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支教指南(435)
而宣室殿中的大人们看到这一幕,不管心里怎么想,嘴上都是各种溢美之词,盛赞皇室的和睦。
这也让刘盈很是高兴,而不知内情的刘元和窦漪房,在看到自己的孩子们玩的快乐的时候,也觉得很高兴。
只有林清源在面带微笑的同时,眼里时不时闪过一丝忧虑,因为他清楚,今天的重头戏还在后头呢。
果不其然,等宴席准备要开始的时候,便有侍者上前禀报,言说匈奴使团的使者为贺小翁主生辰已经来了,正在殿外等候。
其实匈奴使团早几天就到长安了,他们还大张旗鼓的带着许多贺礼,但刘盈一直没接见他们,这一拖就到了小嫣然的生辰。
想着大单于给自己的任务,那匈奴使者不敢再等下去,正好此时宫中来人,言说可以觐见,他便带着东西来了。
也就是说,今天这一出,是刘盈刻意安排的,可除了他和林清源之外,没人知道这是刻意的。
大家都以为,匈奴人是来砸场子的,毕竟,那个所谓的汉匈联姻是怎么回事,坐在宣室殿里的老臣们都是知道的。
就算有新来的不清楚的,也会被同僚上司隐晦提醒,不要对此随便发表什么意见。
总而言之,当殿外开始唱诺,言说匈奴使臣已经到了的时候,殿内的公卿大臣们就停止了宴饮,一个个的看向了门口。
跟过去的数十年一样,除了匈奴正使外,跟随对方的其他人在踏入宣室殿后,都规规矩矩的停在了离大殿正中几十米的地方叩首跪拜,并异口同声的说道。
“奉天地所生,日月所至,匈奴大单于之命,敬问汉朝皇帝无恙。”
按照当初汉高祖和冒顿大单于在白登之围签订的合约,两国约为兄弟,汉使至匈奴,需用匈奴礼节向大单于问安,反之亦然。
而这次的匈奴正使也不是外人,就是上次在边境与林清源他们见过的那个左大将呼衍氏。
对方是匈奴三大贵种家族之一的呼衍家的族长,与单于王族有血缘关系,且是冒顿大单于的心腹。
那么按照之前的合约规定,对方来了汉朝,则自动享有诸侯王长者的待遇,可以不用跪拜,但仍需问安。
于是乎,这位匈奴的左大将呼衍氏便微微欠身,行了一礼,并用流利的汉语道,“大匈奴左大将呼衍氏,见过汉朝皇帝,敬问皇帝无恙。”
“朕躬安,贵使免礼吧,另外,等贵使回到匈奴王庭后,也替朕问大单于安。”坐在上首处的刘盈听到这儿,也微微抬手,比较客气道。
尽管他心里对匈奴人一点也不感冒,但是有些面子工程该做还得做啊。
而匈奴人那边也是一样的,明明知道汉朝不可能这么客气,但还是揣着明白装糊涂,你糊弄我,我糊弄你的,走这个所谓的外交流程。
“皇帝陛下的问候,臣一定转达给我主大单于。”所以左大将呼衍氏即使心里清楚的很,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嘴上却依旧恭敬的答应着。
然后他也不啰嗦了,直接进入了正题,从身旁的一个随从手里接过一个盒子,从中取出两张羊皮纸。
“此乃我主大单于给皇帝陛下的亲笔国书,请陛下过目。”他先展示了第一张,但没有打开。
“此外,我主还托我带来了礼物,一来是彰显汉匈友好,二来也是贺小翁主十二岁生辰之喜。”然后他又展示了第二张,这是礼单,也就当庭念了。
“奉冒顿大单于之命,此次我大匈奴使团带来黄金一千两,骏马一百匹,肥牛两百头,羊两千只,各色西域珠宝器皿十车,奶酪美酒各二十车,请大汉皇帝陛下笑纳。”
说完之后,左大将呼衍氏便微微欠身,再次行了一礼,把礼单和之前的国书放到一起。
与此同时,刘盈身边的侍者也随即下去把东西都接了过来,并呈了上去。
“冒顿大单于这次托你带这么多礼物,朕猜想,除了你之前说的那两个原因外,还有别的缘由吧。”
刘盈伸手拿起礼单和国书,但也没看,而是径直放在了面前的案台上,居高临下的看着下头的匈奴使者,开启了问话。
“皇帝陛下英明。”左大将呼衍氏先行了一礼。
“我主大单于希望皇帝陛下能够尽快确定汉匈联姻的具体时间和流程,也好让我大匈奴上下早日为迎接小翁主嫁入草原做准备。”
“届时汉匈联姻一成,两国结万世之友好,永不动刀兵,这岂不是喜上加喜吗?”他脸上笑的灿烂,嘴上也说的漂亮。
只是这宣室殿里没人愿意听这个罢了。
“嫣儿是我们大汉皇室的掌上明珠,金枝玉叶,且她如今才十二岁,现在就谈婚论嫁,也实在有些早了吧。”
虽然早有预料匈奴人要做什么,可事到临头了,刘盈还是生气的很,不过他也知道,这个场合实在不宜直接撕破脸,也就只能不咸不淡的寻了个由头委婉回绝。
“小翁主去年十一,今年十二,再过两三年,便是及笄之年,正可以谈婚论嫁。”
“而且两国联姻兹事体大,容不得半分马虎,方方面面都要准备的妥妥当当的才行。”
“如此一来,那我们提前预备下,也属正常啊。”左大将呼衍氏却据理力争。
“便是不提这些,只说去年我大匈奴的两位王子都曾在边境见过小翁主,且都对其中意至极。”
“两位王子回转王庭后,对大单于言说此行之遇见,更是多溢美之词,言小翁主容颜出挑,性格坚韧,正适合成为我大匈奴未来的大阏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