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活寡五十年,重生七零不做冤种(159)
“我觉得,办公环境还是其次的,咱们坚持坚持问题不大,都是从困难时期过来的,是吧。第一重要的,还是先修路。
要想富,先修路吧。
我之前在东北的时候,政府也是没钱修路,当时是招商引资,以招投标的方式,拍卖了十五年路权,把公路修起来的。
如今陆续有投资商过来投建制碱的厂子,还有承包盐碱地建蔬菜基地,养殖基地的。没有好的基础设施,也留不住投资商,对吧?
当然了,政府办公楼是咱们县的脸面,让人家来一看咱还在平房里办公,是不像样儿。
那咱就先去新立乡过渡几年?
边儿上不是还有五栋别墅嘛,改成县宾馆,接待客商嘛。
不是还有一个招待所吗?听说达到三星级宾馆的标准了?
也先征用,改造一下,给咱们这边不方便通勤的同志做宿舍。
另外,财神爷,给安排两辆大巴车的资金,做通勤的班车,想通勤的有班车,完全可能通勤嘛。”
安排得明明白白的,大家也都满意。
谁敢反对呀。
这位来了小半年,除了找地种菜一件事儿,一直不声不响的。
可突然间,这上上下下就大洗牌了。早前在坐的,有一个算一个,谁不笑话潘凤良个万年板凳去烧他的冷灶。
现在再看看,人家都红得发紫了。
那位高四方,都回来三十多年了,悄悄停停的猫着,藏着好好的。怎么沈书记一来,就被发现了?然后顺藤摸瓜就把看着不相干的人,却是之前把他架空,不听指挥的,都给拿下去了呢?
一个在家种的老农民,生产队长的爹,怎么就最后牵挂到一个副省的?
看不明白,但不妨碍大家伙知道,沈书记厉害。
真惹不起。
咋说咋听着吧。
王县长第一个举手同意,“我赞成,就按书记说的办吧。”
然后一个两个的,都同意了。
……
“最靠近政府的那两栋别墅,办公室的人说改造不了,之前是高乡长和刘书记两家住着的,完全是居家的装修。不适合改成招待所。
强行分给我跟王县长做安置房了。等县里的家属楼盖好,重新分了房子以后,再返还给县里。
你再去探亲,不怕没地方住了。
等路修好,带全家过去小住,也是可以的。”
沈默回家跟洛清微显摆,答应她让她住别墅,这不是就实现了。
洛清微给男人竖大拇指,“厉害,跟着我家沈长官,这是当娘子啦。”
沈默笑着接下了媳妇的赞美,“很荣幸没有当杀猪匠,让娘子跟着翻肠子。”
……
“杀猪匠咋啦,我家老张是这市场上最勤快的,买卖做得最好的,我家日子最宽松,翻肠子我也不嫌的,比挨饿强吧。”
洛洛这不是带着同学回家玩儿嘛。
同学回家跟家里一说,沈默的条件,在这边吃啥了,玩儿啥了。
再过来,人家家长就让带点儿水果,零食什么的过来。家里条件紧巴的,就不怎么让孩子来了。
最后就剩下市场上猪肉摊老板的儿子张超,秦露大伯家的儿子秦铮还有同桌田心和班长刘喆。
这几个家庭条件都不错。
张超的妈,来送了半片子猪肉,跟洛清微聊天,说班上有些家长,明明单位上都开不出来工资了,还死挺着上那个破班,觉得抱着铁饭碗呢。瞧不起他们个体户,一看到她就捂鼻子,说身上有猪屎味儿。
谁瞧不起谁呀,“活不下去最让人瞧不起。”
第135章 从不骗老百姓的钱
“现在时代不一样了,不能还抱着老观念。不是提倡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嘛。嫂子你们这样儿,可是响应号召,是积极分子。”
洛清微夸张超妈妈,把张嫂子给说的,笑得合不拢嘴。
拿来的猪肉,自家收入了,给钱不合适。
洛清微拿了自己做的手工皂,加了薄荷的,她卖猪肉的,手上有别的香味儿不好。
“嫂子,这是我自己做的手工皂,放了药材,洗脸洗手效果都不错。不嫌弃的话,拿回家用吧。”
又有五块肥皂,“这些是肥皂,放的碱多,去污效果强,洗精细的好衣裳怕伤衣裳,工作服啥的就正好,扛造。”
平时李嫂子都拿这个肥皂洗抹布洗围裙啥的,特别好用。
张嫂子觉得这些东西不值什么,人家给回礼了就拿着,可高兴的就收了,“太好了,我那围裙天天油滋麻花的洗不出来,脏着又不好看,谁来买肉看咱围裙不干净,心里犯隔应,就不爱买咱的猪肉了。”
“要是觉得好用,用完就来拿呗,我一次做得多。张超来家玩儿,让捎回去就行。”
行啊。
她哪里知道,肥皂还好,成本不大。
那手工皂里都放了好药材,一块就能买她半头猪。
给其他几位家长,也是手工皂。
秦铮妈妈是百货商店的会计,平时家里用的,都是百货商店库房里的“残次品”香皂,雪花膏啥的。
给他家拿的是茉莉花香味儿的。
那手工皂拿回家,一洗手,就发现不一样了。
刚好京城她娘家嫂子过生日,不知道送点啥礼物呢。亲嫂子,送得贵重了显得生疏。不送吧,又感觉不到亲近。她嫂子的老父亲是老首长了,哥哥们都身居要职呢。
就把剩下的两块香皂给送过去了,说了,是孩子同学家长手工做的,她觉得好,邮回去给嫂子用着试试。
她嫂子可是识货的,拿着给家里的保健大夫一看,人家拿起来一闻,就说了,“这里放了好药材,做这个的,是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