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子的猫(75)
一心顺着她的李长煦也不催。
也就是在今年从江南回来,聂桑华决定和李长煦要个孩子。
抱着这个想法,两人夜里将那避子的玩意摘了,这几日没少折腾。
聂桑华想着,她和李长煦都是身子康健的,这样努力,说不定一月后便有消息了。
如今听着弟妹的动静,聂桑华忽地有些害怕了。
“太可怕了~”
“没错,好可怕。”
聂桑华无意识呢喃一句,得到了妹妹的鼎力赞同。
聂桑华扭头看过去,正看到一张面色发白的脸,她失笑宽慰道:“何必吓成这样,日后学学你阿姐我,迟个几年再想孩子的事,远着呢。”
“咪。”
【没错没错,要是你还是不愿,咱、咱不要也行,反正我家里还有个妹妹,让她招个赘婿回来,生的孩子姓薛,就能传宗接代了。】
一直在瞥桑瑜脸色的薛怀瑾此刻也疯狂表态,尽管根本没有人能听懂。
里头阿嫂的痛呼声不断,正在她们几个想进去瞧瞧时,阿兄匆匆赶回来了。
因为赶得急,阿兄身上的官袍还没来得及换,一身绿袍便冲进院子里了。
“阿娘,长姐,阿妹。”
先是跟在场的桑瑜几人打了个照面,但也只这一句,人就冲进屋内了。
桑淑云在后面嗳了好些声,也没将阿兄唤住,阿姐扶住阿娘的胳膊笑劝道:“今日特殊,任他去吧。”
阿娘也觉有理,点头连道了几声是。
桑瑜未说话,只定定看着阿兄迫切冲进去的背影,面上满是赞叹。
阿嫂这样痛,阿兄能伴其左右是最好的。
桑瑜裙边,薛怀瑾默默记下了这个关键点。
阿嫂整整生了三个时辰,也痛了三个时辰,当听到屋内一声清脆的孩童啼哭时,所有人的精神都振奋了。
其中一个稳婆出来报喜,口中大喊道:“恭喜主家,贺喜主家,母子平安,是个小郎君~”
桑淑云一听这些话,面上这才露出笑来,手一挥,将稳婆及其全府上下都赏了一遭。
屋内,阿嫂面色苍白如纸,因为力竭早已昏睡过去,阿兄正满眼疼惜地给阿嫂擦拭满是粘腻汗水的面颊。
盛夏时候遭这罪,更惨了。
看完阿嫂,桑瑜去看她的大侄儿了。
自己从现在开始便是姑姑了,这是一种很新奇的感觉,桑瑜心中燃起了一丝雀跃。
不过刚出生的孩子皱巴巴的,不大好看,像个丑猴子,桑瑜看了一眼,蹙着眉头回来了。
作为生育了四个子女的人,桑淑云一眼就看穿了小女儿的心理,笑着点了点桑瑜的脑门说起了话。
“刚生下来的娃娃多数都不中看,等过几个月长开便好,想当年玉儿你是兄弟姊妹当中最不中看的一个,又瘦又小,从肚子里出来还不知道哭,稳婆打了两下才好。”
一听阿娘笑话她当年丑,桑瑜顿时不愿意了,尽管都是一家人在场,她还是红了一张脸,羞愤地为自己争辩些什么。
薛怀瑾在一旁乐得不行,尾巴不停晃悠,扫在桑瑜藕粉色的裙摆上,亲密无间。
阿姐抱完大侄儿后示意桑瑜这个小姑姑也来抱抱,看着孱弱小小的婴孩,桑瑜都担心自己抱疼了大侄儿,因而抱得很是滑稽。
“真的好轻啊,比小乖都要轻。”
掂了掂怀里的重量,桑瑜由衷感叹道。
日暮,阿爷回来,也喜气洋洋地来看了他的长孙,当夜大侄儿便有了名姓。
聂家下一辈是云字辈,唤作聂云峥。
阿娘果然没有骗她,不过才几日,大侄儿便不那么像猴子了,变得白嫩饱满了些,依稀可以看得出这个孩子的眉眼生得更像阿嫂。
因为有了大侄儿这个新鲜的存在,桑瑜三天两头就往阿嫂那边去,去宽慰坐月子坐得浑身难受的阿嫂。
因为新生的婴孩太过脆弱,小乖每次跟来都距离大侄儿远远的,基本都是在院子里守着,等桑瑜回去了便再跟回来。
每日就这样跟来跟去也不嫌麻烦,反倒乐在其中。
大侄儿的满月宴定在了七月二十四,作为姑姑,桑瑜要给大侄儿送一份满含心意的礼物。
除了一把富贵但冰冷的小金锁外,桑瑜还准备给大侄儿绣个小肚兜,红艳艳的,看着吉利又可爱。
这对于不善女红的她来说颇有难度,但也十足表达了她的心意。
选好了布料和纹样,桑瑜自此每日都会用她那蹩脚的技艺和龟速绣上一点,估算会在满月宴前完毕。
先于大侄儿满月宴的,是乞巧节。
七月初七,也叫七夕,或者女儿节,这一日,天下所有的女子都会向织女求巧,做个心灵手巧的娘子。
乞巧节也有晒书的风俗,这一日,无论何人,只要家中有藏书,便会搬出书册在日头下晾晒。
不过这些都不是娘子们最要紧的活动,她们这一日会以各种法子求巧。
比如,乞巧节这日,阮秋在午间给自家娘子备了一盆水在外面暴晒,到了晚间收起,让桑瑜在上面放针。
这便是其中一种得巧的活动,将银针置于暴晒后的水面,若银针漂浮于水面上,倒映出花鸟云朵的图案,便代表这个娘子心灵手巧;若倒映出蜡烛或者锤子这种,便是粗笨的象征。
“哎呀,这又算不得真,还是不玩了吧。”
桑瑜自知不是个心灵手巧的,也许织女娘娘知道她于针线上粗笨,年年她的针都是沉如水的。
次数多了,桑瑜也就没有太大的兴趣了。
但是架不住周遭都让她放针,桑瑜只好捏着一根针,缓缓放了下去。