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假千金太娇气?种田经商卷起来!(82)+番外

作者: 燕乐行 阅读记录

这桂花是别家村子里野生的,十文钱就买了几大布袋回来了。

这对他可能是举手之劳,但确实帮了顾家大忙。

这几袋桂花留着囤桂花酒用也能囤出一批货来了。

眼下,柳君逸那边能投入的成本不多,行事会拮据很多。

因此,顾家这边还要防止柳君逸暂时拿不出进货钱来了。

毕竟两座庄子买下来也要投入种植,还有作坊寻找、增加人手,全都要钱。

但只要撑过眼前这关,之后至少入冬都有事情做,就有钱进帐了。

顾家手里还有上回卖食方的三百两没有动。

顾佳琪说过,这是保障大哥科举的本钱,也是顾家的底气,是无论如何不能动用在别处的。

救急也不行,不能养成随便挪用专属钱款的习惯。

月底,余年带了一批人赶了几辆马车来拖酒。

村里一听是府城来收货的,顿时轰动了。

第72章 柳君逸带给她的信

立刻又是跑去喊村长的、喊耆老的,却没人将人直接带去作坊。

因为顾家早就说过只供货给府城的人脉,人家要货多且长久买卖,价钱又高。

可不能三心二意最后鸡飞蛋打。

又是新的酿酒工序,如今已被枫林村视为自家手艺,又有不少人进了作坊,也将作坊活计当成长久岗位。

自然就形成了共识,所有利益相关者都会自发维护作坊。

若是发现有人打探作坊情况、想偷学手艺、破坏作坊营生,都会被揪到村长那儿去开大会。

情节严重者赶出村子、宗祠除名。

作坊开建之前,在村长和耆老们的有意引导下,村里人就已经有了这样的意识。

作坊开工一个月,还有柳君逸的到来和签文书、给订金,就更得村里人维护了。

就是顾岳民那开杂货铺的女婿想来进一些酒去卖,村里都没同意。

当然,那方常旭也不可能给出一百文的价,最多只给五十文,还要视酒的品质而定。

这番话可是激怒了村里不少人,如今村里很多人都说,重点防顾家大房的人。

如今总算盼开了府城拖货的人,可不就是轰动全村了?

只不过防范心还是有的,不准人直接去作坊。

等村长他们领着余年来到顾家,带来了柳君逸给顾佳琪的信,确定是柳君逸的人之后,才能去作坊拖货。

顾岳祥亲自领着余年他们去作坊,检查酒的品质、清点酒坛子和封泥情况,装车。

最后不但现付了酒钱,就连酒坛子钱都付了。

只叮嘱酒坛子要仔细进货质量,不能出问题,若是酒运回去漏了气岂不银子扔水里了?

作坊出了一千斤酒,就是一百两白花花的银子,可把村长他们高兴坏了。

这还是作坊刚开始,手艺不算太精。

大家小心翼翼地没敢加大产量,前面还有两锅酒不太好在村里自己便宜卖了。

摸着二十个五两的银锭子,众人皆想着,下个月肯定能出到两千斤酒。

村长早就承诺过,作坊若赚到钱,过年每家都能分上一大块猪肉。

若赚得多,就杀几只猪熏成腊肉,每家分上两块。

这才是全村利益让人这般维护的主要原因。

还有明年村塾里上学的娃们,也能得到一些纸笔。

这是实打实的福利。

作坊那边在用稻草垫子仔细围住酒坛子,上上下下隔着防震,忙得不亦乐乎。

顾家这边,顾佳琪看完柳君逸带给她的信。

知道那四册短篇故事他说三十两一册收的,书局给了他四十五两一册,到手一百八十两。

再有那两册话本子赚了四十两,一共二百二十两。

他自己重阳节时从家中支了五百两的零用,还剩下三百两,从所有铺子凑足了五百两。

卖掉两张食方赚到二百两,再找朋友借了一百两。

一共凑足了一千三百二十两。

定远县城北那两座田庄,一座五百两的还价到四百八十两、一座八百两的还价七百六十两。

衙门过户花用了十两、中人费十两。

最后剩下六十两,除了雇佣村里人秋耕秋播,就留着继续收黄豆了。

那庄子买下来,庄子上原来的人手都跟着原东家走了。

只能重新安置管事,雇村里人来做事,没有正经佃户。

按顾佳琪之前的计划,今年忙不过来种别的,全部种麦子。

等明年增加红薯和黄豆、玉米种植。

自家多种,就减少收购成本了。

又过了近半个月,等余年来拖酒。

自然是各处所有铺子又攒了半个月的进帐,抽了两百两出来进货。

其他收红薯、黄豆、桂花的进度也不能慢,铺中营利都贴补在那儿去了。

同时庄子忙完秋种之后就要建作坊、往村里招人手、红薯作坊要先建起来。

这就是柳君逸后面半个月在忙的事情。

好在余年得力,又增加了几个管事人手培训伙计。

后面也不用他亲力亲为,总算能腾出些时间读书了。

但是顾佳琪记得柳君逸还有一百两银子的欠债。

正好二哥、三哥和林云山如今写万字篇已经熟练了,这半个月又攒下了两册。

而她抄书的进度也快完成了,等交稿后会停一个月,重点整理话本子细纲。

自己动手将《红楼梦》默写出来。

去掉那些冗长的铺垫,增加宅斗的惊心动魄和曲折复杂鲜活色彩。

她将整理好的两册《游侠录》拿两层油纸仔细包好,又写了封内容简单的信,一起交给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