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梦(12)
我捧着布裹,有些不知所措。
「没办法,天底下做父母的都是这样,盼儿女好些,总不能叫你大哥死在外面吧。
「怪只怪,这些年惯子如杀子,以为你大哥是个立得住的,谁知他这么不自爱,苦了双亲。」
金二婶叹道。
「听他们的意思,倒是要去县城里投奔你阿姐。只是这么多年也不闻不问,现在又去,又算什么呢?」
我看着红布不说话,却想起了那一年在米粮铺里遇见的消瘦背影。
一年过去了,她还好吗?
第21章
方七叔回来了。
他论排行比四叔小,实际上年纪还要更大些。
方七叔的家眷也跟着回来了,他是少有地带着家人四处经商的。
虽然奔波劳累了些,但一家人和美,倒也很不错。
方七叔回来便累了个够呛,灌了一大碗茶水才歇下来。
四叔在旁边摇扇子,懒懒道:「这是干什么去了,这么惊慌?」
方七叔抹了抹嘴,抛了个惊天言论:「这次回来,便不走了。」
「哈?」方四叔很惊讶。
「不走了?这是什么意思,你要留在歙县?」
「是。」方七叔言简意赅道,「我看外头的样子,怕是要乱起来了。这世道不太平,我还有妻儿,不如留在县城里捣鼓其他买卖。」
「乱起来……我似也有些耳闻。」方四叔咀嚼道,「不过,你留下来,是要做囤积的买卖了?」
「正是。」方七叔很干脆。
「小瑾。」四叔招了招手,把我叫到了跟前,「你可知何为囤积?」
我答道:「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是为囤积。」
方七叔眼里有惊奇:「这是你家娃娃?」
「你糊涂了,我还未成家。」四叔摇摇头。
「那是……」
「是德胜家里的。」
一句说罢,方七叔有些犯糊涂:「我记得他家里的不是……」
「闲话莫多问。」方四叔轻描淡写道,「她很能做生意,我瞧着咱们方家的未来就在她手上了,你小子别藏私,须得一五一十地交出来。」
「好好好。」方七叔笑着,看向我的眼里却有着探究。
「小瑾……是吧,你四叔擅转运,我却更擅囤积。往日你跟在我后头,能学多少,便学多少吧。」
我朝他行了一礼:「谢过七叔。」
第22章
我九岁这年,随七叔搬到了县里。
阿青嫂自然也是要随着我搬的,金二婶不舍了许久,却也只能目送我们离去。
我在县里租了个小院子,没要四叔七叔的钱。
这些年,我也攒了不少,没必要一直要长辈的帮衬。
七叔在县里开了个典当行,平时也在徽州一府六县里来往,却不像以前般远游了。
七叔母温柔可亲,是官宦人家的后代,知书达理。
我一问,居然也是当年汪教谕家的族人。
七叔膝下只有一女,名唤兰芝。
与其淡雅的名字不同,这姑娘生得浓眉大眼,很是活泼。
住得近了,兰芝便和我很是亲近。
她交友广泛,这么多年走南闯北,身上自有一股子潇洒的江湖气。
甫一搬到县城里,便和县城的闺秀们处成了一片。
我忙于商贾之业,又生在村里,对这些倒不大感冒。
只是七叔母有些忧心忡忡:「这孩子整日和男子接触,没个女孩子样子,这可怎么是好?我还是叫兰芝带她多去参加些诗会吧!」
兰芝倒是心很宽:「小瑾比我厉害多了,参加这些诗会反而是束缚了她!」
但七叔和我说:「囤积之道,在于消息灵通。诗会里交游,这是难得的机会,不要错过了。」
于是,我便同兰芝去了诗会。
好巧不巧,这回去的是吴家。
得知去的是吴家时,我有些惊讶。
再三确认,才确定就是那个吴家。
兰芝很不解:「这吴家怎么了?县里不就一家吗?」
我苦笑:「我阿姐……亲生的那个阿姐,就嫁到了吴家。」
「嘶,若是吴家,那么这事还不大好办。我和吴家小姐不熟,只是听说,她家的关系乱得很。」
我摇摇头:「她在我六岁便嫁了,这么多年再也没见过了,或许明日会再看到。」
第二日,七叔母将我和兰芝妆点一番,带到了吴家。
女儿家的诗会向来就是那几样,琴棋书画轮番来。
我坐着鼻观眼眼观心,兰芝作了几首诗,也腻歪了。
我们正同县丞家的女儿说着话,忽然外间响起一声盘子摔碎的声音。
「你怎么做事的!」
一个妇人的低叱声。
离得近的姑娘们都探出头去看发生了什么,兰芝亦拉着我去看。
当我透过帘子看见那个瑟缩的身影时,我的心一紧。
「阿姐——」
这一声堪堪就要喊出来了,却又被扼在了喉咙里。
之于现在的阿姐,不喊,应当是最好。
妇人数落着阿姐,声音尖厉,纵然头上戴着金钗,也掩饰不了一身的刻薄。
「娶你进门来连个蛋也下不了,整日就知道帮衬着你娘家那个烂醉鬼,如今连个盘子都端不好,你是干什么吃的!」
可我看得分明,那盘子上热气滚滚,是刚出锅的。
这分明是有意为之。
「娘——」见着众人都看着,吴家小姐很不满,「这么多人都看着呢!你要教训,能不能到后面去!」
「没事,是娘不好。」吴家夫人抬头,笑着朝各方赔罪,「惊着各家小姐了,我这就带她到后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