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日日思美人(126)
云端宁也微微颔首,扫了一眼身后众人,握住沈子坤的小臂,叮嘱:“照顾好兄弟们,保护好自己。”她眉眼一颤,顿了顿,抿唇继续道:“不到万不得已……切记,不可以命相搏。”
话罢,她便调转马头,扬起一阵尘沙,头也不回地策马奔腾而去。
沈子坤响彻云霄的声音清晰地落在她的耳里。
“末将记下了,殿下珍重!”
直至她的身影消失在视线尽头,沈子坤这才扬鞭向前,朝正阳城方向而去。
他率那四千精兵抵达正阳城下时,城中大门紧闭,无人相迎。
他瞧见城墙上的人,便高呼道:“末将奉我大盛公主之命,前来供齐王殿下差遣!”
城墙之上瞭望台的士兵闻听此言即刻跑下楼去,转身便匆匆往城内去。
他小喘着气,一面叩门一面急道:“小将军,城外,城外来人了!”
正阳城的百姓都唤高擎均一声将军,而身为他的独子,高天明亦是自小被人一口一个小将军叫到大的。
饶是现如今高擎均已不在人世,他这个小将军还是时常叫人挂在嘴边。
门霍然打开,高天明神色焦急地冲了出来,二话不说便快步向前走,一面走一面还不忘吩咐身后那匆匆来报信的士兵。
“快!通知破青天,让顾平川召集城内全部人马,随我迎战!”
那士兵愣在原地,用力思索着高天明的话。顾平川他自然认识,是破青天最锋锐的一支,剑刃的首领。
只是,为何要去找他?
呆了半晌,他才慢吞吞地开口,试探性地道:“城外来人,并非雍宁军……”
此话一出,将要跨出门外的高天明身子骤然一僵,拧眉回头。
“你说什么?”
他硬着头皮开口:“那人声称是大盛来的,前来供齐王殿下差遣。”
高天明紧锁的眉头拧得越发深了,他缓缓转身,犹疑反问:“大盛?”
他用力点了点头。
高天明垂眸思忖半晌,喃喃自语着些什么。
他见状,小心翼翼地问:“小将军,可要放那人进城?”
高天明闻言即刻抬首,脚下一动,将一颗石子踢飞,直直砸中他的头盔。
他叫这石头蓦地一砸,惊愕着抬头,苦着一张脸看向高天明。
“放什么放!”
“他说来支援你便信?他说他是大盛皇帝你信是不信?!”
第71章 隘道决战小将军此举,未免心胸狭窄。……
沈子坤率军已等了近一个时辰却迟迟不见人来,身后军队已隐隐有骚动不安的迹象。
他手牵缰绳,眯起眼狐疑地望向城楼,面露寒色。
那去通报的士兵,饶是跑遍整座城,现下也该回来了。即便有事牵绊,那也应当有些信传来,岂有将他四千军无端晾于此地的道理?
这齐王态度如此傲慢,若是不知情的,还心道是他大盛求援长息!
沈子坤心下不悦,向后扫了一眼脸色同样不佳的士兵们,冷哼一声,愤愤扬鞭一甩,抽起一地尘灰。
正当他等得不耐烦时,恍惚见城楼上有些动静,似乎是适才那通报的士兵回来了。
只是,这人却并将城门大开,反倒是径自回了城楼原位。
沈子坤面露愕然,握紧缰绳的手顿住了。
这人是何意?
还未等他细想,清楚洪亮的声音便自城楼传来:“将军请回吧,我们小将军说了,无须旁人相助。”
此话一出,城下军霎时一片骚乱,惊怒之声此起彼伏。
沈子坤气得不轻。
想他沈子坤,出身将门,满门功勋卓著,在大盛,凡有人者,便知沈家军骁勇。所到之处,无不受敬,何曾叫人怠慢至此?
他身后四千人,其紧要之重,更是不言而喻。公主费尽心思,呕心沥血,自小训练的亲兵,是火海里锻造出的一把削铁如泥的钢刀。
那是藏在暗处最锐利的锋刃,可以一当十,轻易绝不出鞘的保命之师。
眼下公主忍痛割爱,令此师初试锋芒,竟是叫人拒之门外,毫不领情!
沈子坤憋着一股气,向着城楼沉声高喊道:“我等千里自大盛而来,是友非敌,岂有如此慢怠之理?尔等可是遵齐王之意?本将要见齐王!”
见他执着,这士兵也犹疑不定,观城下之师,也不似作假,便垂头思忖了一瞬,高声问:“将军可有凭证?”
沈子坤拧眉:“凭证?”
“将军口口声声是自大盛而来,欲要襄助我军,空口无凭,便要我大开城门,未免无稽吧?若个中有诈,我全城上下,岂非灭顶之灾?”
他这一席话说得顺畅自如,说毕便松了口气,暗自擦了擦掌心的汗水。
所幸方才留心将小将军破口大骂时候的话记了下来,如若不然,城下此人这般咄咄逼人,他定然无言以对。
沈子坤眉头拧得更深,仔细想了想来时公主的言行,将她对自己说过的话仔仔细细半晌,方挫败道:“并无!”
“那将军,还是请回吧。”
“你!……”
沈子坤此时进退两难,既不得一走了之,又不得进城,只能这般干耗着。
这厢高天明正看着身前的人,眉头紧锁。
“你是说,剑鞘里不少人都挺服他的?”
他身前站着的正是破青天的剑鞘首领郑九霄。
郑九霄点了点头。
高天明拧眉上下打量他,问道:“也包括你?”
郑九霄眼神沉静,“齐王与将士们共苦乐,同吃住,时刻一处,未有怨言,的确颇得人心。”
正阳城地处长息极北,毗邻塞北大漠,气候干燥,常年无雨,且风沙较大,与都城奉天的气候十分迥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