“我刚回县学,第一封信就已经到一天了,君逸说他没直接回府城,而是去了定远县。”

定远县就在安远县去府城的中间,离府城近,来安远县也容易。

且地势在南边。

柳君逸早在三年前就在安远县开了第一家酒楼,经过三年经营,早已有些人手。

柳君逸当年中童生后发现柳大夫人并不高兴。

后来通过许多事,发觉自己不管怎么努力都不得母亲喜欢。

有个偏心的母亲也没什么,毕竟他是嫡长子,将来要继承家业的,岂能争这点宠?

他对家中两房嫡庶弟妹们一向很好。

可是他偶然偷听到母亲许诺弟弟,将来家业要留给弟弟。

并叮嘱弟弟要努力读书,年纪到了就跟父亲学做生意,若是表现不好可是撑不起家业的。

他当时就听愣了,为何母亲会让弟弟撑起家业?

再后来他除了努力读书就是跟父亲学做生意。

也是腾出时间去做生意,他晚了三年考秀才,为的是赶上明年的乡试。

他在府城开的酒楼和小铺,还有一座小田庄,都是父亲知道的。

但他暗中选在不远处的定远县成长起来,父亲并不知道。

这次从顾家离开,他先去了定远县,找到当年过来帮他开铺的余庆夫妇。

也就是他小院中老夫妇的儿子儿媳,已经这边经营三年了,对城中情况很熟。

通过余庆结识了城中有可靠的中人周祥,挑选了几个合用的管事和伙计。

“福琪轩”糕点铺先从定远县开了起来。

酒楼除了自家原本就开着的,又开了一家新的,叫顺心酒楼,在新酒楼留了两个食方。

定远县这边新铺后继安置问题,交给余年去做。

余年原本经营酒楼,现在请了新的掌柜,而他转为了大管事张罗糕点铺和新酒楼。

柳君逸安排好这两间铺子后,就往安远县学寄了信,这才回了府城。

第61章 印书的交易规矩

余年安置好定远县生意后,会带着多招的人手回府城。

之后有余年出面,柳君逸被发现的机率就小得多。

而余年也是他能信任的人,亲信。

顾北亭回县学时就说过了,如果问题不大、事情不多,他自己就看信解决。

柳君逸第一封信只说了他那边的进度,并没有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封信则是月底前两天来的,柳君逸说府城的“福琪轩”和“顺心酒楼”九月初会开起来。

有顾佳琪给的方子,开张生意定会不错。

柳君逸说,只要今年内能稳住经营,哪怕赚得不多也是赚到了。

因为新铺需要暖铺,需要积累客源和客人消费的习惯。

福琪轩的糕点除了常规的,还有沙琪码和薯片,光是这两样就很招客了。

柳君逸还说,等重阳假时,他再去一趟定远县,看那边的糕点铺和酒楼生意如何。

再来枫林村看他们。

只要这两家糕点铺和酒楼能顺利经营下来,年内开干货铺就有本钱了。

干货铺子,已在城西买了一间两铺头带两进院子还有两座角院和一座侧院的铺宅。

铺子还没开起来,皮蛋已经在囤货了,也派了伙计四处去寻山货。

九月底或十月初能开起来。

干货铺子买在城西而非城东,是铺价行情差别大。

他们本钱紧张,又不敢找人借钱怕引人起疑,买城西的铺子就是最佳选择。

他们开铺主要做特别干货,只要特别干货口碑名气出去,不必在意铺子开在哪里。

他手中还剩下的积蓄,收几万斤红薯不是事儿,但要囤酒就会差着些。

好在酿酒没这么快出货,到时候资金定能周转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