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去兮(28)

作者: 青山荒冢 阅读记录

应如是看着草垫上整齐摆放着的骸骨,不无唏嘘地道:“无论生前贫富,死后皆归黄土。一应金银财宝,俱是身外物,人活着时能够安享荣华,已是用尽了此生福报,何必还要将这份执着带进坟墓呢?”

“话可不能这样说。”老看守笑道,“那些自诩清高、不喜黄白物的人,有几个是真正家徒四壁的?人啊,生前死后都得有钱才好,你只看到这些墓主因财受难,却不想他们家有钱,埋的是风水宝穴,还可让我们这些人俯首弯腰来洗骨,换了家境清贫、子孙无能的,死在闹市无人问,骨头都得被野狗叼走啃咯。”

话糙理不糙,应如是道了一句“受教”,问道:“这些尸骨散碎不堪,纵使清洗干净了,接下来又该怎么办呢?”

再是五家亲如一家,也没有胡乱下葬、拜错先人的道理。

老看守道:“这不是你我能操心的事,晚些时候杨大人会亲自过来处理的。”

“可是本地总捕杨钊杨大人?”

“不错,他是个有本事的人啊,譬如这几个盗墓贼,杨大人料定是本地人作案,吃准他们不敢在这儿销赃,方圆五十里的大道小路又在戒严,势必择地藏宝,于是寻踪辨迹,果然抓住了贼人……嘿,怪不得在而立之年就当上了总捕。”

应如是却道:“杨大人既然这般厉害,怎么还没抓住那流窜至此的凶犯?”

老看守一噎,随即瞪了他一眼,没好气地道:“那凶犯据说是从京里逃出来的,一路上都没人抓得住,定是有通天的本领!”

应如是倒了碗茶水给他赔罪,老看守想到他不是本地人,也就将心放宽,继续聊了下去。

“小子没见过杨大人真容,听您说他已是而立之年,想来有儿女了吧。”

“儿女?他可还没娶妻呢。”

应如是微讶:“这是为何?”

“杨大人正值壮年,迟早是要高升的,他不肯娶乐州女子,或许就是为将来做打算呢。”说到兴头上,老看守忽然压低了声音,“不过,杨大人也可能是心有所属,我跟着他小半年了,过节时有幸一起吃酒,班里有个弟兄要成婚了,他难得多喝了几杯……”

杨钊很少吃酒,便没有人知其量浅,乍见他不胜酒力,大伙儿都觉得稀奇,七嘴八舌与他说话,席间提到男女婚姻之事,忽听他说起以前有个未婚妻,俱是吃了一惊,可惜人已醉去,再无下文。

“……待杨大人醒了酒,有不长眼的又去问他,吃了好一顿挂落,真是吓人呢。”老看守撇了撇嘴,“一帮没眼色的混小子,杨大人说的是以前,这些年来不曾提及,事儿肯定是没成的,内里说不准还有龃龉,哪壶不开提哪壶啊!”

应如是若有所思,却知道过犹不及的道理,再问下去容易惹人生疑,遂岔开话题与老看守东拉西扯了一通,两个小吏也带着饭食回来了。

四人草草填饱肚子,不多时,有一队壮班衙役走进义庄,为首之人年约三十,缁衣皂靴,腰间佩刀,身材高大挺拔,面庞棱角分明,想来就是乐州总捕杨钊了。

老看守连忙迎上前去,应如是顺势退至棚下,他穿得普通,又将武者气息收敛了起来,弓肩缩脖与寻常小民无异,故杨钊第一眼并没注意到这人有何不对。

此时天光渐昏,杨钊的心头也蒙上了一层阴翳。

因破案及时,祖坟被盗的五家人怒气稍平,可他们想让先人尸骨尽快入土为安,已闹出了不小动静,而这城里戒严令未解,知州委实为难,不得不派他请裴霁前去商议,偏偏在这个时候,与贡品失窃案有关的烧饼摊夫妇被发现死于家中,以杨钊对这位夜枭卫指挥使的观感,怕是不会轻易让步。

这会儿,裴霁已去了州衙同知州商酌此事,杨钊先审问了报案的卖油郎和左邻右舍,又带着烧饼摊夫妇的尸首来到义庄,他不仅要对夫妇俩的尸身做进一步检验,还得将那些散碎的骸骨进行区分入殓,任务可谓繁重。

杨钊问了老看守几句话,得知骸骨已被尽数洗净,面色为之稍缓,见天色已暗,命其点灯,再将夫妇俩的尸身和骸骨都搬进殓房内。

老看守是瘸子使不上力,两个小吏去点灯,应如是便上前帮忙抬尸,杨钊这才注意到此间有生人,眉头微皱,开口将他叫住,问起身份来历。

应如是将先前的说辞又讲了一遍,杨钊只问道:“你几时入城的?”

“就在戒严前夕,数日下来囊中已空,又不得擅离,唯有另寻活计。”

杨钊听罢不置可否,转身进入了殓房。

这间房比别处都要阴冷,即使点了灯烛照明,那火光也是冷的,照在死人和白骨上,尤为诡异。

似这等验尸殓骨之事,别人是帮不上忙的,杨钊让衙役们回到前院歇脚,只留了两个小吏帮手,待应如是准备出去时,忽听他道:“你也留下吧。”

杨钊先着手复检夫妇俩的尸身,人死十二个时辰,尸僵最为严重,尸斑也扩散开来,应如是依其言剥去了死者身上衣物,发现尸斑多见于身体后侧,说明二人死时处于仰卧位。

尸斑位置与尸体被发现时的姿势复合,说明凶手不曾移尸,杨钊又用薄银牌和皂荚水验明死者口中无毒,再用酒糟洗敷尸体,尸身上没有其他可疑伤痕,致命伤即在顶门,与初检相合。

他命小吏将这些一一记下,注意到应如是的目光,挑眉问道:“你懂验尸?”

“略知一二。”

“那你可识骨相?”

“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