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卷飞全家后我躺平了(504)

海棠其实知道这个逻辑并不十分严密,但她自己知道答案,就这么编造了理由,引导其他人朝那边想,也没人能挑得出错来。

不过,考虑到表叔公谢文载是个很聪明的人,她也不想给他太多时间,免得他发现了自己话中的破绽,便立刻将大家的注意力重新拉回正题:“如今看来,马老夫人很可能真的就是这个下落不明的宗室女。只是要查明她的身份,恐怕还得从京城那边想办法。光是我从两把梳子上看到的内府印记,还不足以证明她的身世。”

谢文载点了点头,沉默片刻后道:“这件事……还是先禀报镇国公吧。无论是打听京中失踪宗室女的消息,还是要找马家人打听马老夫人的出身来历,有镇国公出面,总是要方便些。”

海礁忙道:“姨祖父不许家里人把这件事告诉镇国公府。这些天外头也没听说有什么传闻。若不是唐蒙悄悄提醒我,我还不知道周家三房出事了呢。镇国公府这些天一直没有动静,想来还不知道实情。”

谢文载微微一笑:“周家地界上发生的事,又与边军相关,当事人还是陕西都司新上任的都指挥同知,怎么可能瞒得过镇国公呢?”

海棠与海礁对视一眼,惊讶道:“镇国公早就知道了?那为什么一直没有动静?!”

镇国公为什么没有动静?因为他不清楚整件事具体是怎么回事。

涂荣只隐隐约约透过些口风,却又不肯把话说明白,似乎只是在暗示他些什么。而周家三房的当家人周世功,又迟迟不肯向镇国公说明原委,还拦着家里人,不许他们去向镇国公求助。他一副认罪认命的模样,倒叫镇国公拿不准了,疑心马老夫人通敌之事证据确凿,搞不好连三房老太爷都是知情人,还默许了。

如果事情当真如此,那镇国公就没办法向三房伸出援手了。因为任何通敌的行为在军中都是大忌。若镇国公出手帮助犯了大忌的罪人,自己也会遭受非议,今后就别想让手下将士继续信服了。事情的轻重,他心里很清楚。他会帮助遭人陷害的无辜族人,但不会拯救通敌卖国的叛徒!

就这样,三房上下保持沉默,镇国公府不知内情,难以插手,情况就僵持住了。

幸好涂荣忙于调查从西院搜出来的那本小册子上的线索,保密做得不错,才没让小道消息四处流传,周家的名声暂时保住了。

但三房那边的真相一日不查清楚,周家的名誉便始终要面临风险。

镇国公一直等着周世功去向自己坦白,却迟迟等不到他来。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涂荣那边的暗示也越发频繁,他老人家都快要沉不住气了。

第417章 暗示

海礁恍然大悟。

他忙将自己在周家三房时,周世功所说的话告诉了谢文载:“姨祖父似乎深信马老夫人有罪,也疑心他父亲是知情人,便觉得自己一家罪孽深重,是不可能洗脱罪名了。他怕自己向族人求助,镇国公会为了帮他一家,得罪了皇帝,连累得所有族人都跟着获罪。因此他宁可接受朝廷的惩处,用全家人的性命为马老夫人的罪行赎罪,却不打算将其他族人牵连进来。他特地嘱咐了全家人,不许他们告诉长房。”

谢文载听得直皱眉:“糊涂!他既是个读书人,又是正经考得了同进士功名的,想来没少读史书,怎会有如此天真的想法?!马老夫人不过是个内宅妇人,长年生活在后方,就算一时贪财,给几个奸细商人弄到了路引文书,也不过是小打小闹,即使要定罪,也不至于会惊动皇帝!朝廷忌惮的,从来不是一个贪财妇人,而是整个周氏家族!”

马老夫人不过是西北边军后勤官员的寡妇,丈夫死了许多年,她也跟军中将士来往不多,儿子只是中层武官,连一个千户所的掌控权都没有。她跟胡人奸细有接触,是什么需要惊动朝廷的大事么?涂荣犯得着夜里大肆抄家搜查?还需要上报皇帝才能做最后的决断?!

真正让皇帝、让涂荣忌惮戒备的,是马老夫人背后的周家。他们担心的是周家是否参与了通敌事件!

这可不是周家三房自己家的事。周家三房如今只出了一个军中闲职文官与两个边军中层武官,既无权势,也无威望,根本没什么可忌惮的。无论皇帝是要处罚周家、铲除周家还是当作没这回事,纵容周家继续执掌兵权,都从来不是看在周家三房的面上。周世功把整件事都揽在自己身上,说得好听是为家族着想,说得不好听,就是太看得起自己了。他其实没自己以为的那么重要。

皇帝若真要以马老夫人通敌的罪名处置周家,也不会因为周家三房揽下罪责,就打消了原本的念头。

谢文载叹了又叹,只惋惜表兄海西崖这时候出了外差,起码要过上大半个月,才会回到长安,不然还能让表兄去跟他连襟好好谈谈。出了这样的大事,周世功瞒着有什么用?他那读书人文弱的小肩膀,根本担不起这样的大事,还是早日向镇国公坦白的好。

若是周家三房罪有应得,镇国公也不会盲目援手。

可若是因为周世功刻意隐瞒,以至于镇国公未能及时弄清真相,反倒被人算计上,那可就太冤枉了!

谢文载想到这里,就再也坐不住了:“我得赶紧去跟镇国公说一声。若是周五老爷不肯动,那就只能让镇国公府那边出面了。不然,涂同知那边还不知有什么想法呢。他可未必知道,是周世功那边犯了蠢,恐怕还以为镇国公根本没把他的话放在心上。”

上一篇: 吻鹤 下一篇: 边关小医娘的种田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